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时代:清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柳林县城青龙城宝宁山始建年代不详,主殿玄天殿匾额为明正德年间(1510年)。宫址坐南朝北,依山势而建,七十二台阶至山门,二进院,有玄天殿、观音堂、药王殿、圣母殿、子孙乳母殿等建筑。主殿玄天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布顶,琉璃剪边,坐落在高大的砖砌台基上,周设栏板、望柱,前出垂带踏道。明次间辟隔扇门,稍间置直棂窗,前檐插廊,进深一椽,两山墙连接砖彻影壁,呈八字型,用琉璃拼成双龙戏珠图案。檐下斗拱为五踩双下昂,明间平身科出斜拱。梁架用材规整,彻上露明造,为四架……[详细]
  山西戏曲历史悠久,特别是晋南地区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们把山西称做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山西共有54种地方戏曲,种类居全国之首。因而,作为中国戏曲发展重要标志的戏台自然也就很多。据统计,至今山西保存的古戏台有2886座,其分布几乎遍布山西各个地区,其中最古老的元代戏台有6座。位于临汾市西北25公里的魏村牛王庙内,始建于1293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戏台采用乐楼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戏台的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顶部有单檐歇山顶或……[详细]
  静居寺,位于静乐县城南12公里处的丰润镇丰润村南500米处,地处静娄公路之东侧。静居寺座东向西,始建于唐代。原寺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烧毁,现仅存石窟8个,依山势凿刻功德碑两通。窟内东、南、北三排各有石雕佛像5尊。第1、3、5、6窟门雕火焰券面装饰。石窟平面布局均为方形。规模较小,大部分宽2.5米、深2.5米,高1.87米。四壁均直立,平顶。除第四窟为晚唐时期建造外,其余均为唐代仪凤二年(677)雕造。石窟洞口均为正方形状,门楣上有石刻莲花浮雕,门两侧有垂花雕。3号庙门蹲两个小憎。2号窟壁上有毛笔……[详细]
  新村妙觉寺(第七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村中新村妙觉寺位于太谷县阳邑乡新村内。坐北朝南,原由两进院落和一个西院组成。现存寺院一进院落,东西宽40米,南北长40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始建年代无考,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其后屡有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1899年)大修。妙觉寺现存仅一进院,前院的山门及钟、鼓楼已毁。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过殿、大雄宝殿,两侧分布东西配殿、东西耳房。西院有正殿和东西耳房。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七架,前檐有廊,悬山布瓦琉璃剪边顶。斗栱为七踩三……[详细]
  碧落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南北朝至民国地址: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创建于北朝时期,后经多次鼎新扩建,名列古泽州四大古寺之首,其“碧落卧云”为古泽州八景第一景。现存北齐石窟一座、唐代石窟两座。唐代及武周石龛10余龛、明代古桥两座。北魏至民国历代摩崖题记、碑刻百余方。现存最早为一方“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的摩崖题记。碧落寺古建筑保存不多,且多为清代建筑。石窟分布在山崖间,东西走向。西窟为“大齐武平七年”开凿,内雕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中窟开凿于初唐,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东窟凿于唐代……[详细]
  金灯寺石窟金灯寺石窟(第六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平顺县杏城镇背泉村东的林虑山巅著名的石窟寺院—金灯寺坐落在陡崖之上。这里地势险峻、草木稀疏、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寺院顺着山巅自然走势而开凿,跨越明弘治到嘉靖,历时60余年终成气候。金灯寺建筑群,现存殿堂多具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由于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建成由东而西七个院落,各院均有殿堂,自成一体。其中最具特色的殿宇当属水陆殿,殿内上置平顶天花,雕方形藻井,下为清莹的池水,池上凿有田字形石桥,连接左右壁、窟门及扇面墙前后约50厘米宽的台阶,迎面高高的莲……[详细]
  郭庄昭泽王庙位于襄垣县王桥镇郭庄村。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东西26米,南北68米,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现存大殿主体结构为金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仅存山门、大殿;两侧依次有前院东、西夹房各五间,东、西配楼各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后院东、西配楼各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东、西耳殿各三间;耳殿两侧,又设东、西小跨院各一所,各建正殿三间,西跨院清代圆门,东跨院门新建。大殿深架结点金代风格突出,前檐铺作、替木、檐柱等构件均为金代遗物;内部梁……[详细]
  时代:元、清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石末村石末宣圣庙位于高平市石末乡石末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230平方米。据庙内碑文记载,创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两侧为妆楼、配殿、耳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顶黄绿琉璃脊饰。殿内柱网减柱造,只在后檐用内柱,内柱间用大额枋及绰幕枋纵向联构。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双昂重栱计心造。各间用补间斗栱一朵,明间一朵五铺作双杪重栱计心造,并出45°斜栱;次、稍间一致,五铺作双抄重栱计心造里转出双杪……[详细]
  北吉祥寺(第四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西街村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宋太平兴国、元至元和明洪武、天顺、成化年间及清代均屡有修建。现存建筑前殿、中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明、清重建。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等。前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施隐刻栱。梁架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殿顶三彩琉璃吻兽,并留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烧造题记。中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详细]
  崔府君庙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城西20公里处的礼义镇北街,又名显应王庙,是我国现存仅有的汉唐高台式建筑。据庙内民国年间《重修府君庙碑》及《长治县志》载,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唐贞观进士,为长子县令,有功德于潞地,故建庙祀之。庙创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年)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民国初年均有修葺。现存山门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建筑。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3456平方米。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戏台、拜亭、府君殿,东西两侧为掖门、配殿、垛殿。府君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悬……[详细]
  文庙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城内东南隅文庙始建于宋,明洪武年县令李芾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成殿灾毁,道光十九年(1839年)进行了修缮,扩建大成殿为五间,增修了崇圣祠、东西庑和戟门等,包括孔圣庙、明伦堂和文昌宫。现仅存孔圣庙、房屋二十余间,为明清建筑。孔圣庙为二进院,面积约1000平方米。前院有畔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后院有大成殿、东西庑。主体建筑大成殿,重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八椽,重檐歇山顶,施琉璃瓦脊。九檩前廊式构架,下檐柱头斗栱五踩双翘……[详细]
  浑源永安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东北鼓楼北巷,创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永安寺占地0.65公顷,建筑面积935平方米,坐北面南,呈长方形,原有规模宏大,现后部已毁。全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现存山门、0天王殿、传法正宗殿及配殿。传法正宗殿于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础上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梁架用材、斗拱制作都仿照金代规范,建筑表现了金代风格。殿内明间增设天花和藻井,制造精巧。殿内四壁绘满水陆画,人物分层布列,色泽基本完好,绘有儒、释、道三……[详细]
  栖岩寺塔群时代:唐至明地址:永济市韩阳镇上栖岩寺清乾隆年间《蒲州府志》记载,栖岩寺初名“灵居寺”,北周建德年间(572—577年),隋仁寿年间(601—604年)改名“栖岩寺”。隋文帝曾将国外所贡玛瑙盏施寺为供。隋唐时栖岩寺在河中诸寺中最负盛名,分上、中、下三寺,中、下寺已废。现存上寺宏伟的塔群建筑。现存有唐天宝建圆形实心禅师塔一座,五代后唐同光建石塔一座,宋建密檐式六角五层高17米舍利塔一座,元建平面六角双层塔两座,明、清禅师塔17座,除宋塔高居西峰外,其余各塔深居东草坪,形成各代集聚的禅师塔……[详细]
  回銮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介休市绵山镇兴地村据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记:原为空王灵溪寺,建于唐中年间(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礼佛至此回銮,唐僖宗时(873——887年)改名为回銮寺。五代末,毁于兵火,宋初重建,北宋末又毁。金天会十一年(1133年)“仍于旧基而兴新构”。现大殿明间脊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1308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子丁未时重建”的题记。廊下有明清碑数十通,记载了明嘉靖、清康熙、乾隆时维修情况。寺坐北朝南,占地近10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详细]
  祆神楼(第四批国保)时代:清地址:介休市顺城关正街东隅是原祆神庙的组成部分,楼因庙而得名,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接合的楼阁式建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庙毁,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又对结义庙进行重建。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楼。祆神楼位居庙前,既是山门,又是点缀街心的过街楼。平面呈“凸”字形,凸出的部分为过街楼,面宽进深各三间,东、西、南三面通道,高二层,中设平座,上施重檐。楼较宽的部分下层为山门,上层为乐楼。下层山门面宽五间,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