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 > 邗江区旅游

邗江区景点介绍

  “长堤春柳”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瘦西湖入口处至小金山的一条长堤遍栽夭桃绿柳,每当0撩人的季节,依依柳色映衬一片姹紫嫣红,灿若云锦,使人留连。沿长堤走到尽头,便见一圆洞门,-“徐园”二字。门内是一池清水,遍植荷花,池周点缀各种形态的山石,几株翠柳迎风飘舞,景色宜人。园内正厅叫“听鹂馆”,构造精致,陈设古雅。正面有红木护墙板壁,屏风式样,每屏有清代山水瓷画5块,外复玻璃,工艺精美。……[详细]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1983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高旻寺创建于隋代,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清初重建为行宫。康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第四次南巡,登临寺内天中塔,有高入天际之感,书额“高旻寺”。康熙四十四年(1705)第五次南巡,曹……[详细]
  九井原始山庄九井原始山庄坐落于扬州市北郊、公道镇邵伯湖畔,是扬州北郊生态板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九井原始山庄不仅自然风景奇特,而且人文底蕴丰厚。相传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知远,因契丹灭晋,在中原起兵建权,欲选胜地建都,路过永丰镇北首今山庄所在地,发现此处地灵人杰,水陆交通便利,人烟稠密,市井繁华,黄土高埠起伏,形似卧龙昂首,刘细数共“九龙相望”,一时忘却己身。经多年流传,后改称”九井头”。内设生态湿地保护区,原始森林区,四时果蔬种植区,……[详细]
  蜀冈西峰生态公园扬州蜀冈西峰生态公园位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北部,东起扬子江路,西至农科所钴室,南起平山堂西路,北至台扬路及山下八卦塘区域,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公园内主要以树木绿化为主,开辟和修整了部分河道、河塘,增加了公厕等部分附属设施,添置了观光电瓶车。为更好地方便游人观赏游玩,共建设园中小道3.3公里。在公园绿化方面,种植花草树木83种,铺设草坪9400平方米,初步显露出大森林的气象。……[详细]
  笔架山风景区笔架山风景区位于风景名胜区的东部,东临扬菱路、友谊路,西南至长春路,北到蜀冈脚下,占地222.78公顷。其中风景名胜区用地148.89公顷。笔架山风景区以宋代文化著称,其著名景点有宋夹城、宋夹城护城河、宋夹城城墙遗址及其较原始的生态湿地环境,区内有已探明并已开采成功的地下优质温泉水资源。……[详细]
  扬州瘦西湖白塔:位于瘦西湖畔。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式样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塔下筑长方形高台,四周围有栏板,前有小台,小台北面和两侧均筑阶梯,可以登人。塔位于高台中央,底为砖雕须弥座,上为塔肚(亦称宝瓶),塔肚上是塔脖子,再上是十三层瘦长的圆圈,称“十三天”,顶上盖圆盘,最上是铜质葫芦塔顶。此塔用砖砌成,为-塔的一种形式,因刷白色而得名。是瘦西湖著名景色之一。景点位置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内……[详细]
  阮家祠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位于市区毓贤街8号,墓地位于邗江槐泗镇槐二村。祠堂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系清代学者阮元的家祠,祀高、曾、祖、祢四世。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扬州府仪征人,乾隆进士,历任要职,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傅,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祠堂坐北朝南,占地约1520平方米,有头门厅、二门厅、正殿、文选井,建筑基本完好。前两进均面阔三间。正殿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檩,两边有廊房环抱。……[详细]
  竹西公园位于竹西路30号黄金坝桥东北角。占地面积8.67公顷,其中水面约占60%。公园1989年7月22日破土动工,1990年9月26日对外开放,是具有扬州园林特色的城郊农民集资创办的第一家古典园林。1999年5月,被省建委确定为二级园林绿化企业。唐代竹西寺又名禅智寺。唐代诗人张祜“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以及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都是描绘的这一带美丽风光。竹西寺也是历史上帝王赏游临幸之地。隋炀帝三下扬州,在此建……[详细]
  重宁寺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长征路15号该寺曾与天宁寺、建隆寺、慧因寺、法净寺、高旻寺、静慧寺、福缘寺并称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宁寺因为是奉旨而建,所以规模、形制、质量都比一般寺庙为胜。历史上的重宁寺,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佛像精美,有关形制完全是按照皇家的规格来制作的。李斗说,扬州八大刹的佛作,可与苏州寺庙媲美,“而重宁寺佛作,则照内工做法”。按清代的建筑法则,分为官方、民间两大类,官方建筑……[详细]
  鉴真大师为唐代高僧,住持大明寺。到了56岁高龄,六渡东瀛,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鉴真东渡不但给日本传播了汉传佛教的律宗和天台宗,还带去了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盛唐文化,被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和“中日友好使者”。1963年正值鉴真圆寂1200周年,日本举办“鉴真年”活动。周总理采纳了赵朴初“以民间的力量”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建议,在国内佛教界、文化界同时举行纪念鉴真活动。国务院还决定在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