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阿坝州 > 汶川县旅游

汶川县景点介绍

  马岭山红军阻击战场遗址(汶川县)保护范围:北以足湾村一、三组为界;南以三组与电信发射塔相连的小路为界;西以红军班合葬墓为界,小地名“龙背”;东与绵虒镇碉头村接壤,以“将军坟”为界。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位于213国道渔子溪村,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于2009年12月动工建设,2012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借助丰富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党中央英明决策,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纪念馆除积极宣扬抗震救灾精神及灾后重建成果外,还特别重视地震知……[详细]
  一楼为汶川县游人游客接待中心;二楼为汶川历史文化展馆,于2011年4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分为“穿越六千年、古羌家园、城镇足迹、红色汶川和羌族文化”五个展厅,以专题陈列的形式为游客展现着汶川历史发展长河中最为闪光最具特色的片段。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秀之乡让人们感叹千百年来羌、汉、藏、回等各族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谱写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篇章,让参观的人们对汶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三楼为广东援建汶川灾……[详细]
  克枯栈道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克枯乡枯村南800m杂谷脑河北岸,传说为蜀汉大将姜维所开。清代又多次维修扩建。现残存栈道长158m,宽0.4m~2m不等,距河面高10m~20m。克枯古道为古代岷江游西行通西部各地的交通要道,唐代称“西山南路”,清代称“威保大路”。据《理番厅志》载“威保大路,皆上傍危峰,下临恶浪,无步平夷,然地路虽险,或在山坡微有依倚叠木为梁,实以土石,犹为坦途。惟偏桥设处,石壁陡立,虚凿石窍而架木其上,号称极险”。偏桥即栈道之……[详细]
  布瓦黄土碉群位于汶川县威州镇克枯乡布瓦山上,是川西高原藏羌传统军事防御碉的主要形式,被誉为“中国最后的黄泥土碉群”。始建于明末清初,为阿坝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资料介绍,川西高原藏羌碉群,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石块砌筑而成的石碉,大多分布在阿坝州和甘孜州的农区县;另一种是用粘土夯筑而成的黄泥土碉,主要分布阿坝州的汶川县、甘孜州的乡城、新龙等县和凉山州的木里县,其中尤以乡城县的四角黄土碉最雄伟,通高达30米以上。历史上散布在两州的黄泥土……[详细]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位于汶川县境内,以潘达尔生态旅游区、水磨古镇和水乡藏寨水利工程为依托,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276.4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景区与国家5A级景区——汶川旅游区相辅相融,区内群山环抱,湖光山色,植被丰茂,藏汉羌文化相互融合,生态旅游区风景如画,水磨古镇风情万种,勾勒出一幅“河湖洁净山色秀、林间鸟语花飘香,风光无限水墨画”的和谐画卷。景区毗邻卧龙大熊猫保护区,自然生态完好,拥有世界上最大……[详细]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详细]
  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地震遗址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莲花心至漩口镇的蔡家杠村。地震遗址主要由天崩石、百花大桥、漩口中学等构成。汶川地震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伴随恐怖的巨响,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顺山谷呈之字形几大沟谷两侧山体,形成长达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处山体击打面的震源景观。原牛眠沟被瞬间添高30米。汶川县映秀镇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的巨大石头,几个大字……[详细]
  龙溪羌人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古羌人冉駀部族的繁衍生息地。唐朝时期,龙溪被称为霸州,山上还有饱经沧桑的霸州古城遗址,其中东门寨也是唐宋时代坝州城遗址之一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羌族人就以精湛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他们的村寨往往依山傍水,十余家或数十家,相聚为邻,以石砌房,以索桥、栈道相连,筑为村寨,据险而建,靠险坚守,克险生存。在羌人谷,有一半以上的居民都会说羌语,当地的“释比”人数也是所有羌区最多的。所以,震后重建时,当地政府便利用这……[详细]
  原位于绵虒中学内,飞龙乾隆50岁次年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建筑,总占地152平方米,庙通高10米,地震前已拆除并将材料搬迁至乩仙庙,现由珠海市援建组恢复重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