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济宁市 > 邹城市旅游

邹城市景点介绍

  灰城子遗址位于匡庄乡灰城子村东约150米处,为高山周围8至10米的台地,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断崖壁上可见灰层堆积存1至2米,内含商代、西周灰色绳纹陶片,地表暴露陶片较多。据《邹县金石隘编》记载:清道光年间“县东北数十里有地名虺城,里民掘得鼎六、鬲二、彝二……唯一鬲有模糊文字,仅‘永宝用’3字可辨”。1955年当地农民掘得铜器3件,送往山东省博物馆;1962年,掘得铜器10余件,被当地农民出售至今下落不明;1973年,村民又掘得盘、簋……[详细]
  犁耙峪遗址位于古路口乡犁耙峪村北的凫山北端长山山顶上。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次发现。遗址地势较平缓,土层较薄,仅有一层厚度约O.3米的古文化层,内含红陶片,扁凿式鼎足及鹿角、厚蚌壳等。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晚期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是鲁中南地区建于山顶上、海拔最高、山东省内罕见的古遗址。1978年,该遗址被公布为邹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关商代遗址位于城区南关居委会东约400米,大沙河北岸。1980年,对其进行小规模试掘,出土文物有完整的陶器鬲、盆罐、豆、瓴、戽、簋等。后在遗址东发现商代墓群,从出土的铜觯、觚、削弓形器、铜戈等文物,证明遗址年代属商代晚期。1987年9月,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在该遗址东部发掘,曾发现龙山文化早期遗迹和遗物。……[详细]
  俗称七女城。即春秋邾国漆邑,后属鲁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邾庶其以漆、闾邱来奔”。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三鲁漆室女》记鲁穆公时漆室女之事迹,后称该地为漆女城。《水经注》记其地为漆乡。清光绪十八年版《邹县志》记其他曾出土7个铜鼎,一个小鼎上刻有“永宅用” 3字。据此考察漆女城在东周时期,应有大型贵族墓葬存在。遗址位于邹城市城西4公里处,是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主兼及周至汉代文化的遗址。遗址高出周围农田2至3米,为一台形高地,并由东北向西南……[详细]
  寺顶子遗址位于邹城市田黄镇栖驾峪村北约l公里处,1965年2月发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为西周遗址兼有东周和汉代的遗存。遗址表面散布少量陶片,四周为断崖,暴露出的文化层厚度2米左右,土质灰褐色。文化内涵以西周为主。在遗址内古墓葬0土文物铜器有盘、簋、匠、鼎、鬲、穿带壶等25件;玉器有块,圭、小玉牌等;陶器有豆盘;石器有斧、凿等。铜器中有5件带铭文,其中“鲁宰驷父鬲”、“伯驷父盘”为西周铜器精品,据考为西周……[详细]
  晚照寺遗址位于岗山西侧,曾家沟村东约400米处。为高亢台地,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沟崖断面暴露有灰色灰土文化层,内含细泥磨光黑陶片。在地表采集的标本有浅盘灰陶豆、侈口黑陶盆、灰陶罐形鼎残片及红陶扁凿式鼎足、灰陶鸟首式鼎足、黑陶双鸡冠耳大口盆等,属龙山文化类型,距今4000年左右。1978年,晚照寺遗址被公布为邹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据殿内明隆庆元年(1567年)孟子第59代孙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彦璞所立、明鲁藩宗室朱观挺作记《重建亚圣林享殿记碑》碑文所载,宋代兖州知府孔道辅建造孟林享殿3楹,数百年后荡然无存;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青阳章翁又建孟林享殿5楹,左右厢房各3楹,二门3楹,奠置有案、出入有阶、启闭有户、周卫有垣、备极坚致,视前制益为广阔。后因失修,现仅存享殿,其它建筑仅存遗址。……[详细]
  重兴塔,位于旧城北门内(今古塔住宅区内),为北宋初年始建的砖塔,塔前原有佛寺一所。康熙年间版《邹县志》载:“崇兴寺,原名法兴寺。元(后)至元间(1335至1340年)改名重兴寺”。明天启二年(1622年)残毁。“崇祯间知县黄应祥重修,复于寺之殿南建观音堂。有砖塔一座”。重兴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九层十檐,通高27.4米。最下层为木回廊,基座正北辟门,东、南、西三面置方形龛室。北门内有南北斜向砖阶,可登至2层南门外木廊,沿木廊外绕至西门入……[详细]
  凫山羲皇庙又称人祖庙,俗称爷娘庙,位于郭里镇爷娘庙东村,是祭祀伏羲的庙宇。始建年代无考,因庙内原有后唐长兴二年重修碑刻,可知唐末五代时已初具规模。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20米,为亭、榭、楼、阁的集合体,结构严谨,气势恢弘。庙前有山门,门内有金水桥,东西各有一门,俗称东西华门。向北分东、中、西三路建筑,依山势呈上中下并列叠加分布,中路有礼门、东西庑、羲皇殿、娲皇殿,主体建筑为羲皇殿,东路有玉皇殿,西路有泰山行宫、关……[详细]
  钜野王墓位于邹城市中心店镇皇翥村,是鲁靖王朱肇辉第四子朱泰墱(1416-1467年)及其妃子的墓葬,墓为凿石开圹砖砌室,墓室为并列三室,长方形券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