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

春秋寨旅游区
  春秋寨遗址位于南漳县东巩镇北13公里处,紧邻250省道,山寨海拔高270米。此寨地形独特,山水交融,视野开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利。相传春秋五霸之楚国发迹于南漳,楚先人“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为抵御外敌侵略而修筑此寨。春秋寨得名于东汉末年。相传关羽胸怀济世大志,苦于不得明主,于此寨苦读史书《春秋》而得名。桃园三结义后,关羽战远安,搏当阳,在南漳东巩团山寺收周仓,演绎出一系列动人的三国故事。春秋寨自南向北呈条形布局,南北长460米,东西宽8至50米不等,现存石砌房屋158间。南漳山寨的起源,有传是楚国为御敌而建,春秋寨更具传奇——东汉末年,关羽在此苦读《春秋》,后人建“春秋楼”纪念,春…[详细]
田王寨景区
  田王寨遗址位于随县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内,元、清代遗址。原名安和寨。寨墙均为石块垒砌而成,有内外两重。外层寨墙仅存西南部,长约1000米,高约4米,厚约1米;内层寨墙长约5000余米,高约5.5米,厚约1.4米,下部有不规则的瞭望孔及射孔。寨内有多处石铺房基,一般三间一组,通面阔10米,进深4~5米。据史载,元朝末年,桐柏山田姓农民聚众起义,自称田王,立寨固城山,养兵聚将,训练兵勇,寨名“安和”;清咸丰四年(1854),该寨增扩加固,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寨内设有瓮城,峰火台,集市等。该遗址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田王寨位于桐柏山固城山上,海拔1018米,古寨雄踞于绵亘百里的桐柏山诸峰之上…[详细]
戚城遗址
  戚城遗址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濮阳市,它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邑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戚城又称“孔悝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详细]
阖闾城遗址博物馆
  阖闾都城遗址博物馆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刘闾路2号,2014年对外开放,该馆建筑造型舒缓流畅,恍若破壳而出的凤凰,寓意着“凤凰涅槃”,象征着阖闾都城在2500年后获得重生,再现辉煌,是一个集文物展示、考古研究、科普教育及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阖闾都城遗址是无锡市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都城。该城始建于阖闾元年(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专家论证会上,该遗址认定为吴王阖闾都城,被评为“2008年中国考古10大发现”之一。博物馆分两大区:主楼展览区,通过叙述阖闾城遗址的考古过程…[详细]
三国新城遗址
  三国合肥新城遗址,在合肥市西15公里鸡鸣山东麓。是三国时期魏、吴争霸的遗址之一。魏青龙元年(233)扬州都督满宠筑新城以抵抗吴-队。吴大帝孙权于嘉禾二年(233)率十万大军围攻,未能攻下。据《三国志》载:“是岁,(孙)权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还。”次年,夏五月,“(孙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也没有攻下。在合肥东南的巢湖,更是魏、吴连年争夺的军事要地,后人常用作典故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就是曹操在巢湖口儒须坞望见吴水军军容整肃后说的。西晋淮南郡曾设治于此。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国后,废此城。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于2006年9月28日对外开放,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详细]
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元中都遗址元位于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与当时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东)齐名。它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元中都由内、中、外依次相套的三重城组成,即外城、皇城、宫城。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360米。中城套在内城之外,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元中都的宫室建筑按中轴线布局设计,以一号基址为中心的主体宫殿群位于内城的中北部。作为正殿的一号宫殿基址居于内城的中心位置,平面呈“工”字形,地表有琉璃瓦当、滴水和花砖等建筑构件。这里出土的汉白玉螭首,雕刻精美,堪称元代石刻中的精品。元中都遗址的挖掘工作为研究中国元代都城形制,提供了新的实例,对…[详细]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是中国唐代在东北地区以靺鞨族的粟末部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前后设有“五京”,上京龙泉府为其首府。古城四面环山,三面濒临牡丹江。唐玄宗天宝末年,文王大钦茂自旧国迁都到此,但贞元初又迁往东京龙原府。贞元十年(794年),成王大华玙迁还上京,此后一直作为首都,直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63~1964年对此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进一步探明了都城的形制和布局。上京城的建制和规模完全是仿唐都长安城而兴筑的,分内城、外城和宫城三个部分,全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外城周长17.5公里,城墙…[详细]
郑国渠
  郑国渠首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泾阳县,郑国渠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的秦代。郑国渠全长300余华里,灌溉面积达280万亩,至今已延续使用了2000余年。郑国渠首遗址内现已发现有3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的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面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痕迹。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各种渠口、渠道、拦河坝等遗迹以及大量反映古代水利的历代碑刻。其中的郑国渠夯筑拦河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坝之一。郑国渠遗址历来享有中国水利史“天然博物馆”的盛誉。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水利方面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详细]
敦煌阳关旅游景区
  阳关,位于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从此,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边塞诗人岑参曾写下“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的诗句。宋以后,来自白龙堆的流沙狼吞虎咽,逼着人们东撤,阳关被无情的沙漠掩埋了。而今,昔日的阳关城堞早已荡然无存,仅有的耳目-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仍傲然屹立着。交通敦煌…[详细]
松山大战遗址
  松山战役遗址松山战役遗址位于龙陵县腊勐乡大松山,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由大小二十余个峰峦构成,海拔2200米的主峰顶上,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怒江东岸的高山峭壁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峰插云的怒江天堑。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大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二战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战役——松山战役就在这里进行。现在的松山战役遗址,主要集中在腊勐乡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范围约四平方公里。在大小松山、黄土坡等大小七个高地上,地堡、战壕、弹坑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