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十都王家大屋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嵩峰乡十都村。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当地纸商富豪王集贤所建宅院。十都王家大屋是江西目前遗存最大的古民宅。大屋体量宏大,布局完整;宅院规划科学,主从有序、功能分明。大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既防天灾,又避兵匪--,俗称“金带环抱”,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选址科学。十都王家大屋装饰华美、工艺精湛,是江南清代宅第民居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其装饰、绘画、雕刻图案内容丰富、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十都王家大屋地处赣东北,为赣浙交界区域,……[详细]
  马家洲集中营旧址位于泰和县马市镇仙桥村委松山村,是由一栋祠堂和四栋民房构成。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松山村西侧的105国道边还有一棵-杀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先烈古樟”。抗日战争时期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派江西省特种工作委员会(简称特办处及其--),于1940年6月--1945年1月在抗战时期的临时省会在泰和县的城郊马市镇仙桥村委松山村设立了一所秘密监狱,即马家洲集中营,对外称江西省青年留训所。马家洲集中营先后关押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近500人,包括中共南方局委员、南方工委副书记兼广东省……[详细]
  龙溪祝氏宗祠龙溪祝氏宗祠龙溪祝氏宗祠位于江西省广丰县东阳乡龙溪村,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康熙、乾隆两朝有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坐北朝南,占地3.78亩。祠分三进,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一进戏台、二进中厅三进享堂。该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康熙、乾隆两朝有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坐北朝南,占地3.78亩。祠分三进,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一进戏台、二进中厅三进享堂。戏台面朝中厅,台前有宽敞的前院,两侧厢房为二层结构建筑,跑马楼廊与戏台相通。中厅和享堂均为歇山顶,面阔五……[详细]
  渼陂永慕堂祠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渼陂古村。1930年红四军在东固根据地活动期间,总部设在永慕堂,这里还是电影《决裂》、电视剧《井冈山》的外影地。祠堂始建于南宋初年。元末毁于一场兵燹,明朝正德年间也就是1519年重建,清朝加建的,是明清结合式的风格。重修的时候正好是慈禧执政,上面的飞檐翘角是“凤在上,龙在下”,这个是一个“官帽”式的结构。永慕堂曾经是红四军军部旧址,二楼是团级以上干部当时住的地方。作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沿续地,渼陂还保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和战争年代的文物。她曾是赣西南苏……[详细]
  白鹭洲书院位于吉安市东的赣江中白鹭洲上。白鹭洲方圆数十里,因形似白鹭得名。书院建于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万里为来此讲学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等6位儒学大师立祠建书院。宋理宗御赐“白鹭洲书院”五字,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南昌豫章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该书院培养造就了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等著名人物。书院兼为县学,经历代修葺扩大,古迹犹存。风月楼高三层,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站在书院顶端,只见江流浩荡,令人心旷神怡。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区东部,于赣江中双水夹流之处……[详细]
  同文书院位于江西九江。清同治六年(1867)美国传教士尔利陶理、吴恪矩等经清政府同意创建于城外土桥,命名为“埠阆小学”。后来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选择城内南门口甘棠湖畔为新校址,并取《中庸》“普天之下,车同轨,书同文”之意,定名为“同文书院”,为江西省第一所教会书校。教授内容除近代文化科学知识外,还注重宗教教育。1906年,校长库思飞在该地挖地基的时候,挖出三大坛唐开元古钱,他把这些古钱拿到美国换得巨款,加上美国教会本身筹集的一部分钱,建教学楼(今九江二中实验楼),并更名为南伟烈大学,以纪念其……[详细]
  永镇廊桥(清代):永镇桥,江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江西安远县西部的新龙乡永镇村,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该桥桥长38.5米,面宽4.33米,桥上与房舍融为一体,别具一格,它在石质桥墩上架于杉条木,多层横跨桥孔,而别于一般石拱桥,是我国古建木作技术在石拱桥中的巧妙应用。此桥远眺彩虹飞渡,近看亭阁生辉,为秀丽的山水增添了奇妆异色。永镇桥属长廊式木构瓦桥,长38.5米、宽4.33米,桥面距正常水位8米,2台2墩3孔,墩、台用花岗岩条石、石灰沙浆砌建。墩平面呈船形,迎水面砌成分水尖(俗称鹅胸)……[详细]
  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道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景区内保存完好的大批道教古建筑群是我国保存比较系统、完善的一批珍贵文物。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在总体布局上,构思奇妙,多样而统一,这与道家总体思想宇宙观是分不开的。遍布全山的古建筑,共有230多处,有条不紊,形成一个奇妙的有机总体,这个总体就是道家太极八卦图的模式。即以三清宫为一个中心(无极),前后两殿象征阴阳二极(太极),围绕着这个中心的各部景点建筑物向四面八方辐射,并与自然景观巧妙的交织在一起,相互因借,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突出地体现了道家……[详细]
  山背遗址位于修水县上奉镇山背村,距县城63公里,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是一种有段石锛和夹砂红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址。于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赣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专家所说的山背文化遗址,是指在鄱阳湖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段石锛和红砂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的总称。山背遗址主要分布于跑马岭、养鸭场、金鸡岭、长窝岭、风洞嘴、杨家坪、刺毛窝、荷树窝等8处丘陵山坡上,面积约6200平方米。山背文化遗址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人类聚焦之地,距今约五千年,是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详细]
  宋·宝福院塔位于琴江镇东城区。该塔是一座江南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徵宗崇宁元年(1102年),落成于大观四年(1110年),塔高59.8米,塔身七级六面,竹节钢鞭形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结构精巧,既保存了盛唐遗风,又有典型的大宋风格,可绕平座穿壁而上塔顶,登临远眺,远近山川、江城风貌、尽收眼底。建筑面积1982.12平方米,底层对边直径为10米,对角直径为12米,内空直径为2.6米,墙厚3.7米,墙外边长5.6米,自下而上逐级微收,高而不危。每级有六扇门,三开三闭。檐角悬挂铜铃,风吹铃动,声播江城。……[详细]
  逢渠桥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洞山村的洞山百步岸以上300米处。逢渠桥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江西省境内第三座宋代古桥,系同安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积蓄捐资,为经念良价禅师于此悟道而建的。此后,当地的张雷两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雷四十三娘嫡玄孙官至左丞相,且在本族内无诉论,就有捐建洞山逢渠桥得福荫之说。桥名由当时的县令钱鍪书写,拱底“绍圣戊寅岁,同安张仲舒妻雷四十三娘,男裕禧舍此桥,住持沙门梵言句当。惠耸题”桥拱另一侧的石头上又写“张仲舒妻雷氏舍此……[详细]
  时代:唐类型:石塔古墓葬及石刻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杨岐行政村简介:乘广禅师塔及塔铭,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建塔立碑,坐落在上栗镇杨岐行政村。乘广禅师为唐代高僧,容州(今广西容县)人,姓张,十三岁出家,初至衡阳,依天主想公,三十岁,至洛阳从荷泽会公受法。后来到萍乡杨岐山传教,始创“广利禅寺”。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乘广禅师圆寂后,由甄叔禅师住持,在“广利寺”之右侧修建舍利石塔,保存至今。该塔仿古代木构建筑风格。塔高2.73米,塔基两层,四面有浮雕佛像,力士、怪兽等,塔檐厚实,……[详细]
  宋代鸣水桥位于樟树市阁皂山风景名胜区凌云峰山口。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1111年,系石质拱桥。桥桥长7.3米,宽6.8米,为石砌单孔,呈半月形,拱高2.5米。桥身横砌长条方石,拱上再覆盖两条条石。桥面用等边方石成对角菱形铺砌。桥上两侧设石栏,由望柱、栏额、华板、地栿相构。望柱上雕刻莲花瓣、桥瓮内,东岸石壁上17道拱圈,每圈的第一块拱石,顺溪流雕刻楷书铭文:大宋政和元年辛卯岁阁皂山道众化缘信,人财物建此石桥至四年冬至日毕工谨题”。字大如斗,清晰可辨。鸣水桥是阁皂山八景之一。据《阁皂山八景记》载:阁水……[详细]
  五府山银铅矿遗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五府山镇塘里村,村域内山形地势陡竣,植被茂密,古良河水量丰富,是江西东北部武夷山北麓区域一处唐、宋时期的银铅开采、冶炼遗址。五府山银铅矿遗址位于塘里村北面,俗称“上、下梨子坑”的东侧山体上,分布范围约1.5平方公里,由唐、宋铅银矿采区、冶炼遗迹、-居址三大部分构成。代表性遗迹有唐代铅矿采洞16处,宋代银矿采洞24处,炼渣堆积2处,-居址遗迹2处。出土有大量铅、银炼渣和近百件唐宋时期的壶、罐、碗等-用瓷器残片。五府山银铅矿遗址是中国第一处先后开采铅银两种贵金属……[详细]
  时代:三国三国东吴古墓遗址坐落在吉水县郊的三碗斋,是1991年8月京九铁路施工中发现的。考古专家们称为江南第一墓。古墓呈凸字形,墓室用灰-线纹花纹砖于平地垒砌,由墓门、甬道、前室、左右耳室、左右藻井、后室及正方形回廊组成,-封土高10余米,整个墓占地900余平方米。墓葬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120余件随葬品,有铜、铁、陶、瓷、石质器皿。文物中有极为珍贵的“人物神兽青铜座灯”、造型优美的“青铜雌雄朱雀”、“青铜白虎”,这些在江西均属首次发现。其中的一套“青瓷茶具”,在全国也是目前发现的一套最为完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