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宜昌市 > 西陵区旅游

西陵区景点介绍

  峡口军垒位于宜昌县西陵区西北下牢溪口。位于下牢溪汇入长江处东岸的低山台地上,是“于峡口二垒以备蜀”的军垒之一。南朝梁陈时期曾设关筑城,宋代维修。军垒依山而建,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5米,墙高2.3米、厚1米左右,以几何花纹砖、蓝纹素面砖砌筑。东、西、南三面砖墙保存较好。(第三批)……[详细]
  宜昌烈士陵园(又名宜昌东山公园)坐落于东山之巅,海拔128米,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是隶属于市民政局的全额拨款优抚事业单位。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宜昌市委、市政府在一九七三年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一九八一年成立了宜昌市烈士陵园管理处。这里是我市最大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宜昌市首批命名的永久性保护公共绿地之一,二00九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按其功能划分两个区域,红色瞻仰区和生态休闲区。瞻仰区里苍……[详细]
  古佛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的培心路儿童公园内寺院简介始建于元代。整座古刹坐东朝西,造型庄重,古朴典雅,是目前宜昌市内仅存的一座古寺庙建筑。由于庙殿年久失修,风飘雨打,佛身腐坏,经过同道者的倡议,热心人的赞助,善男信女的解囊,各方的捐款,加上本身“香火钱”的积累。选庙址于珍珠岭,设计绘图,勘地投标,大兴土木。历经—年,一座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大庙终于落成,取名即为“古佛寺”。四月历史据传八十年前,宜昌有个叫陈汉卿的居士做了个奇怪的梦,……[详细]
  绿萝植物园是宜昌市城区唯一一块以植物科普为特色,集植物生态、科普、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公共绿地,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它于一九九九年被列入第一批实施永久性保护的城区公共绿地之一,二000年十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园内现有珍稀植物品种400余种,其中有像水杉、珙桐、银杏、金钱松、鹅掌楸、七叶树等受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植物若干,每种植物均挂有标牌,使游人一目了然,为让游人学到更多的植物知识,园内还设有一个植物标本室,陈列有三峡野生珍稀植物……[详细]
  湖北宜昌世界和平公园地处夷陵长江大桥北桥头东侧,长458米,宽47米,占地面积264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2440平方米。世界和平公园以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为背景,中心由各种花卉和灌木组成五大洲世界地图图案,多条花岗岩道路环绕,100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汉白玉和平鸽栖息在草坪和奇石上,表达了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设计构思新颖,主题鲜明。公园各部分路面铺装,选用上海舒布洛克青色长方砖,宜昌三峡豹斑、芝麻黑、灰色小条石……[详细]
  宜昌儿童公园,位于湖北宜昌市儿童公园始建于1956年,原名西陵公园,1986年更名为儿童公园。宜昌市儿童公园地处城区中心,由主体公园、欧阳修公园、珍珠路绿化区组成,总面积14.83万㎡,素有“城市之肺”的美誉。主体公园东起夷陵路,西至培心路,南靠云集路,北依西陵一路,占地面积12.91万㎡。欧阳修公园于2001年10月建成,位于环城东路、献福路、西陵一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5万㎡。珍珠路绿化区于2002年12月建成,占地面积4200㎡。……[详细]
  宜昌三江地段过去水患严重,给百姓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公元1700年(清朝康熙三十八年),当地政府在此修建了杨泗庙,意在镇住洪水灾害,上世纪90年代历经火灾的庙宇破败不堪,宜昌市政府重建楼阁,并将葛洲坝治水历史载入阁内,正名镇江阁。被誉为"天下第四楼"。后毁于战乱.今之镇江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宜昌市政府在原址重建的,位于葛洲坝下游不远处。镇江阁三字是重建时辑于我国书法名家字帖,阴差阳错的是镇字三横少了一横,成为当今镇江阁之趣谈。看似不可能出现……[详细]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万里长江上建设的第一个大坝,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伟大的工程,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巨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水利枢纽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都体现了我国当前水电建设的最新成就,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万里长江映彩霞,高山峡谷千秋坝。站在西陵峡口,眺望葛洲坝这座世界级水利枢纽工程,只见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风光秀丽的三峡峡口,自然风光和人工奇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美丽的三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详细]
  夷陵广场是宜昌市中心广场,于1997年三峡工程截流前夕(11月3日)建成开放,占地面积5.52万平方米,其中草坪面积3.2万平方米。广场采用主副轴线构图,全开放式设计,突出以绿化为主题、夜景为特色、净化环境为重点,有各种灯具852盏,1个音乐喷泉,花坛15个,饲养以白色为主的广场鸽1000余只,种植乔灌木8科14种282株,绿地率在57.97%。交通:乘1、8、10、11、12、13、19、20、22、23、25、26、27、28、30……[详细]
  在宜昌的街巷中,墨池巷完全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现在,巷内最窄的地方宽仅米许。但是它却小有名气,甚至比一些大街宽巷更出名。墨池巷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巷内原来有个墨池。相传晋代郭璞避居夷陵,注《尔雅》时,曾洗墨于此。此说似不可信。郭璞的旧居尔雅台距洗墨池,相去不止一里。在彼著书,缘何要来此洗墨?确实令人费解。至于宋代苏轼、黄庭坚二位书法大家曾于此学书,经常在池中洗笔,致使池水墨黑,于史于传,于情于理,倒都是讲得通的。郭璞也好,苏、黄亦罢,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