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连城遗址
  八连城遗址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6公里处,属唐、五代遗址。八连城是唐渤海国文王的东京龙原府治所,公元785年至794年,八连城曾一度是渤海国的都城,号称亚洲第二大城。城址平面基本呈方形。城址分为内外两重,外城周长2894米。在外城四墙中部各有一门,墙外有护城壕遗址。内城南墙、北墙各长218米。在南、东、西三墙的中部各有一座城门。内城共有八处建筑遗迹,在内城的中轴线上有两处,南部为朝殿,北部为寝殿,两座殿址以回廊相接。其东西两侧各有3处配殿遗迹。在城址的东南和正南还分布有三处寺庙遗址,曾出土有残佛像和一些建筑构件。城址内出土筒瓦、指压纹、板瓦、式牡丹纹以及绿釉或黄绿釉琉璃瓦,许多瓦上有刻划的文字。该…[详细]
宝山-六道沟冶铜遗址
  宝山-六道沟冶钢遗址位于吉林省临江市东南70公里的宝山镇、六道沟镇辖区内,属唐、五代遗址。遗址面积约20平方公里。遗址包括古矿洞、古冶炼址和居址。目前发现古矿洞8处,矿洞延伸最长的达800余米,古废渣堆52处。已发掘居住址一处、冶炼坑4处、水井、房址、灰坑3处,出土了铁器、陶器等物品。陶器有瓮、罐、豌等器类,具有较明显的女真器物特征。宝山一六道沟冶钢遗址是中国东北亚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渤海时期冶炼遗址。遗址面积大,遗存种类丰富,对研究渤海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与东北亚地区同时期遗存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详细]
塔虎城
  塔虎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北部靠近白城地区的八郎乡北上台子屯北侧嫩江南岸的平原上,在查干湖东面,南距县城50公里,西北距大安县城10公里,是一处辽代古城遗址。城址简介辽重熙八年(1039年)置州城,城为方形,周长5181米,为土所筑,高6米,城有4门,惟有西门保存较好。这是辽国皇帝的“行宫”和春行打猎驻足之地,当年这里除驻有辽军官兵外,还为佛教圣地和贸易中心,曾出土不少唐至辽代的文物。建筑特色塔虎城,辽、金城址,位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八郎乡北上台子屯北侧嫩江南岸的平原上。西北10公里是大安市,城西1公里是长春一白城铁路,长白公路穿城而过。“塔虎”,…[详细]
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
  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双鸭山市及宝清、友谊、富锦等市县,是汉、魏时期的遗址。根据有无防御设施而将之分为“城址”和“遗址”两类。其中城址多为山地城址,少有平原城址,城址则有一至四道不等的城垣。遗址除了不同规格的聚居址之外,还有祭祀遗址、防御遗址和了望遗址等。较为重要的遗址包括,炮台山古城遗址、兴隆山遗址群、北斗七星祭坛遗址等。其中北斗七星祭坛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以天文星座布局构建的古代城市。炮台山遗址和北斗七星祭坛遗址,是三江平原汉魏时期东夷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同时也说明,包括道家思想在内的华夏文明那时已经传播到了偏远的北疆。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分布密集,保存完整,…[详细]
奥里米古城遗址
  奥里米古城遗址——奥里米古城是辽代五国城之一,系女真族在松花江下游所建立的五大城市中的重要城镇,是辽金时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域。奥里米古城座落在绥滨县敖来河畔,呈长方形,北城墙尚存较为完整,长912米,有雉堞(即马面)18个。东城墙北段保存交好,外面护城河与北城墙护城河相连,迄今河内有水。南段因修江,早年已破损一部分,但城墙依稀可辩,残留雉堞8个。东城墙东段342米,残存雉堞7个。西城墙南段与南城墙大部分被敖来河水吞噬。南城墙东段尚存残垣,长72米,城角均为呈圆弧形,以北、东南城测算全城周长3224米。古城坐北朝南,城内地表起伏,陶瓷残片遍布,俯首可拾。城墙均为夯土筑造。…[详细]
八里城遗址
  八里城遗址因城的周长近八华里,俗称八里城,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地理位置 八里城遗址位于肇东市四站镇东八里村东八里屯西北300米处,东北距四站镇3.5公里,南距松花江干流5公里,城址雄踞于松花江左岸一弓形台地上。经纬座标为东经125°56′,北纬45°45′。二、遗址现状 八里城近似正方形,方向135°,有四门,四门皆有瓮城。瓮城的北门与东门开在正中,西门与南门则偏左。 八里城实测周长3761米,近3.8公里。东墙全长922米,西墙全长943,北墙全长911米。沿墙有丘状土堞(马面)56座,四角各有一角楼,各马面之间距离不等,间距最长为67米,最短为44米。 …[详细]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
  福泉山,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于重固镇中心地段。福泉山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考古发现证明,它是古代太湖地区在沼泽地带中的一种典型的高台墓地,完整地保留了6000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文化叠压遗存,内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时代的遗存,考古界一致誉其为“东方的土筑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等。福泉山曾进行多次发掘,共发现崧泽文化居址——墓葬20余座、良渚文化墓葬30余座以及战国墓4座、西汉墓96座、唐墓1座、宋墓1座,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琮。现福泉山遗址发掘资料和出土文物陈…[详细]
龙虬庄遗址
  龙虬庄遗址是江淮东部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高邮市市区北约10公里处的龙虬镇。龙虬庄遗址从1993年开始发掘,总面积4万多平米,现已发掘面积1335平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4处、灰坑35个,墓葬402座,出土了石器、玉器、陶器、骨角器等各类文化遗物二千余件。考古发掘证实了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江淮东部存在着一支面貌独特、序列完整的原始文化。龙虬庄的居民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不仅从事采集和渔猎生产,还饲养家禽和农业生产,制造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原始艺术品。1997年9月,中外考古专家云集高邮,对遗址实地考察研讨,确立了江淮地区史前文化——龙虬文化。它的发…[详细]
罗家角遗址
  罗家角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罗家角村,是浙江省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O0年左右。遗址文化内涵为马家洪文化遗存。考古发掘发现灰坑53个,还发现带榫卯的建筑木构件、大量的动物遗骸及稻谷等自然遗存,出土石、骨、木、陶器等遗物800件,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亚于商代的白陶。还发现了一批典型器物群,如宽沿盆和多角沿盘,喇叭形圈足豆、小网坠等,其文化面貌明显有别于钱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在第三、四层0土的156粒稻谷,经科学鉴定是距今7040年的人工栽培籼稻和粳稻,从而使嘉兴市境成为是迄今所知中国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栽植地之一。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太湖…[详细]
马家浜遗址
  马家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代表遗址,距今约6000年。遗址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以灰黑色黏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包含物有兽骨、石镑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下层为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包含的兽骨比上一层更多,还有骨锥、骨针以及石斧和陶片等。在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出土30具人骨架。出土的器物有穿孔石斧、陶豆、罐、盆、玉珠等。从出土器物分析,当时马家浜居民的生活以狩猎为主,采集和捕捞为辅。马家浜遗址以其鲜明典型的文化特征,受到考古学界重视,并命名为马家浜文化,确定了它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地位。马家浜文化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