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南化塘镇,距县城东北70公里。1986年修建。主体建筑有纪念碑1座:纪念亭2个,纪念碑高11米,宽2.2米,纪念亭面积为32平方米。1987年扩建陵园,改建纪念碑,扩建后的陵园占地6亩,改建后的纪念碑高15米,宽2.75米;新建碑文斋,长8米,宽6米,高5.7米,面积为48平方米。碑文斋内竖纪念碑1块,宽2.5米,高1.3米,用万山红大理石精刻而成。1987年6月,国家主席-亲笔为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碑文。-元帅亲笔书写“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详细]
  距多宝镇区东十公里,有个邹家花园的村庄(原庙台村,现李花村)。在日本人入侵以前,邹家花园有96户人家,398人,分8个自然村居住,又称邹八台。1939年初日军侵占天门县城后,在沿襄河(现汉江)一线的岳口、张截港、聂家场等地派兵驻扎,国军主力江防军发动冬季攻势,派新六师一部由对河潜江高石碑搭浮桥渡过汉江,驻扎在邹家花园。这年11月24日,国军新六师在与日军的交战中,活捉了两个日本兵,其中一个陷入淤泥坑中被捉,另一个日军跑到鄢台一户人家的柴垛里躲藏,被一妇女取柴禾时发觉,便叫几个村民将其捉住,送交给……[详细]
  松柏镇1996年建成一座神农架自然博物馆。这栋很小的两层建筑,是华中地区仅此一家的区域性自然博物馆。神农架自然博物馆是全面了解神农架的窗口,被人们誉为“神农架的缩写”。博物馆设有综合厅,陈列着神农架的地形模型,四壁悬挂着很多彩色照片,有神农顶雄姿、铁坚杉伟影、枝繁叶茂古梭罗树,有苍莽的林涛、壮阔的云海等,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神农架的全貌。全馆共分植物和动物两大部分,第一层植物馆内收集有2000多种植物,是一座丰富的植物基因库,像珙桐、香果、银杏、连香、篦子杉等60余种孓遗物种都是在生物学界被称为“活……[详细]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公园内,为长方形单层厅堂式建筑。1945年9月18日,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司令官孙蔚如将军在此接受华中战区侵华日军冈部直三郎率属21万人投降。(第四批)旧址建于1942年,原系日伪武汉市市长张仁蠡主持兴建的张公祠(张仁蠡是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第十三个儿子),祠内供有张之洞的牌位和张姓家谱。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8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上将在这里举行受降仪式,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等由中国士兵押至受降堂前,摘下佩刀,……[详细]
  石首市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荆州市石首市桃花山镇鹿角头凤凰山。桃花山原名东山,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阵地。桃花山西北鹿角峰下湖边生长着3株古老的黄芯树,粗壮的树干上,当年红军刻下的标语依稀可辨,成为石首苏区人民跟随贺龙闹革命活生生的见证。1930年10月,邓中夏、贺龙率红2军团南征,军团总部设于调关,部队进行紧张的扩军和战前准备。一天,贺龙、邓中夏、周逸群和随行人员到桃花山视察扩军工作时,被大树上刻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所吸引。区委书记邓伯勋介绍说,这些标语是年关时,桃……[详细]
  九口堰位于白兆山脉中段。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在鄂豫边区的指挥中枢,在新四军第五师抗战史上处于重要地位。1939年12月18日,-率领鄂豫挺进纵队,进入洛阳九口堰地区,开辟白兆山根据地。1941年4月5日,鄂豫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于九口堰通电就职。1942年夏天,新五师在此粉碎了-第三次-热潮,在圣场战斗中歼敌一个团,取得了反“围剿”的重大胜利。随后新五师主力奉命暂时撤离九口堰,向鄂东转移。1945年4月,-指挥部队在洛阳店歼灭敌军别动队一个支队,恢复了白兆山根据地,新五师重新进驻九口堰……[详细]
  宜昌烈士陵园(又名宜昌东山公园)坐落于东山之巅,海拔128米,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是隶属于市民政局的全额拨款优抚事业单位。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宜昌市委、市政府在一九七三年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一九八一年成立了宜昌市烈士陵园管理处。这里是我市最大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宜昌市首批命名的永久性保护公共绿地之一,二00九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按其功能划分两个区域,红色瞻仰区和生态休闲区。瞻仰区里苍松翠柏,庄严肃静。现有纪念建筑设施九处,包括宜昌革命烈士纪念……[详细]
  资丘七十七烈士纪念碑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资丘村5组。1929年5月至7月,在湘鄂西前委书记贺龙指示下,李勋、陈寿山、陈泽南、李步云等带领长阳各族人民组建武装,攻占县城,举行西湾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6军。红6军建立以后,在长阳全境开展了打击土豪劣绅开仓济贫,改造旧政权建立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武装斗争。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之震惊,急令宜昌驻军张发奎部的旅长黄镇球、团长陈凤诏出重兵“围剿”。7月底,红6军为避敌锋芒,军部决定移师桑植,与湘鄂西前委领导的红4军会师。8月5日,红6军开到长阳县……[详细]
  贺学文烈士墓位于松木坪镇江家湾村一组。该墓地现为宜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形墓冢,9层条石砌冢壁,递减至尾端呈两排,正后部以水泥浆砌单圆形,冢北、西面以水泥浆砌石块以为围栏,冢径6米,高2.1米,围栏径7.9米。冢壁正前下端立一正方形香炉,小条石档门,内铺细沙以插香之用。冢正前1米处立碑两通,仿门楼式单檐结构,正脊鸱吻,中火炬状宝刹,正视面饰浮雕画龙凤图案,檐部四面水,四角飞檐,整石雕刻筒瓦状,碑一为贺学文烈士墓,两侧阴刻孝子贤孙名录,两侧墙内饰浅浮雕盘龙纹,外侧饰花卉纹,碑前档板饰菱形内卷云纹……[详细]
  天门,地处大洪山余脉,是江汉平原北部一块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天门曾是湘鄂西苏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留下了贺龙、陶铸、李先念---、段德昌、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哺育出了14位驰骋沙场的共和国将军,有5300多名烈士和数以万计的无名烈士为革命捐躯。1927年8月至1928年3月,中共鄂中(北部)区特委机关设在天门卢市镇彭家垴村,1925年底的中共天门县第一个党小组也在这里成立。1930年5月至1932年6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及湘鄂……[详细]
  孝感烈士陵园位于孝感市孝南区书院街光明村。在革命战争年代,孝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这里,曾经分属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又长期是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为新四军第5师的重要活动地域。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战斗过。无数共产党员和人民英雄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继续革命的光荣传统,1952年建立了孝感烈……[详细]
  监利县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湖北省监利县,陈列面积共900平方米,设四个陈列厅,陈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史迹和遗存下来的实物,见证那个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的真实历程。该馆位于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沿江大道2号,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由门楼、展览大楼、泛鹅碑廊三大仿古建筑组成。门楼飞檐斗拱三层相迭,门楣上高悬徐向前元帅题写的“青史永垂”四个金色大字;展览大楼建于馆院中央,飞檐重叠,宝顶耸立,琉璃黄瓦,具有古今结合,中西一体,相映成趣的……[详细]
  监利博物馆,于1980年4月,由监利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于1982年底开始筹建馆舍,1985年下半年对外试展,1986年11月,正式开馆。该馆位于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沿江大道2号,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由门楼、展览大楼、泛鹅碑廊三大仿古建筑组成。门楼飞檐斗拱三层相迭,门楣上高悬徐向前元帅题写的“青史永垂”四个金色大字;展览大楼建于馆院中央,飞檐重叠,宝顶耸立,琉璃黄瓦,具有古今结合,中西一体,相映成趣的特色;泛鹅碑廊分布在馆院西侧,该廊格局和建筑式样,既体现了江南水乡园林风格,又具……[详细]
  张体学中学、张体学革命事迹陈列馆位于黄冈市蕲春县彭思镇张体学中学。张体学(1915—1973),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25军长征。历任红军营指导员、新四军旅政委、鄂东军区司令员、独立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地委书记、湖北省省长、湖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兼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40年3月,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鄂东独立团政委张体学,率部进入蕲春,帮助建立地方抗日武装。7月19日晚,张体学带300余人围攻积极-的国民党彭思桥区署,歼顽军……[详细]
  曾都区新四军五师旧址群包括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抗大十分校,兵工厂,被服厂,医院,边区建设银行,挺进报社部,报社印刷厂,十三旅部,随南县委等革命旧址。1939年元月至1942年6月,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在此浴血奋战三年之久,创建了白兆山抗日根据地。这个时期,正是该师创立、组建、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皖南事变后,1941年4月5日,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全体官兵在九口堰向全国通电就职。新五师司令部、政治部设在孙家大院,以孙家大院为中心,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