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紫金县旅游

紫金县景点介绍

  位于紫金县城西北35公里的黄塘镇锦口村宝胜、吉水自然村双下水库大坝下河段,距河源市38公里。前称中国南方激流回旋训练基地,现为河源市业余体校激流回旋训练基地。该训练基地始建于1999年4月,赛道长340米,赛道总落差6.5米,赛道回旋门21~25个,水流量8~10立方米/秒(激流回旋的水源双下水库库容160万立方米,一天时间可以稳定8立方米/秒),经检查验收符合国际一流赛道,环境优越的训练基地。2002年广东省十一届运动会激流回旋比赛、……[详细]
  位于紫金县中坝镇圩镇。该馆于2010年10月动工,2011年5月29日落成开馆,投资760万元,占地面积3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8平方米,是重檐庑殿顶的仿古建筑,前廊7间8柱,一楼安放孙中山铜像、陈列以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孙屋排”为中心的沙盘模型;二、三层设展览厅,展出孙中山的祖籍渊源及其生平史料。……[详细]
  位于紫金县城东北21公里的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距中坝镇1公里。该馆原为孙中山入粤始祖的孙氏宗祠,始建于清代,民国重修,面宽3间,进深3间,砖木构筑,建筑面积782平方米。民国31年(1942年)成立纪念馆,198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时恢复陈列。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革中央主席屈武题写”紫金中坝孙中山祖籍纪念馆”馆名。1995年11月,该馆被河源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陈列有:1944年4月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中山之……[详细]
  天子嶂位于紫金县城以西21公里,义容和九和镇交界处,方圆20平方公里。相传因该山有一座坟墓,其后代可出天子而得名。明朝末年改名为天字嶂,2007年天字嶂复名天子嶂。天子嶂山体由花岗岩组成,主峰海拔764米,山脉与鸡公嶂相连。山上有明解元钟丁先讲学传道遗址,“观音庙”“孔子岩”“杨景石洞”等古迹。山顶有“仙人石”“仙人脚迹”“仙人切豆腐”“仙人试剑”等天然景观。山上树木葱茏,山下有九和富竹水库,景色秀丽。万寿寺位于天子嶂半山腰,始建于明万……[详细]
  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该镇是1958年国务院批准以“苏区”命名的著名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周恩来、彭湃、徐向前等革命先辈曾亲临指导工作,许许多多革命志士曾在此浴血奋战,保留下来的革命旧址众多,爱国主……[详细]
  公馆位于中坝镇发昌孙屋排,是孙中山的入粤始祖开基地。明末,孙中山十一世祖孙鼎标在此设馆练武,称武馆。后解元钟丁先募兵勤王,曾拜孙鼎标为千总,为反清复明屯兵于中坝凹下山,在孙屋排操练兵士,故改名为公馆。相传明代永乐(1403--1424)年间,孙氏人粤肇祖孙友松偕弟友义,从福建长汀南迁嘉应州长乐,落居在上镇约发昌村的黄牛挨磨山麓,此时,紫金尚未置县,政局动荡,多有农民起义,也有盗贼土匪劫扰,官府也常来“剿劫”,又由于姓氏之间,宗教之间的矛……[详细]
  九和温泉分布在九和镇热水村至幸福村,近一公里长的河岸,有汤湖七个。这里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山川碧翠,风光绮丽,令人流连忘返。九和温泉水经中山医科大学、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地质矿产局等多家技术部门化验测试,水质属重碳酸硅钠型,水温86度,每天喷涌量数千吨,可供1500个人同时洗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可防治皮肤病、香港脚、关节炎、肥胖症等,沐浴温泉水,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延年益寿。1988年新闻出版局与九和镇府合作在热水村……[详细]
  庙祖石南母寺地处紫金县崇山峻岭之中的九树镇海拔800多米的庙祖山中。该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自然景观绚丽多彩。通往该寺的小径由一块块黝黑的岩石砌成,共有432级石阶。石阶两旁树木虎踞龙盘,奇花异草相映成趣。庙祖山自然生态景色毓秀神奇。庙堂雕檐画角,古色古香,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庙祖石南母寺始建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832年的历史。寺内供奉有观音菩萨莲花宝座一尊。《金山铁水》记载,此寺1932年重修,1966年被毁,后由乡民和港澳同胞自……[详细]
  武顿山位于紫金县城东南60公里的南岭镇东南面,与陆河县交界,主峰海拔1233米,为紫金县第一高峰,距南岭镇约15公里。武顿山有大、小武顿两峰,大者浑圆雄伟,小者峭耸秀拔。武顿山是韩江上游琴江的发源地,明代曾为“牛牯都”屯兵之所。山上有“摇剑石”“磨子石”“鸡啼石”“狗头石”“蜡烛石”等景观,山腰有“画眉磜”瀑布。天晴日朗,立于山巅可见日出,可远眺陆丰、海丰、惠东县三县(市)风景。……[详细]
  道姑岩位于古竹镇孔布村正南,距古竹圩4公里。相传宋末孔布上围有位邹姓女子,年方十七,因抗拒家长迫婚而出走。数天后,一放牧老人发现美貌女子,从岩侧水井挑水往岩洞走去,觉得奇怪,便尾随而去。至岩洞不见女子,只见一女尸,经辩认正是那位出走的少女。群众认为此女已得道成仙,便募捐在岩下建筑庙宇,并塑一女神像,供人观赏。道姑岩由此得名。庙宇前有可容近百人的平台。岩侧有口喷泉井夏凉冬暖,清爽甘冽。登高远眺,乡村围绕,风光旖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