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东城区旅游

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皇城艺术馆作为北京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和明清北京皇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初开始筹建,同年9月主体建筑落成。2002年10月时任0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主席的-同志视察了筹备中的皇城艺术馆,并亲笔为皇城艺术馆题写馆名。2003年6月20日皇城艺术馆隆重举行了开馆典礼,正式对外开放。\皇城艺术馆自开馆以来先后主办了《皇城风情展》、《帝京拾趣——北京城历史文化图片展》等多个历史文化类主题展览,并承担了《毕加索•紫禁城——毕加索北京艺术大展暨毕加索时尚艺术季》、《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纸本作品回顾展》《意大利绘画40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巨匠原作展》……[详细]
  北京中山堂地处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原名社稷坛“拜殿”,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或遇风雨休息的地方。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去先病逝北京并在此停灵吊唁公祭。为了纪念这位伟人,1928年,国民政府将“拜殿”正式更名为“中山堂”,中央公园亦更名为中山公园。至今,“中山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起,北京市政协委员多有提案,建议将中山堂建设成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山堂成为中央每年举办孙中山诞辰和逝世纪念仪式的重要场所和市政协委员会议场所。2002年11月12日,北京市政协在中山堂重新制作了《孙中山与北京》展览,长期对社会开放。2002年中山堂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市……[详细]
  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位于东城区南河沿大街1号翠明庄。翠明庄是一座中西合壁式三层灰砖楼房,此处原为京剧演员梅兰芳于20世纪30年代所购,原拟在此盖一座戏园,但因日本侵华而停建。日军侵占北平后在此建高级招待所。日本投降后,此处改为国民党励志社招待所。1946年1月13日至1947年2月21日,此处成为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住所,三楼临街的房间为当年中共代表团安放电台的地方。当时,军调部的中共负责人有叶剑英、罗瑞卿、李克农和黄华;参加工作的还有宋时轮、伍修权、张爱萍、章文晋、韩叙等。20世纪50年代初期,翠明庄主楼失火被焚,后按原样修复。1984年1月,此处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详细]
  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1979年文天祥祠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对外开放,1992年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天祥祠庙小(仅600平方米)神大,20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0余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吟颂《正气歌》和《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修缮后的文天祥祠依照1930年的历史照片资料,复原了后殿文天祥泥塑像、神龛、供桌及部分匾额、楹联;前殿更新了展板、展柜,通过图表、照片、绘画、实物等,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201……[详细]
  东交民巷是北京最长的胡同,总长约3公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每个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巷子,北京管这些巷子叫“胡同”,始建于元代。几百年来,这些胡同就像血管一样与北京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北京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赛牛毛,这句俗语广为流传,可见北京胡同的密布情况。现如今,这些历史悠久的老胡同里每天都上演着北京人的故事,记载着千年古都的历史变迁。东交民巷诞生于13世纪末,那时候江南粮食要通过大运河运到元大都,是在这里卸放,所以这条巷子在当时称为“江米巷”,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北京,这条“江米巷”就成了城里的一条长街。这是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在旧中国时这里是使馆区。地址:北京市东城……[详细]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坐落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南角,是由历经百余年沧桑的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改建而成。该车站建于1903年,1906年竣工正式启用。1959年新北京站建成通车后,正阳门东车站随之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作为中国铁路早期建筑的重要代表和珍贵的工业文化遗产,正阳门东车站于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原铁道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决定将正阳门东车站改建为铁道博物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0月23日,这座古老的火车站终以崭新的角色和面貌——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呈现在世人面前并正式对外开放。正阳门馆建筑面积9485平方米,主展区展线长460米,常设展览为“中国……[详细]
  袁崇焕祠和墓位于崇文区东北部,东花寺斜街,原广东义园旧址,其庙位于区东南部龙潭公园东湖畔。袁崇焕(1584-1630),是明末抗击后金、保卫山海关和北京的著名将领,战功卓著。后因崇祯帝听信谗言,被冤杀。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庙。祠堂和墓碑约建于清代初期,俗称佘家馆,面南向,大门上原有后人题写的“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匾额。祠堂正房五间,前廊两端及室内墙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明代粤先烈袁督师墓堂”匾额。祠堂后即为袁崇焕墓。原有坟丘,高约2米,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明袁大将军之墓”石碑及石拱桌。墓地周围以砖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