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秀峰摩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南麓星子县境。秀峰是庐山名胜区组成部分。以山水秀丽,石刻遍布著称。南唐李璟筑读书台于此,即帝位后建开先寺。清康熙帝南巡赐名秀峰寺,为庐山五大禅林之冠。附近有石刻一百余方。山门旁有观音大士画像碑。寺后古读书台上有宋书法家米芾子书碑刻,苍劲有力。读书台下左侧有唐书法家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碑。石壁上有宋书法家黄庭坚“七佛偈”、明代教育家王守仁“纪功碑”等手书碑刻。寺西有清康熙帝书“秀峰寺”和雍正帝书“酒雪松”二碑。月门前漱玉亭有宋文学家苏轼题咏。亭下龙潭,马尾瀑经青玉峡泻入……[详细]
  大胜塔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能仁寺内大雄宝殿东南侧,建于东晋,为砖石结构,六角七层,高42.3米,底层对角直径长8.9米。能仁寺位于九江市中心。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年),旧名承天院。焚毁后,唐代重建。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扩建,更名为能仁寺。后多次兴废,现存建筑多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复建,为九江三大丛林之一。大胜塔在能仁寺大雄宝殿东南侧。始建于东晋,后毁。唐大历年间(766—779年)白云端禅师重建,殿、塔并起。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虽经兵祸,殿堂遭毁,但塔完好。清咸丰……[详细]
  洪州窑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江西省的丰城市境内,它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洪州窑始烧于东汉(25年~220年)晚期,发展于东晋、南朝,唐代中期达到鼎盛,至晚唐、五代逐渐衰落。洪州窑遗址发现于1977年,遗址内现已发现窑场遗址30余处,主要分布赣江两岸,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480平方米。共揭露窑址5座,出土各类青瓷和窑具标本12000余件。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隋代至唐代的依山坡以砖或砖坯砌筑的龙窑遗迹。洪州窑遗址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内容,对于研究唐代名窑的烧造历史、制瓷工艺,尤……[详细]
  望仙寺 望仙寺位于株溪的西面,望仙峰下几十米处,有一块宽阔之地,声明显赫的望仙寺就座落在苍松翠柏下。 该寺共分三层。最高层紧紧倚靠在一棵千年桂树下,宏大的殿基上,分列着三位大侧分别是邱大仙、王大仙和郭大仙,三大仙或奔或立,或张或驰,个个目光如炬,气壮山河。 最底层是主体建筑,各厢房事佛设施齐全。中间的大殿正中矗立着三位娘娘的金身,她们是何娘娘、葛娘娘和万娘娘。个个慈眉善目,衣袂飘飘,温情脉脉。 中间的一层,地势较窄,天生一头雄狮,仰面而卧,人称朝天狮。在它的头颈下,有一石泉喷涌而出,从不……[详细]
  吴平古墓群位于中洲乡门楼里(即吴平古城)1000米处的九子科山,东距蒙河500米。现有古墓约102座,残存封土堆高1-7米,直径5-20米。分战国、西汉、东汉3个时代,墓地东北面为战国、西汉墓葬,系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地南侧为东汉墓葬。墓地占地4.5平方公里,是一处从东汉中平二年建汉县,至三国改为吴平县,直到隋开皇十一年撤吴平县为止,405年间原县城官吏和城区贵族的公共墓地。1976年进行了部分发掘,出土了一批文物,考古发掘与古文献记录和考古调查资料相一致。1976年和1080年曾清理四座墓,均……[详细]
  时代:商角山板栗山遗址,位于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是商代中早至晚期的窑址,距今约3500-3100年。经过考古工作者钻探勘测,角山窑场的面积超过七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夏商时期全国最大的窑场。窑场之内陶瓷窑炉成群,在小范围发掘中已发现了烧成坑、马蹄形圆窑、龙窑近20座。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已取得完整和可复原陶瓷器3000余件,陶瓷碎片几十万片,陶片成堆堆积,虽历经几千年风雨侵蚀和人为改变,仍留存有高达四五米的陶片堆积。窑场中大量的文物遗存表明,角山窑场规模宏大,生产鼎盛,而且连续生产三四百年,……[详细]
  位于富田乡鹜湖大坑虎形山。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立墓,明弘戊申(1488)奉诏修理。清雍正九年(1731)奉旨重修。1983年11月,省县拨款重修。墓前有二层共106级红条台阶,墓封土高1.4米,墓脚平地新立一块文天祥简介字碑。1987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入《中国名胜辞典》。……[详细]
  益王家族墓群,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洪门镇洪门岭。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万历二十九年(1601),洪门、岳口被划定为益王家族墓区。洪门墓区上至徐田、庄上,下至铺前,方圆20里。据南城县志介绍,益王家族墓群为明代皇帝朱见深之子益端王系墓葬区,包括益端王朱祐槟、益庄王朱厚烨、益恭王朱厚炫、益末王朱慈炱及其子孙的历代墓茔。这些王墓的墓室是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有的为砖室结构,有的为石灰结构,上面盖以数吨重的石板,再用石灰糯米汁浇浆封固,墓前设神道及神道碑,神道两旁竖有文武官吏、石人石马。还筑有护墓围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