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寺石窟
  红山寺石窟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共和村西300米。又名开元寺,据载:元至正十九(1359)年凿窟修殿,明万历十二(1584)年扩建,清乾隆二(1737)年创建窟前木建,古建筑大多已毁,现存1窟,坐北面南,石窟前有雕凿门阙,进深8、宽6米,券顶,门宽2米,崖前木建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卷棚顶殿堂建筑,窟内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保持基本较好。对研究石窟建筑形制和佛教史有重要价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平川区西北部的共和镇境内,省道308线可直接到达。红山寺亦名开元寺,因座落在红岩石山上,故称红山寺。据寺内石碑记载,红山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明弘治扩建石窟,修大雄宝殿,…[详细]
北山岩画
  北山岩画位于永昌县焦家庄乡陈家寨村北400米的青山石壁上。分布于长10、高9米的北山脚下石壁上,面积90平方米,画幅略呈三角状。计有个体图案32个,多为动物图形,内容有放牧、单人骑鹿等,动物有鹿、狗、羊等。岩画均为石头砸刻,采用凿点成线勾勒画面的技法,手法简洁,构图明快。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榆木山岩画
  榆木山岩画位于肃南县韭菜沟乡东北9公里榆木山内。凿刻于黑石头沟和寡妇房山崖的青石壁上。两处相距500米,共23组,内容为射猎等生活场景和牛、羊、狗、鹿、豹等动物形象,多为单线系凿刻而成,亦有轮廓后再在中间平涂研磨而成的。另有个别奇特的原始文字。主要采用线刻法和剔地法,构图粗犷,手法简洁明快。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昌马岩画
  昌马岩画位于玉门市昌马乡南、北山岩石上,已发现7处。多为单线条,凿刻而成,亦有刻出轮廓后再在中间平涂研磨而成的。内容多为羊、狗、豹、马、骆驼及狩猎图等。其中有一块2平方米的青石面上,共刻有21只动物,轮廓清晰,笔法古朴,形象粗犷生动。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地区古代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 …[详细]
建沟石佛群
  建沟石佛群位于华亭县河西乡建沟村西北1.6公里。均系佛寺遗存,始建于金元时代。分布在建沟村的刘家沟和易家沟。刘家沟现存一佛二菩萨石造像一尊。通高1.7--1.8米。一佛一菩萨颈部断裂,另一菩萨手部断裂。易家沟另有造像15尊,除一佛一菩萨外,东西两边为12尊罗汉像,高0.55--0.9米,头部多断裂,现迁于朝阳宫旧址内。造像均雕凿精细,人物面部形态、服饰有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特征。对研究古代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以及文化艺术发展史等都有重要价值。…[详细]
静宁文庙
  静宁文庙位于静宁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年),原建筑面积18076平方米。文庙坐北向南,以大成殿、戟门、先师庙门为轴线,组成主体建筑,大成殿到戟门两侧配有厢房。整个建筑群布局对称,主次分明,造形独特,气势宏伟,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1993年3月被甘肃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静宁文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华亭盘龙寺塔
  华亭盘龙寺塔位于华亭县西华乡贺寨村北50米。塔原在云峰山后盘龙寺旧址,寺已毁。现被迁至现址。塔通高3.87米,共十层,通体用十块石料套装组成,塔基呈四方形,四面刻鹿、麒麟等。第二层呈八角形,五层、七层呈圆形,三层均刻仰莲纹花瓣,第三层呈椭圆形,刻有纹饰,第六层呈四方形,四面刻有铭文,西面阴刻楷书:“重修盘龙寺”、“明隆庆二年”,东面刻“凤翔县洪水寨秦水孝等人刻制”,南北刻捐资人姓名。塔刹为宝瓶状。保存较好,对研究造塔史、造塔技术和工艺美术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泾川隍庙
  泾川隍庙位于泾川县城安定街泾川县博物馆内,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咸丰八年(1858年)进行两次修缮。1993年,被公布为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泾川县博物馆管理和使用。泾川隍庙为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现存前殿和后殿,其中后殿已被改建作它用,原貌无存。前殿坐北向南,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17.4米),明间宽4.2米,进深四间八椽(15.2米)。殿身檐柱和金柱各一周,次间减去金柱两根,有“减柱造”遗风。外檐斗栱40攒,样式有三踩单昂(柱头科、平身科)、三踩重昂(角科)两种,斗栱硕大,昂嘴断面呈口字形,无华头子,幽页部顶端平直,山面平身科为真昂,昂尾搭…[详细]
平凉隍庙
  平凉隍庙 位于平凉市崆峒区东南隍庙巷。始建于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补修。隍庙其余建筑已毁,寝宫位于隍庙建筑群中轴线的北端,座北向南,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约166.17平方米。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史和技术有重要价值。…[详细]
庆城普照寺大殿
  普照寺大殿位于庆城县城北街。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976--984)年间,原有五佛殿、三佛殿、眼光殿、岳王庙、钟楼、砖塔等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从宋阜昌八年起,历代都曾集资修缮,民国九年地震后仅存大殿。坐北向南,面阔五间,东西长23.7、南北宽9.5米。正面有斗拱11组,为双抄双下昂,歇山顶。屋脊两端有鸱吻饰。明柱饰彩绘。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制度、建筑特征及建筑技术史有重要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