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巡游足迹之2023初夏(京津冀鲁豫鄂赣)旅游

巡游足迹之2023初夏(京津冀鲁豫鄂赣)

  巡游足迹之2023初夏(京津冀鲁豫鄂赣)
仓颉陵遗址
  仓颉陵遗址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遗址上建有庙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碑文记述,对仓颉的供奉“历汉唐以来没有间断过”,可见汉唐以来这里已有陵庙建筑。明清两代,陵庙得到大规模整修兴建,现仅存明天启年间方碑两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历圣之宗”分别为明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题。享殿前檐石柱两根,上雕二龙戏珠和鱼龙变化图案,正面镌刻楹联:“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仓颉陵建筑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之上,这一遗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阳台地上,面积约4000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地下有汉代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层,充分表明,在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的一个聚居地。…[详细]
大名府故城
  大名府故城位于大名县城东北,以大街、御营、双台三村为中心,今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0年),分皇城和外城。皇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周长1.83公里,有五门。外城长24.3公里,有九门。另有上下水关两座。明建文三年(1401年),城被漳、卫河水所淹,治所迁至艾家口(今大名县县城)。大名府故城淤埋于地下1~5米,其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保存较好。地表现存4段城墙,墙体可见明显的夯土层,土质坚硬。大名府故城为宋代陪都——北京(大名府)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城址面积36平方公里。大名府故城始件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0年),明…[详细]
粮画小镇旅游景区
  粮画小镇位于馆陶县西部,距馆陶县城3公里,是馆陶县美丽乡村试点的特色小镇之一。从2014年3月开始,经历了省级贫困村向中国最美乡村的蝶变,并探索了一条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一镇所社区”为架构,以产兴镇,产业、文化、生态高度融合的特色小镇之路。目前,粮画小镇形成了寿东、寿南、寿北、法寺村“一镇四社区”的新架构,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粮画小镇先后评为河北省首个“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省内首个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河北省首批创建类特色小镇。荣获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全国美丽宜居村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首届河北不得不访的河北十大美丽乡村、邯郸最聚人气景区等多项殊荣。仅2019…[详细]
净域古寺
  净域寺位于临西县仓上新村东约800米处,俗名月洼寺。她是临清古县的一处重要建筑,是著名的佛家圣地,是具有很多传奇故事的神秘殿堂,是被人们所尊崇的明、清临清河西八大寺之首。净域寺,现遗址高出地平面近2米。遗址长、宽各127米,遗址面积1.6万平方米。现由五台山高僧率一行僧众到此驻足、投资,月洼古寺。…[详细]
临清宛园
  宛园,位于山东省临清市西北隅,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水面面积15000平方米,是一处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集园林、展览、游览休闲为一体的社会文化设施。宛园的设计理念为:“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采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引人入胜,缩千里江山于方寸间等多种建园造林手法,创造了具有江南苏州园林文化神韵的山水文化意境和诗情画意。进入宛园正门,映入眼帘的时一座浑圆硕壮的石峰,正面刻着季羡林先生手术的8个的大字“壶中天地曲径通幽”。背面为“观鱼惊月”四个行书大字。走过“知鱼槛”往西半壁廊上,镶嵌着自国学大师季羡林、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以及书画名家康殷、黑伯龙、孙大石、刘炳…[详细]
武松公园
  1997年5月,武松公园落成于清河县城,其鉴古照今的雄浑风格和空灵悠远的景色意韵,构成了京九线上一道崭新的风景,使经济繁荣的地域特色溶入了更加浓郁的文化气息。武松公园占地166亩,规模庞大的仿古式群景建筑、园林式风格布局,渗透着大量的历史知识,逼真地再现了一些文化古迹和传说故事。武松,是清河的骄傲,是清河历史和今天荣耀的象征。建设一座武松公园,借以弘扬武松精神,展示清河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当今武松故乡人的时代风貌,是清河人民酝酿已久的一件大事。人文现象的进货演变,使武松故乡的魅力更加具有迷人的色彩。整个园区植花木10万株,内有13亩水泊人工湖。总休布局形同二龙抱珠,气势宏大,雅趣横生。园内共有…[详细]
德百旅游小镇
  德百旅游小镇位于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温泉度假村南侧,这里曾是古黄河之遗迹,园内植物资源,主要以古椹树为主。该项目由德百集团投资32亿建设。小镇的打造,在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地貌及桑椹树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包括齐鲁印象体验地、主题文化园、亲子园、康养基地、文体康乐园、拓展实战基地、汽车营地等七大板块。古有春秋时期齐晋赵之会盟文化,今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桑椹文化等,小镇的打造结合以上当地文化特色,突出“齐鲁印象体验地”为主,集民俗、服务、产业加工等于一体的文化。夏津德百旅游小镇,于2018年6月19日盛大开园,是由德百集团投资,以国家4A级景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辐射圈,…[详细]
高唐兴国寺古塔
  兴国寺古塔又称菩萨塔。位于高唐县城北17公里梁村街东。始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明清时曾维修。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共13级(存11级),高37.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周长22.8米,面积33平方米。塔为仿木楼阁式建筑,外以青砖白灰、内用青砖沙灰砌筑,塔身内部的角檐及踏步、塔门等处施有木筋。平面呈八角形,边长2.85米,对边直径6.85米,总高38.8米,共11层,上设宝顶。塔基占地面积为33平方米。从下至上逐层收分,瘦俏挺拔,其他为单檐,檐部斗拱构件以青砖切割、磨制而成,做工精巧。门洞北开,可攀登。由于塔体瘦俏,攀登方法也较别致。攀登时二、四、六、八级从…[详细]
禹王亭博物馆
  禹王亭博物馆位于禹城市区西北3公里处,占地136.5亩,于1997年建成对外开放。该公园由一个座北朝南的大院落(内有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等)、具丘遗迹、禹王亭和人工湖组成。其结构新颖、紧凑、气势恢弘,古朴典雅。大院落南首是一牌坊式山门,门上方为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禹王亭”手迹。拾阶进入山门,有宽6米,两旁栽种着松柏的南北甬道,甬道南端东侧矗立着一石碑,上面刻着重修禹王亭记碑文;甬道南端西侧,立有两块石碑,刻记着重修禹王公园捐款单位名称和捐款个人姓名。院落北部东西两侧,各建有11间古式配殿;甬道北端即是一座明清建筑模式的禹王大殿。大殿占地300余平方米,西阔为5开间、重檐、歇山、九脊顶,总…[详细]
崔家庙千佛塔
  千佛塔位于平原城北2公里、三唐乡崔家庙村东,毗邻京沪铁路与101省道,俗称崔家塔。始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5年被德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塔青砖结构,四面有窗,塔门朝南,门额镶嵌石刻“千佛塔”,塔高七层、26米,据说取佛教七级浮屠之意,塔身自下而上层层收缩,塔内逐层均有阶梯,游人可拾阶而上,观赏田园景色。在建塔同时,重修了弥勒庵(俗称崔家庙)。旧县志有《新建弥勒庵并千佛塔碑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至建国初,庙宇改为村立小学。现庙宇已无存,千佛塔仍在。千佛塔虽历经几百年风雨苍桑,但结构依然坚固,隽秀挺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