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新乡市 > 辉县市旅游

辉县市景点介绍

  凌云寺塔位于辉县市高庄乡六台山村南侧六台山凌云寺旧址之上。其周围群山环抱,南有金掌山,北有佛领山,东有苏门等山,西为太行山,堪称胜境。因其属苏门山系,历史上又称“苏门凌云寺”。寺院创建年代不详,该塔现存为元代风格。塔体为楼阁式砖塔,六级,八角。通高11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构成。塔体砌筑为砖缝不岔分,砖雕斗拱、假窗、檐部等构件均有明显元代之特征,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6年,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竹林七贤故地位于辉县市吴村镇山阳村、鲁庄村、邓城村一带,为魏、晋之际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等人的畅游处。这里紧靠太行岫岩,又有太行山泉(称长泉、重泉),修竹幽篁,环境清雅,世称“山阳故地”。竹林寺规模较大,一进四院,供奉七贤塑像。寺之西南有清泉一泓,穿越竹林,向东潺湲流去,形成重泉,与竹林寺相映成趣。泉西岸的冈地上曾有七贤庙,而今存留遗址,庙旁古泉干涸;鲁庄村东地修竹成林,竹林寺旧址上建起七贤堂,附近残留碑……[详细]
  奎星阁位于辉县市南村镇南村华石岭山顶。又名魁星阁、魁星塔、奎文阁,是辉县北部山区侯兆川人修建的一座象征文运昌盛的标志性建筑。创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奎星阁为宝箧印经塔,青石结构。五层六角,通高12米。上部六角之上均有一个马耳形边饰。东西向辟门道贯通,两门之上与北面塔壁上各有一个十字形石雕窗。西面塔壁上嵌有一块碑刻,长0.64米,高0.40米,横排镌刻“奎星阁”三字,左右两侧分别有“侯兆川仝建”、“大清光绪拾年四月”等落款。第五层高……[详细]
  重门城遗址位于辉县市高庄乡大史村西北隅600米处。亦名方城遗址,是曹魏少帝曹芳早年的王宫(齐王宫)和嘉平六年(公元254年)被司马师废黜之后的齐王幽宫遗存。据勘察,遗址的南城墙上原设有城门,其他三面的城门设置情况不详,北城墙保存基本完好,西城墙南段残失,南墙与东墙不存。西、北、东二面原有城壕。北城墙长约300米,宽约80-135米,高5-8米;西城墙残长280米,宽30-100米,高3-4米。在西城墙内侧发现一段夯土层,残长1.00米,……[详细]
  南湖寺位于辉县市沙窑乡白庙南湖村东部。寺院创建于汉代,盛于唐代。明代,寺院被诏封为“恩国寺”,并赐匾“恩国禅寺”。寺院地处侯兆川西部崇山峻岭间。背枕崇宁山龙处坡,面临水西沟山泉小溪,周边竹树苍翠。寺院坐北面南,一进二院,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包括山门(及春秋阁)、钟鼓二楼、中佛殿,大雄宝殿及配殿和配楼、禅堂、东0、左右厢房、龙王殿、奶奶殿以及看经明月楼等11座30余间。寺院西侧保存寺院仓储室,寺院东、南两个方位的……[详细]
  白鹿山寺院群旧址位于辉县市上八里镇鸭口村和马头口村的西北白鹿山山崖危岩间。后赵石勒时期天竺高僧佛图澄云游白鹿,挂锡於此,因峰构宇,凭岩考室,创建寺院玄极和白鹿两处。唐代,在白鹿寺东侧悬崖壁龛间先后建起法住寺、显阳寺,在东西不足2公里的白鹿山南侧弧形悬崖岩龛间形成了四个带状分布的佛教寺院。其中,以玄极寺保的千佛洞与造像洞、白鹿寺的碑刻、法住寺和显阳寺的石塔构件与石雕最为典型,构成了白鹿寺佛教文化的重要内涵,是南太行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20……[详细]
  赵长城遗址位于辉县市北部、东部边缘,大致呈南北走向,由太行青石构筑而成,北接林州的战国赵南长城,经辉县、卫辉,止于凤泉区分将池。辉县境内长近40公里,基宽2~3米,高1~2米,历经2000多年。当地群众称“边墙岭”“边疆岭”,是豫北早期长城的惟一代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百泉书院宋元时称为太极书院,位于百泉湖东岸。创建时间为宋,到了元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关键人物是姚枢,姚枢曾任燕京(北京)行台郎中,1141年辞官来辉隐居,耕荒种田,耕读自乐,自刊《小学》《论孟》等书,散之四方,以惠学者。慕姚枢之名,1250年,著名学者许衡、窦默也从河内(河南沁阳)、肥乡(河北大名)来到百泉。他么在太极书院内,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无所不授。不论学生出身贵贱、智商高低,他们都能因人施教,使求学……[详细]
  徐世昌公馆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区牌坊街东段北侧公安局院内。为徐世昌在辉县活动期间(1909-1911)的办公场所。创建于民国初年。公馆占地20多亩。原有建筑共有五个院落,正院一座,偏院四座,共设两个大门,南边为前门,西北设一偏门,即后门。现在建筑为正院的主体部分,四合院结构,主要建筑包括过厅、正房、左右厢房等,共四座二十四间,皆为硬山顶。正房、过厅均为面阔五间,左右两侧均有面阔两间的夹屋,正面有副阶,四角有角门。左右厢房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一……[详细]
  天王寺善济塔 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城内县人民政府后院天王寺旧址上,元朝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创建,为七级六角形砖塔。塔基为须弥座,塔身高24.4米, 自下而上逐层收敛呈锥形,通体嵌砌石雕佛像,斗拱、棱柱、假窗。第一层东壁开塔门,由塔室登梯道可至最上层。每层塔心室都开有塔门可供游人眺望。天王寺善济塔瑰丽多姿,其建筑结构和风格富有民族特色。在外形上还吸取了喇嘛塔的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是研究元代宗教建筑和佛教历史的珍贵实物。在塔近处有一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