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遗址
  高山遗址高山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大同市城西30公里高山镇西约1公里的台地上遗址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星学先生于1950年5月发现的,同年7月下旬,文化部雁北文物勘查团裴文中、陈梦家先生等至此复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1977年9月和1983年3月,曾作进一步的调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台地由砂质黄土沉积而成,西高东低,高出现河床15米左右,台地西侧是孟家湾河,北临武周川,南靠109国道,由于常年受河水的冲刷,台地的相当一部分已被侵蚀,遗址也相应地遭到了破坏,并且已成为断丘。在最北的一段台地上,石片和陶片较多,尤以石片最多,可能是当时人类活动的主要场地。高山遗址细石器属于典…[详细]
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第一批省保)时代:抗日战争时期地址:沁源县城南8公里的阎寨村北500米的土丘台上原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太岳军区、太岳行署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15日立。1981年为保护碑加建纪念亭。纪念亭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48平方米,由砖石水泥砌成。纪念碑共四块,存放于碑亭内,背向而立。四块碑大小等同,高1.3米,宽0.53米,厚0.2米。第一块为碑名,第二块刻碑文,第三块刻决死纵队、抗战四年阵亡指挥员名录500余人名,并记有牺牲烈士4879人,第四块为陈赓、牛佩琮等题词。…[详细]
抗日三周年纪念塔
  抗日三周年纪念塔抗日三周年纪念塔(第一批省保)时代:1940年地址:黎城县程北35公里西井镇后寨村该塔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三周年纪念塔”。于1940年9月建。因其地基水土流失严重,危及塔基,于1986年6月迁于本镇下寨村边的小山岗上,距原址3公里,紧临黎左公路。纪念塔为五面直体尖顶式,高6.3米,呈长方形,长13.3米,宽11.3米,高1.5米。塔身底部五面以石碑镶砌。纪念塔碑文记载和歌颂了0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处境最艰苦的短短三年中,英勇奋战,抗击敌寇,战绩辉煌,挫败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扭转了战局,建立了晋冀豫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确立了…[详细]
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
  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1945年地点:屯留县上莲乡老爷山1945年,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就发生在这里。共歼俘敌援部队2.2万余人。为上党战役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庙8处,137间,尽毁于战争中,现除部分基础遗存外,(断垣残壁改作它用),仅剩一座莲花舍利塔,满身弹痕累累,是“上党战役”的一个重要标志。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爷山因是上党战役的主要战场而享誉中外,三嵕山乃以羿射九日的神话传说及历代寺庙道观之佳而闻名古今。老爷山,原名三嵕山。在屯留县城西北25千米处,为上莲乡属地。跨于北纬36.27度,东…[详细]
常行村民兵抗日窑洞保卫战斗遗址
  常行村民兵抗日窑洞保卫战斗遗址常行村民兵抗日窑洞保卫战斗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抗日战争地址:壶关县东井岭乡常行村抗日战争时期,常行村处于敌、伪、顽交汇地区,也是0领导的抗日政府的前沿阵地,在0的领导下,为了长期坚持对敌斗争,更有效地打击敌人、消灭敌人,1943年冬季,利用本村三面靠山,地下开采煤炭的“旧坑道”这一优势,在村西南山的窑洞中,修筑了“民兵战斗洞”,还从村中开了一个口子和战斗洞巷道相通,在原来旧坑道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修筑,筑成一条四里多长的“爪”字形坑道和窑洞,坑道和窑洞共留三个出口(即村中、南山和西山),一个通气孔(另一个井窑),在村中的窑洞口上修筑了一座碉堡。窑洞和碉堡的修建,…[详细]
南涅水石刻
  南涅水石刻时代:北魏至宋地址:沁县城内南涅水石刻位于沁县牛寺乡南涅水村,是近代发现的重要佛教石刻大型窖藏,因其出土地南涅水村命名。石刻中纪年最早的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最晚的为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包括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北宋时期的佛教石刻精美作品,主要有造像塔、单体造像、造像碑、碑碣等四种形式。造像塔即以四面开龛造像的方型石块叠垒成塔形,为国内稀有。现存造像塔共53座,由389块刻石组成,每块刻石四面开龛,以佛、菩萨为主像。佛龛周边雕饰有建筑、帷幔、飞天、杂技、鸟兽、百卉、树木等图像,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逼真。单体造像有1161尊,多为佛、菩萨罗汉和弟子。其中一部分残缺…[详细]
西旺墓群
  西旺墓群西旺墓群(第一批省保)时代:殷周地址:长子县南漳镇西旺村东北方向墓地北高南低,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由于砖厂取土,墓群破坏严重。1995年文物普查时在断崖上发现四座长方形土坑墓,土为五花土,据专家勘察,为殷周时期古墓群。…[详细]
合室遗址
  合室遗址合室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潞城市北5公里合室乡合室村东北的台地上遗址范围东西400米、南北各150米,面积约6平方米。1996年调查发现断崖暴露有灰坑和文化层,并采集到石斧、石铲、石镰等多种生活用具。同时发现地面断崖暴露有泥质夹砂、绳纹、素面纹、灰陶、红陶陶片和石器。可辨器形有仰韶文化钵的口沿,龙山文化罐的口沿等。…[详细]
北良侯村造像
  北良侯村造像北良侯村造像(第一批省保)时代:北齐地址:武乡县城西北70公里东良乡北良侯村中造像无题记,从现存造像的雕造风格看,当属北齐作品。造像为一尊菩萨像,总高3.45米、宽0.8米,跣足立于一莲台之上,像头戴花冠,颈佩项圈,身披天衣缨珞,内着长裙,细颈溜肩,身材修长,面相丰满,略显清瘦,手结无畏与愿印。造像手法为圆雕技法。风化较严重。…[详细]
八义窑址
  八义窑址八义窑址(第一批省保)时代:宋地址:长治县八义镇八义村窑址分布在村北,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瓷窑已毁,地表可见残存大量白釉褐花瓷片,在一些暴露的遗址断面上可以看出瓷片、烧料等堆积十分丰富。50年代进行过调查发掘,共发现了18座瓷窑遗址,对采集到的瓷器和瓷片进行考证,确认窑址为宋代瓷窑。从遗址上采集到的瓷片和出土器物来看,窑址烧造以碗、盘、杯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以玩具、佣、尊为辅。瓷器的釉色有红釉、白釉、黑釉、绿釉等。瓷器的花纹有划花、印花和剔花。尤其是该窑独特的釉上红和绿彩装饰堪称一绝。窑址生产的瓷器,品种多,釉色纯正,属北方磁州窑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