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车江李氏宗祠(含仙根书院)
  李祠仙根书院位于衡南县车江镇原樟树村,其现在的名字实为李氏宗祠。它是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祠堂,曾经也取名仙根书院。2019年,车江李氏宗祠(含仙根书院)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咸塘高桥
  咸塘高桥又名龙溪河五拱石桥,位于衡南县咸塘镇高桥村组,为半圆拱连拱石桥。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嘉庆十六年(1811)修葺。东西走向,横跨于湘江支流龙溪河上。长约96米,宽5.6米,五孔等跨,净跨10米,拱高约8米。桥身以红砂石构筑,拱券内壁分别嵌有清雍正丙午(即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建桥碑记和捐修碑,拱券石外侧浮雕花卉、卷草、八宝、铜钱等,构图精美,桥墩处高浮雕镇水护桥甲士,栩栩如生,其中一甲士头侧刻有造像纪年。桥面以红砂石板铺筑,两侧施石质栏杆,栏杆距桥面边沿35-40厘米。每侧栏杆立48根望柱,柱高60厘米,柱头呈圆球状,桥端柱头为瑞兽圆雕。栏板高40厘米,素面,其中一栏板镌“…[详细]
箭楼院
  晏家下边屋箭楼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南湾乡新南村十组,坐西朝东,占地约5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代早期大修。院落由二部分构成,即宅院和箭楼。宅院:占地约400平方米,宽三间,深三进,砖、石、木结构,屋高一层,整体由一字墙大门、下天井、中厅、上天井、后堂、后院、左侧横屋组合而成。院中覆盘式柱础、狭窄的天井、紧凑的空间布局,表现出鲜明的明代晚期风格。箭楼:两栋,占地约1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当地俗称高楼,其中一栋建于后院,座西朝东,另一栋建于后院左侧,面对后院侧墙,两栋结构基本一致,均宽三间,深一间,高三层,一层正面出门,二、三层墙周出箭孔,屋上四周采用青砖斗拱出檐,盖双坡瓦顶…[详细]
祁东刘氏庄园
  祁东刘氏庄园位于衡阳市祁东县风石堰镇,年代为清。…[详细]
耒阳凌云塔
  凌云塔又名青麓塔,俗称青龙塔,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耒阳知县张应星建。凌云塔为楼阁式砖石塔,坐北朝南,七级八楞,中空,通高29米,置于高0.6米的石台基上,台基边长5.76米。塔各级出檐,檐角飞翘,塔顶置铁质葫芦宝瓶,由下至上逐级渐收。第一级塔身以红砂石构筑,底边长4.3米,檐高4.1米,余均以青砖砌筑。第一级四向辟拱券门,南门门额镌“云梯初级”,其余各级辟3门。同时塔身下面部分施鳌鱼、力士、龙、狮、云气、卷叶纹等雕饰。塔内沿塔身施夹壁踏步可登各层,外壁辟6个拱券窗。一、二层塔心室平面为四边形,余为八边形;室顶分别为券顶、平顶和穹窿顶。凌云塔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距今已近300年…[详细]
金南新屋里古建筑群
  金南新屋里古建筑群位于耒阳市蔡子池办事处金南村1组,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伍明山(1727-1807)始建,后多有修葺,系清代官邸建筑。坐西朝东,砖、石、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封火墙,墀头爪角飞翘。四进二厢,面阔五间,各进均置于台基上,呈前低后高布局,自东而西依次为槽门、前厅、中厅、后厅。一、二进间为宽敞的庭院,其余各进间置天井,天井周施檐廊。第二进梢间照面墙各施一汉白玉镂空雕花窗,分别雕有“俭”和“师”字,前面两端施耳房,面向中轴线辟耳门。金南新屋里系清代官邸建筑,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伍明山(1727-1807)始建,后多有修葺。坐西朝东,砖、石、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详细]
白沙古建筑群
  白沙古街:于常宁市南部白沙镇东侧。始建于明末清初,迄今400多年,现存建筑以清代康熙年间、民国时期及解放初期为主,遗存了明、清时期构筑物。虽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剥蚀,目前仍保留完整的古街1条,古巷道35条,古道1条,不同时期的民宅58多栋,建筑面积达180000平方米。白沙古街及古建筑群不仅具有明清代中期建筑特色、民国时期欧式建筑风格,还融入了湘南地区本土建筑风格。时代特征鲜明,构架布局明晰,各时代的人文历史遗存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常宁市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古商贸建筑群。2019年,白沙古建筑群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新屋袁家古建筑群
  袁氏一族在今常宁市罗桥镇下冲村兴建新屋袁家,建筑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民居发展最兴旺的时候有300多户,形成极具袁氏特色的完整古村落体系。2019年,新屋袁家古建筑群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虎踞陈家大屋
  虎踞陈家大屋位于茶陵县虎踞镇乔下村岭上组,大屋背靠马鞍型的高山,前面有池塘和一大片稻田,两边是茂盛的翠竹。整座古屋建筑以砖木构架为主,结构对称严谨、布局采光合理、造型古朴典雅。采用青砖砌筑,青瓦盖顶,青石铺底,没有饰檐,是典型的清代湖南民居。古屋包括主房、书房、厨房、轿房、仓库等各式用房,占地共5000平方米;保存完好的主房分3进6厢,共108间,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宅内有15个呈长方型的天井。古屋的排水沟设计巧妙,水沟分明沟和暗沟,青石板铺底,屋内天井的水走暗沟,屋外檐的水走明沟,据称,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从未浸渍过。古屋建于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41年的历史,是当时被诰…[详细]
重兴桥
  2009年11月25日,攸县文物所文物普查人员在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重兴组发现一座距今已有885年、保存状况良好的古桥——重兴桥。同治版《攸县志》载:重兴桥,县西,距县25里,宋宣和六年(1124)由保宁仁勇禅师倡建,明洪武元年(1368)沈氏重修。据此,该县文物普查队展开调查和走访,终于找到这座古桥。专家称,这是该县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一座主桥与引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古代桥梁,因其风格迥异,具有较高的历史、工艺及人文价值。现场测量表明,重兴桥全长56.9米,主桥东西向,单拱,直肩,长13.9米,宽3.6米。拱高3.6米,跨6.9米。桥面弧形,用三合土掺糯米汁夹碎石铺筑。引桥在主桥东端,南北向,长4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