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珠海市 > 斗门区旅游

斗门区景点介绍

  珠海灯笼沙水乡灯笼沙位于珠海市西部地区。这里世世代代以出海打鱼为生,被称之为水上人家或渔民,又称之为“疍家人”,水上“疍家”人靠水边而居,一河两岸的水乡特色形成其独有的建筑文化,灯笼沙原生态特色相当明显。灯笼沙的居民大部分来自广东的新会、番禺、中山等地,这里的水上人家生活习俗独具一格,唱成水歌、水上婚嫁是灯笼沙人世代传统文化,每逢传统节日,灯笼沙人就在红棉树下搭建赛歌台,摆放两张桌子,从多男女歌手轮番斗唱咸水歌。疍家老祖宗传下来的水上婚……[详细]
  毓秀洋楼坐落在斗门镇南门毓秀村。这栋楼宇曾是“老县府”——1965年7月19日斗门建县时的建县筹备组办公楼。2015年,毓秀洋楼经过修葺成为展馆,内设图片和实物展览,展现了当年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地址: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交通:公交巴士402、609、K4路,在南门站下车……[详细]
  霞山公园位于井岸镇西南部霞山南麓。霞山公园三面环山,中间有一个小水塘。公园总面积约160亩,其中陆地面积约25亩,湖中水面积约135亩,环湖的水坭路1.4公里。园内花卉具备,果木繁多,是斗门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霞山公园有山有水,绿树成荫,特别在2002年,政府投资重修霞山公园,公园的环湖水坭路的沿边安装上音响,树荫底下,设有情人私语的水坭椅。还在湖的中央建设了一条三拱水坭石板桥,将湖的南北分开,东西两岸连接起来。在桥的东面设有一个正门……[详细]
  占地100多亩,设有卡丁车场、射箭训练场、网球场、大型烧烤场。四周绿树围绕,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卡丁车场赛道按8X1000米国际比赛标准设计建造,有双人越野车80CC型、卡丁车160CC型、200CC型数十台。每台车装有先进的AMB电脑圈速计时系统,赛道有十八弯道的设计,可让您充分体验到赛车的极速飘移、甩尾狂飙的乐趣,点燃您的热情,赢得阵阵疯狂的喝彩与尖叫。地址:斗门区斗门镇御温泉对面电话:0756-5782997交通:公交609路车……[详细]
  接霞庄位于斗门镇南门村新围,占地面积约53500平方米,是珠海市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古村落庄园。提起南门村,人们自然会怀旧寻古,追溯起历经沧桑的史实。宋朝末年,朝廷-无能,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城拔寨中,政权岌岌可危,王室望族纷纷他乡谋生。俗称魏王派的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匡美的后裔辗转河北、江西及广东,当中魏王廷美第十一代孙赵光太于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从大赤坎迁至大沥岐,成为南门赵氏族人的始祖。历经600余年,南门赵氏子孙繁衍到今已蔚为大……[详细]
  菉猗堂及建筑群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包括菉猗堂(赵氏祖祠)、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三座祠堂,均为宋太祖胞弟赵匡美之后人为祀先祖而建。菉猗堂始建于明代景泰五年(1454),逸峰赵公祠始建于明代晚期,1928年重修;崑山赵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三祠总建筑面积1643.69平方米。祠堂间以巷道相隔,每祠三进三间,中间夹天井或庭院,左右庑廊,中轴对称布局,穿斗与抬梁混合构架,硬山顶,锅耳或人字形风火山墙,绿釉琉璃瓦当、滴水……[详细]
  排山村是一个极具岭南特色的古村落,原名斜排村,是八甲行政村的自然村之一。该村背靠小山,面临田野,因民居顺着斜山坡,循地势由高至低而建,且一排排井然有序、整齐排列,既倾斜又成排,因此在清乾隆年间立村时就命名为斜排村,直至民国初年才改为排山村。据传该村谭氏始祖应景,原籍湖南衡州,早年随父少怀来广东经商。乾隆十九年(1754)落籍香山恭常都(今珠海前山),四十三年(1778)应景之子权石公迁居斜排,后生3子,分3房。进入排山村,映入眼帘的是她……[详细]
  省绿道4号线斗门镇段全长8公里,从八甲村石门开始至御温泉驿站止,途经黄杨山、金台寺、王保水库、御温泉等旅游景点。在绿道上骑车慢行,一路是泥土的清新气息,路两旁的扶桑花红艳艳地盛开,在身边做伴的或是飞舞的蜻蜓、或是清脆的蛙叫、鸟唱、蝉鸣。沿途不时有小桥流水闪现,两侧是茂林修竹和成片的稻田,远处是云雾缭绕的黄杨山,整个骑行过程中空气清新,沿途让人感觉如在画中游。温泉驿站有自行车可出租,根据不同型号,可分为单人、双人以及三人自行车,每小时5元……[详细]
  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位于小濠冲村委会内,设有邝任生烈士雕像和抗战实物展览室。小濠冲支部建于1937年9月20日,是斗门区第一个党支部,也是珠海市最早诞生的党支部。1938年9月,中山县委同意斗门地区成立中心党支部,邝任生任支部书记。同年10月,斗门中心党支部升格为斗门区委员会。自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邝任生、邝叔明等人带领党支部公开发动和组织群众,先后建立了民众抗敌御侮后援会小濠涌工作团、大刀会、妇协会、抗日先锋队进行抗日救亡、……[详细]
  斗门古街位于斗门镇斗门墟,全长500多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大开。当时,斗门镇常有船只来往于香港、澳门、江门、石歧、广州等地,商贾来往甚多,每逢农历二、五、八的墟日,墟内车水马龙,农副产品购销两旺。除墟内的商贾和作坊之外,还有走足的小贩,跑江湖的好汉,三教九流,不绝于市,赶墟的人摩肩接踵,热闹纷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外国商人看中了斗门镇,纷至沓来到斗门镇投资经商,使墟镇街道洋货充斥。这样逐步加快了中西方商业文化的交流。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