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罗炳辉旧居罗氏家庙位于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1930年6月至1931年1月间,罗炳辉曾多次率领红12军进入清流里田、田口、长校一带活动,并先后帮助建立起荷坑、下谢、长校、江坊、黄石坑等乡苏维埃政权和里田区苏维埃政权。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入驻里田罗氏家庙,并在此领导开展对敌斗争和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及分田分地工作。1931年2月,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罗炳辉再次率部进入宁化西南部,并分兵直入清流、归化。在清流期间,他仍居罗氏家庙。罗炳辉旧居罗氏家庙始建于晚清时期,为单进砖木结构建筑,由上下……[详细]
  福州冰心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所以也有人习惯称之为“福州林觉民故居”,整个建筑坐西朝东,共有三进。建筑师、作家林徽因也在该故居生活过。冰心的故居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详细]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位于林语堂诞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旧址。在林语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关于个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乐童年,至少有上万字。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就诞生在这座教堂的牧师楼上。教堂1974年被彻底拆除后,林语堂故居也不复存在。故居是经过1984年、2005年两次建设,在原址上依原样子建起来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积达360平方米的林语堂文学馆。馆名由季羡林题写。该馆辟有“山乡孩子,和乐童年”、“文学大师,文化巨匠”、“魂牵祖国,梦绕家乡”、“誉满环球,名……[详细]
  陈乌从宅位于新圩镇诗坂村诗坂自然村西三里6号,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坐北朝南。前后两落大厝,中有天井及两侧榉头,总面阔11.5米,总进深18.8米,占地面积约25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6.2平方米。前落面阔三间,进深5米,正面通长檐廊,正中为凹形门廊,下厅三川门,两侧厢房,正面花岗岩磨光板式墙裙,上部红砖砌筑瓷砖贴面,瓦当和滴水均为烧瓷,转角清斗石柱础。正面墙饰有漆金垂花拱,水车堵泥塑活现,身堵用台湾产瓷砖装饰。边堵两侧花鸟浮雕,抬梁式梁架,硬山顶,三川脊。后落大厝面阔三间11.5米,……[详细]
  沁香小筑,即洪晓春书房。位于马巷镇窗东社区窗东自然村北236号,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坐东北朝西南,为前后两落大厝,前落曾重建,两落之间为天井,进深3.7米,中原有方亭已圮,天井东南边墙开院门,门上有石刻牌匾,横书“沁香小筑”,落款“光绪辛卯笑山书”。后落大厝面阔三间10.8米,进深两间6.5米,内高4.6米,建筑面积110.1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板瓦屋面,硬山顶,燕尾脊。此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的闽南红砖民居,年久失修,已渐荒废,现尚保留后落檐廊墙面和廊门上的……[详细]
  位于建宁县濉城镇。毛泽东旧居又叫“红军楼”,分为毛泽东同志旧居和建宁县革命斗争史陈列馆两部分。该馆是一幢德国式建筑,1969起年对外开馆。旧居分为楼上、楼下两层和一个会议室。楼下右起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传达室;第二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副官室。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室;第二间是-总司令住处。二楼右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室;在其对面有一间简陋朴实的小屋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寝室。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卫员住处;对面是红一方面军秘书室。总司令部会议室原为教堂,面积大约240平方米。……[详细]
  陈国柱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陈国柱故居前连九华叠翠,后拥古竹禅寺,是旧时莆田通往福州的山区古驿道。故居由大厅、厢房、石埕、围墙组成,为传统五间厢民居,土木结构,室内陈列着陈国柱和他胞兄陈国桢烈士(1902-1949)的生平事迹和有关革命文物。陈国柱故居于2000年11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详细]
  施琅故居就在公共体育器械场旁的围墙内,是一栋年久失修的老宅子,触目惊心,仅入口处立的一块碑昭示身份: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故居被围墙围了起来,范围大约有10亩。老宅子的附属建筑已破败,旁边还有一座两层楼房及原泉州农校的废弃房。在老宅与东面围墙之间的空地上,另有一块1984年的碑文,简介了施琅1684年率师统一台湾,被封靖海将军、靖海侯,故宅有一部分曾为“崇正书院”。地址:泉州市鲤城区温陵路205号释雅山公园内类型: 名人故居游玩时间: 建议10-15小时开放时间:5:30-22:30门票信息……[详细]
  导游: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从15岁起就迁居到闽北,住在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带,由于他在武夷山附近生活了四十多年,因而武夷山被人们视作为朱子理学的发祥地。朱熹曾作过一首《九曲棹歌》,对武夷山九曲的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朱熹旧居紫阳楼位于五夫镇府前村,内有半亩方塘、灵泉古井及朱子樟(相传为朱熹手植),在紫阳楼附近还有朱子巷、兴贤书院、兴贤古街、朱子社仓(朱熹用以救荒赈灾的粮仓)等古迹;福建武夷山……[详细]
  位于古城泉州南部的青龙巷,由旅菲华侨李妙森建于1927年,为一座带单护厝、两层内院式中西合璧式带风楼洋楼的近现代优秀建筑。其西式建筑的柱子配上闽南建筑的外墙,传统的砖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砖,挺拔开阔的罗马柱回廊,色泽鲜艳的象头神瓷画,红砖白石、雕饰精美的墙面……精致的红色外墙砖雕和天花板倒莲花雕饰,独特的西式窗棂,使得这座建筑别具特色。而故居最特别的是,那些进口外墙上瓷砖浮雕画的印度教“象头人身”图案,至今鲜艳如新。因此,像这样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能够得到进一步保护,不仅是泉州历史上多元文化并存的最……[详细]
  洪塘翁正春故居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状元街9号,后靠洪塘中心小学。为明代建筑,占地面积127平方米,正东。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六柱,前有庭院。四周以砖砌墙垣,今为翁正春后裔居住。建筑已经改建,门前照壁、旗杆座、封火墙已无存。该民居为福州地区典型明代民居建筑,具有重要历史纪念意义。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至今,翁氏后人对翁正春故居第三进进行修复,并恢复七间面阔。翁正春(1553-1526),字兆震,侯官洪塘人。明万历二十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特加太子少保,卒谥文……[详细]
  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辛耕别墅.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驻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也居住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在大厅主持召开了调查会和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扩大会议上确立了开创中央革0据地的伟大战略计划。该址为庭院式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暨周恩来旧居位于建宁县濉溪镇新生社区民主街12号建宁县政府大院北侧与中山北路9号荷花大酒店南侧的结合部。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趁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部署未完成之际,发起建黎泰战役,于18、19两日连克建宁、黎川、泰宁三座县城,恢复和巩固了建黎泰苏区。18日攻克建宁后,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率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总司令部、中革军委进驻建宁,将总政治部设于旧县衙后院,周恩来也住在这里从事革命实践活动长达一年多。楼上大厅为会议室,楼上东侧前部大间为周……[详细]
  稼祥旧居邓氏宗祠位于三元区岩前镇乌龙村西坑。1934年6月,王稼祥率领红7军团1000多人,从黄沙口由官道往明溪,经乌龙村、岩前村到明溪苏区,回到中央苏区。在途经乌龙村时,王稼祥在乌龙村西坑邓氏宗祠住了一夜,并利用傍晚时间,在宗祠前大坪召集群众大会,宣传革命思想,进行社会调查。王稼祥旧居原为岩前镇乌龙村邓氏宗祠。该建筑建于清代,面阔10米,进深18米,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整座宗祠由前水池、大坪、正厅、后厅、两边厢房组成。……[详细]
  长泰第一进士故居位于陈巷镇雪美村西厝社。始建于北宋年间,坐西朝东,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单檐硬山式屋顶,石、砖、木结构,由门厅、天井、侧廊、正堂组成。门厅梁上镶有木狮浮雕。据《长泰县志》记载:“杨令问为宋淳化三年(992年)孙何榜第一甲进士,亦为我县科举之后第一个进士。令问中进士后,历职方员外郎。真宗咸平、景德间,北虏寇边。选任防御史,玺书褒宠者三。仁宗天圣初,奉旨谪居漳,在陶塘洋(雪美村)定居,建此故居。”该故居至今基本保存完好,1996年7月公布为我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