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永安市旅游

永安市景点介绍

  洪云山位于鳞隐石林景区西部湖峰坡麓地带,距鳞隐石林1.5公里,面积约0.56平方公里。上部有溶斗洼地,其中布满着多种形态的石芽和石柱,仿佛是天然的盆景园。汇集于溶斗洼地内的地表水流,通过灰岩裂隙下渗,自其下部的洪云洞流出,清澈的泉流终年不断。洪云洞内的钟乳石等化学溶积物仍在发育之中,色彩缤纷,光耀夺目,颇为迷人。主要景点有:桃源活水、岩峡岩、金鸡报晓、老虎扑食、玉兔望月、松鼠伏壁等30多处,十分形象逼真。 ……[详细]
  栟榈山景区包括葛里、修竹湾、栟榈潭三部分。位于沙溪河西岸,山峦自上而下依次为修竹湾、栟榈山,沙溪河自南向北经桃源洞全长6公里为栟榈潭。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该景区历史悠久,为桃源洞风景区的起源。早在唐代就有头陀僧结草访庐居于此,现还保存头陀墓,五代后晋天福年间 (公元940年) 建有栟榈寺,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建有栟榈书院。其自然景观上大滩十里,东南行,忽望见溪右溪石突兀,既而直逼而下,则突兀者转为参差,为崩削。俱盘互壁立,为……[详细]
  位于燕西街道下吉山村河对岸南侧,清顺治四年(1647年)建,清雍正年间重修。该建筑座西朝东、主体建筑为二进五开间,面积219平方米,加上庭院、走廊、厢房以及水池(荷花池),总占地面积约891平方米。萃园建筑从族谱的图看,有两道围墙。走进第二道大门,有半亩的荷花池,池内有假山。萃园总体建筑造型别致,具有苏州园林风格。抗战期间,省防疫大队设于此处,屋后还存有防空洞。2000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位于青水乡青水村的澄江之上。永宁桥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桥身是石砌的单拱券形,上架抬梁式木屋,形成走廊。桥长22米,宽5米,桥西头是灵元宫,供有财神赵公元帅神像。桥东部是一座戏台。戏台墙壁上留有从清光绪年到民国年间戏班演出的具体剧目和时间。这座集庙宇、戏台和桥梁于一体的建筑,为永安所仅见。 ……[详细]
  俗称北塔,在市龟山北面山丘上,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与南塔同为永安开县塔。塔高32米,楼阁式七层六角。明万历、清康熙两次重修,1981年重修,各层有半圆卷门。1984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俗称南塔。在市南岭南山上。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是永安的开县塔。塔高28米,砖石结构,砌七层八角、楼阁式,明嘉庆、清康熙年间两次重修;1981年重修, 1984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罗兜祠  座落在永安市青水乡龙吴村村光坑自然村,是祭祀“闽王”王审知的祠堂。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王审知率军入闽,途经龙吴光坑,随军的王母徐氏夫人因病逝世,王审知就地安葬母亲,并留下一批亲兵守陵。五代时期,王审知第四子王延政的后代来此居住,并建祠,取地名“罗兜”。上世纪三十年代,罗兜祠被尤溪军阀卢兴帮军队烧毁,现在的“罗兜祠”为1981年重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一,全省各地及浙江、江西、广东的王审知后裔均前往“罗兜祠”祭祖。……[详细]
  江王祠  座落在永安市大湖镇坑源村。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江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个儿子李元祥的封号。唐武则天当政时,-李姓皇族,李元祥的后代逃往福建,其第六世孙李尚昊辗转逃往永安的槐南乡皇历村,建“江王祠”;后代又迁到坑源村,建“江王祠”,祭祀先祖。其后裔繁衍全省各地及台湾。如今台湾的-,新加坡的李光耀均为该李姓的支脉。……[详细]
  位于燕西街道下吉山村南面、文川溪边,始建于清初,由吉山刘锡晋建造。柴排厝座北朝南,占地5333平方米,共158间、4个大厅、12个小厅。主屋分两侧排列,前低后高;是中国典型的家庭聚居式建筑,因房屋整体布局酷似木排,所以称柴排厝。于2000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宝应寺坐落于吉山村口,东靠北陵山,面临文川溪。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几经战乱焚毁,尔后多次重建。 1984年3月,由释寂理法师与刘明如居士募缘在旧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宝应精舍。1985年初又筹款陆续扩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千手观音殿、海会塔等。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年改为宝应寺。1987年12月24日,宝应寺经三明市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