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通过建设,石鼓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从(原石鼓文物管理所)建馆到现在共有“军地共建基地”、“红色历史文化景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昆明医学院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 、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 ”、“云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重教育实践基地,成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在贺龙、肖克、任弼时、王震、关向应等的率领下,长征达到石鼓,胜利渡过金沙江天堑,甩脱了几……[详细]
  宜良县人民烈士纪念碑位于昆明市宜良县城西郊3公里处的岩泉寺公园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缅怀先烈、激励今人,教育后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协宜良县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提案,建议修建宜良县人民烈士纪念碑。1987年12月,中共宜良县委常委会议决定:在距离县城西2公里的岩泉寺公园内建造宜良县人民烈士纪念碑;同年12月,成立了以县政协主席段志坤为组长、副县长郭志民、县政协副主席冯家荣为副组长的建碑领导小组。1988年8月1日,县……[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城西北4千米处的金钟镇水城村委会。 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9军团长征经过会泽,开仓放粮,打富济贫,发动群众,唤醒人民,为民除害,号召劳苦大众参加革命,人民大众热烈拥护,争先恐后报名参军,很快掀起扩红热潮,扩红1500余人,编成一个较大的新兵营,由9军团作战科长刘雄武兼营长。5月4日上午,会泽参军的新战士在水城梨园集合,军团长罗炳辉对新战士作了动员报告。此次扩红,是红9军团扩红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影响深远。 座落在水城梨园西北山麓的水城文化生态园包括扩……[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火红乡桥边村委会小街小组。1948年6月2日,在会泽特支的组织领导下,在火红开明人士金绍清的带领下,150余人在火红桥边举行了震惊全省的反蒋武装起义,打出了“滇黔边区民族自救军”的旗帜,并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提出了“打富救贫”和反“三征”(征粮、征税、征兵)的革命口号。起义部队下设5个中队,从6月3日~7日,一举攻下者海、矿山、罗布古、迤车镇公所。在者海范家村整编时,编为1个团4个营。这次起义,-皆捷,声威大震。国民党反动派会宣巧鲁“剿共”总指挥安纯三,纠-泽、巧家……[详细]
  1927年,中共广东区委先后派出在那里和周恩来一起任教官的王德三及其部分学员返回云南。王德三的学员杜涛回蒙自组建蒙自支部,并介绍在洒戛竜小学任教的李国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云南不久的王德三便以组织的名义将向镇弼和严英俊派到文山工作。1927年10月,王德三又将在宜良工作的杨立人和颜亨璧介绍到文山。12月初,王德三亲自到文山召开会议,全面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精心研究文山工作。12月底,党组织又派严英武和一个姓周的同志到文山洒戛竜配合筹建文山洒戛竜支部。严英武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支部成员有:李国栋……[详细]
  在大理州祥云县,位于刘厂镇王家庄村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云南省著名的红色景点。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距刘厂镇政府驻地3公里,距县城35公里、320国道公路4公里。故居所在地王家庄村,背依青山,绿水环绕,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3人就出生在这里。大哥王复生第一个走出了家乡云南,走向了中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成为一位共产主义火种的传播者。之后,他把二弟王德三、三弟王馨廷带到了北京,三兄弟在革命的大潮中,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最为壮丽的一页。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属于当地传统木……[详细]
  赖乌包山战斗四烈士陵园位于八街镇北面的小山坡上,建于1950年2月。园内安葬着1949年1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简称“边纵”)9支队及安禄罗游击大队与国民党云南保安16团在赖乌包山战斗中牺牲的沙志忠、白存书、杨玉发和马绍增4位烈士。1949年9月19日,义八武装暴-动-的胜利,震惊了国民党安宁县政府,速报国民党省主席卢汉派兵镇压。卢汉令保安司令部派保安15团、16团于10月8日由昆阳向八街进发。15团于30日进驻八街,16团由八街向义八乡推进。形势十分紧迫。安宁特支书记、游击大队……[详细]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之前的畹町九谷桥,只是两根并排的木头,走上去摇摇晃晃,令人提心吊胆。1938年滇缅公路开通后,石拱桥代替了双木桥。抗日战争期间,出国作战的数万名中国远征军,就是通过这座桥开赴抗日前线的,这座桥成了抗战时期西南边陲与内地连接的唯一的交通枢纽。石拱桥毁于战火之后,1946年新架起一座钢架桥,1956年12月15日,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和缅甸吴巴瑞总理,从曼德勒乘车到九谷,再从九谷步行通过这座桥入境,到芒市参加中缅两国边-欢会。1992年拆掉钢架桥建成钢筋混凝土桥,20……[详细]
  兰茂墓及兰公祠位于嵩明县杨林镇老城村委会南街村,是我省明代著名的音韵学家、医学家兰茂(1397——1470)的墓及祠堂。兰公祠分为前院、祠堂、后院三部分。祠堂始建于1470年,历代均有修葺,民国年间重修为由正殿、东西厢房、门楼组成的四合天井式建筑。1988年,省、市、县三级政府投资12.2万元在原址按原貌重建祠堂。兰茂墓位于祠堂后院,为弧形条石砌成圆形土冢,墓直径4.7米,高2米,墓碑题刻为袁嘉谷撰书。1985年,嵩明县在祠堂内成立了兰茂纪念馆。多年来,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兰茂学术资料,开辟了三个兰……[详细]
  罗炳辉将军故居罗炳辉将军故居位于彝良县角奎镇阿都办事处偏坡寨。距彝良县城约5公里。1987年国家拔专款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土木结构草房3间,坐北向南。面阔13米,进深7米,面积120平方米,另划有保护范围2001平方米,修有文物标志碑等。1989年7月6日竣工后正式对外开放。故居是罗炳辉17岁离家从军前居住,陈列有罗炳辉在家时使用的生活用具。保护范围内有罗炳辉高祖罗凤鳌墓,父亲罗守清、母亲黄氏墓,妻子李风桂墓,以及《罗炳辉祭父文碑》。1986年10月,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详细]
  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于龙陵老城区中心的董家沟小河边,为当地董姓人家私宅。房屋始建于1921年,为一土木结构的串连式四合院,占地1.26亩,建筑面积367平方米,全院有大小房舍30间,内部装饰精巧华丽,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大院。1942年日军占领龙陵后,被强占为城区日军慰安所。在1942年至1944年的两年中,长期住有从日本、韩国征来的15名-供日军官兵淫乐。1944年10月远征军以10万人马围攻龙陵,在战斗最激烈的11月1日,这些无辜的-全部被日军押到观音寺脚下汤家沟枪杀或强迫服……[详细]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落水镇一中校内。 1949年8月1日,中共滇东北地委和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永焜支队在宣威落水洞大云山召开万人大会,正式宣布以永焜支队为基础,将永焜支队、宣威支队、沾益支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下辖三个主力团。这次整编使滇东北多支人民武装得到合并,力量更加壮大,为滇东北地区的解放做出极大贡献。为发扬革命精神,教育后人, 1986年11月,落水镇人民政府特立此纪念碑亭。后又陆续建立纪念展室等设施,进一步丰富纪念内容。……[详细]
  片马抗英纪念馆内设有展厅,陈列展品116件,其中文学资料56件,图片资料34件,实物26件;会议室一个(40个座);报告厅一个(247人座),以及办公室、接待室、休息室、保管室等。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于1989年6月4日落成完工。1989年5月,怒江州人民政府将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定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定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即西南联合大学原址)东北角。是为纪念1945年爆发的“一二一”爱国-,纪念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的西南联大,纪念李公朴、闻一多而建。纪念馆始建于1982年11月27日,当时是“一二•一”运动陈列室。1985年9月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批准,更名为“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邓颖超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1992年、1994年纪念馆先后被列为昆明市、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详细]
  中缅友好纪念馆日前在位于中缅边境的国家级口岸云南畹町对外开放。 畹町口岸是中缅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和平通道。1956年月12月15日,正在缅甸访问的周恩来总理陪同缅甸总理吴巴瑞,从缅北九谷市经畹町桥步行入境。两国总理在畹町桥发表了重要讲话,盛赞中缅友谊,表达中缅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强烈愿望。在畹町稍事休息后,两国总理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芒市参加中缅边-欢大会,掀开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篇章。在中缅边-欢大会精神的推动下,中缅两国人民友谊长青,两国边民互市通婚,礼尚往来,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共同营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