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东岳庙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东岳庙篇

周村东岳庙
  周村东岳庙周村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泽州县周村镇周村北门始建年代无考,宋元丰五年(1083年)重建,后历代重修。一进两院,现存正殿、关帝殿、财神殿、钟鼓楼,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正殿、关帝殿为宋代遗构,财神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正殿建在高1.5米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昂为真昂,后尾挑于摶下。关帝殿建在高1.3米石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出勾连搭歇山式抱厦,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抄。庙内现存宋、明、清不同时期壁画,大小碑刻20余通。…[详细]
宝清东岳庙
  东岳庙又称天齐庙,位于太清宫之东,为一独立庙宇,是道教宫观中唯一称“庙”的殿宇,也是太清宫庞大的建筑群中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它是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东岳庙坐北朝南,有山门3间,东西厢房各7间,主殿5间,为砖木结构,灰墙圆窗。其主殿5间为宋代建筑,经元代重新修整,道光18年再次重修,是安徽省少见的宋代砖木结构殿宇。现已按原貌修复加固,在殿内陈列元至明清敕建和装修太清宫的石碑20余块,其中较为著名的元代翰林张起严的“敕建天静宫兴造碑”和明代方震孺的重修碑及“古流星园”石匾额、“敕建”、“混元降诞”残片、蟠龙碑帽、大型石桥拱圈、大批汉砖等。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岳庙址
  东岳庙址在南诏镇东关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1593年,1824年曾重修。庙坐西朝东,进深50.79米,宽19.95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门楼、轩廊、八卦亭、拜亭、正殿、后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十三檩前步廊,大殿前为轩廊连接拜亭,为九檩卷棚式,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明间金柱均为石柱,高0.77米。明间平身科为两攒,次间一攒。正檩上有八卦星间。正殿后为后殿,后殿面阔三间,一明二暗,有个小庭院。正殿保存较好。东岳庙正殿祀东岳大帝,两侧为十殿阎王;门楼两侧,北厅祀关帝,南厅祀注生娘娘;两廊北祀速报司,南祀功德司,后殿祀诸佛。…[详细]
王曲东岳庙
  王曲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民国地址:尧都区吴村镇王曲村戏台始建于元代初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原属东岳庙的附属建筑,现庙毁,仅存舞台。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部分,前檐为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后部建筑为元代遗构,平面略呈方形,台宽7.25米,面宽7.25米。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为台口。背面及两侧后部筑以墙壁,无前后场之分。前檐两根粗大的木柱支撑大额,后墙及两山为土坯砌筑,形成了三面砌墙正面敞口的形式,斗栱为重栱双下昂计心造作法,内檐梁架结构尤为别致。台前有清代增建硬山卷棚顶抱厦。…[详细]
北焦彭东岳庙大殿
  北焦彭东岳庙大殿(第五批省保)时代:元地址: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北焦彭村北焦彭东岳庙大殿始建年代不详,东岳庙其余建筑已全部毁失,现仅存大殿一座,随檩枋下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重修移建”题记。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脊饰全部毁失。明间梁架结构为五檩无廊式,次间梁架为五檩中柱式;柱头及补间各施斗栱1朵,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前檐斗栱之下施通檐的大额枋;后檐平板枋、额枋成“T”形结构。从大殿的梁架结构、斗栱用材及做法分析判断,大殿为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屡有修葺,建国后未曾修缮。…[详细]
尹西东岳庙
  尹西东岳庙时代:金至清尹西东岳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北义城镇尹西村。创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整个建筑分上下两院,集金、元、明、清各个时代建筑于一体。正殿三间呈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殿前檐柱四根,为八棱抹角石柱,侧角分明,柱上有金明昌五年题记。柱头各施七铺作斗栱一朵,单抄单下昂,耍头作昂形。殿顶为悬山式,覆灰筒瓦,琉璃脊。东西角殿各三间,重檐悬山顶,门及门框、贴花均为元代原物,窗户为破子棂窗。另有山门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为双层式,左右厢房各七间。明清时增建东偏院和马房院。2013年5月,尹西东岳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撖东岳庙
  始建年代不详,正殿檐下斗栱题有“至元二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字样。现存建筑献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建筑。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献殿、正殿,正殿左右各有耳殿三间,东西两侧有配殿廊房等。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顶部灰筒板瓦铺盖,檐下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前后檐对外敞露,檐柱柱头之上施圆木兰额,略加砍之而用,形状粗犷古朴,梁架结构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三椽栿前搭牵通檐用三柱。…[详细]
万绥东岳庙戏楼
  万绥东岳庙戏楼万绥东岳庙戏楼是东岳庙的附属建筑,现存建筑为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2003年又原样整体修缮,戏楼座东朝西为砖木殿宇式结构,平面呈凸形,外形是大屋顶,正台屋面采用横梁架设向外延伸屋檐,梁椽起翘,高出屋面,发八角台顶。后台三间通阔14.5米,进深五檩4.6米,高7米,两侧是化妆间,后台柱础为明代石础。前台面阔6米,进深五檩5.6米,顶高7.2米,台高2.3米,台前檐柱高达5.5米,左侧另架子台,供乐队演奏,舞台和乐池都面对观众,在古戏楼中是独一无二的。…[详细]
福州东岳庙
  从岳前东岳庙步行到东岳庙,足有两、三百米。以前这全是老东岳庙的地盘,可见旧时该庙规模的宏大。相比岳前东岳庙,该东岳庙位置偏僻一些。东岳庙供奉东岳(泰山)大帝,是福州地区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之一,又是福建全省“鬼王”之宫。该庙建于五代闽王王审知时,宋大中祥符年间扩大庙制,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清朝修葺,民国庙宇圮废。当年兴盛时期的福州东岳庙范围达到110多亩,包含有108个宫殿,还有大戏台、钟鼓楼等建筑群,规模曾仅次于北京的泰山庙,位居全国第二。…[详细]
岳峰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福州市台江乡岳峰村,始建于后唐长兴间,原为闽王东华宫的泰山庙,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一1016年)扩建,明崇祯年间重建,清中叶重修,庙宇多己毁,现仅存娘娘宫、血池殿,两座殿宇,建筑面积370平方米。娘娘宫,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结构,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宫前有石栏杆。血池殿已于2008年重修复庙,前后两进殿,戏台下方有石砌“血池”。戏台有两石柱为原物,殿内有从原墙体剥下的明清壁画。血池殿东边原森罗殿(能仁寺)也有遗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