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都江堰区旅游

都江堰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前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干流上。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详细]
  道教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醮等祝祷仪式的建筑物,汉代称“治”,今青城山即为汉末所建青城治。晋时称仙馆。隋唐以后称“观”或“宫”。《广弘明集》卷十二唐释明概《决对傅奕废佛僧事》云:“张陵谋汉之晨,方兴观舍……杀牛祭二十四所,置以土坛,戴以草屋,称二十四治,治馆之兴,始乎此也。”道书《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引《太真科》记有“立天师治,地方八十一步,法九九之数,唯升阳之气。治中央名崇虚馆,一区七架六间十二丈,开起堂屋。当中央二间上作一层崇玄台。东为阳仙房,西为阴仙房。”对道观建筑作了一般的常规法式。但青城山的道观建筑,却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它在选址、总体构成、平面布局、建筑空间处理和艺术特色诸……[详细]
  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4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宋开宝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明朝末年(1644),二王庙毁于战乱,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年至1908年),相继修复。本世纪三十年代二王庙主体建筑毁于火灾,再次重建。“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难,经重塑金身,才为今日之所见。宋代以后李冰父子-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自五代王建踞蜀后,因李冰父子相继赦封为王,更称今名。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详细]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金刚堤尾部、离堆前端,长约200米,高2.15米,其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第二大主体工程。表面平凡无它,但功用巨大,通过巧妙的设计不仅能疏通洪水、分流,还具有强大的排沙石功能,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尤其当夏季岷江水量充沛时,欣赏这一工程非常有感觉。到二王庙的那座山上俯瞰飞沙堰是最好的选择。飞沙堰在鱼嘴以下的长堤,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作用巨大,起到了泄洪排沙的功能,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在二王庙的那座山上,是俯瞰飞沙堰的最好地方。飞沙堰是春……[详细]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全长240多公尺,飞架岷江南北,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坐落于都江堰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岷江滔滔恶浪,没有修建索桥前,民谣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说。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俩察看地形,翻阅建桥史……[详细]
  宝瓶口是进入都江堰景区的第一个水利工程。实际上是李冰人工挖掘的一个宽不足20米的水渠,但却极其关键,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用以严格控制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其从高处看像瓶口,故而得名,亦取“保佑平安”之意。俯瞰宝瓶口最好的位置是伏龙观顶层,可观涛涛江水穿过宝瓶口的盛景。望着那奔腾而下、纯净至绿的珉江,心中满是对古人智慧的佩服。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详细]
  鱼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内、东距城区1500米,为战国末期秦昭王要位后期(公元前277年前后)蜀郡太守李冰率众所筑。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它包括引水、分洪、排沙相结合的渠首工程和有分有合、排灌兼用的渠道体系组成的水工建筑,以及相关的纪念性古建筑、古遗址。鱼嘴分水堤是地形特点在岷江干流的江心修筑的无坝引水堤,因其象鱼头,故称“鱼嘴”。它把岷江一分为二,右侧为外江,即岷江正流,主要功能为泄洪排沙;左侧为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它利用弯道环流的原理,巧妙的分流引水、排沙和自动调节水量。鱼嘴西侧外江河口正对上游河道凸岸,口宽仅96米;东侧内江河口处于凹岸,口宽达……[详细]
  灵岩寺位于灵岩山顶,全名为灵岩观音寺,寺内佛像基本以观音为主。一路徒步上山,树木郁郁葱葱,秋天到此,更能看到红黄交错,色彩斑斓,直至寺前的风景都很美。在千手观音庙旁边有棵银杏树,粗硬的枝干如手般向外伸展,故而名“千手银杏”。银杏掉落一地金黄,更显古寺清幽。寺内的主体建筑是千佛殿,也是寺内保存最好、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因殿宇周壁供置众多佛像而得名。千佛殿始建于唐代,现在是明代重建的木结构建筑。殿内最引人入胜的是40尊宋代彩色泥塑,距今已近千年了,仍保存完好。它表现了40位高僧的不同形象和性格,尊尊动人,个个传神,无一雷同。梁启超曾有“海内第一名塑”的题字。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点)占地范围外延……[详细]
  玉垒关又名“其盘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内,城区西玉垒山虎头崖上,唐贞观初年为防止吐蕃入侵而建。唐大中十年(856),镇静军守将白敏中帅蜀时主持重建。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关楼为近代重建),面积为660平方米。上层建筑为抬梁式木架结构,歇山顶,翘檐,青瓦屋面,为条石和泥浆砌成;下层建筑全为条石筑成。关门联书 “玉垒峙雄关,山色平分江左右;金川流远派,水光清绕岸东西”。这里危崖壁立,下临岷江,地势十分险要,沟通川西平原与川西北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松茂古道由此处通过。历史上素有“川西锁钥”之称。玉垒关为研究古代的社会、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时代:唐、北宋玉堂窑址,是一处唐至北宋时期的瓷窑群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鸣村、岐山村以及中兴镇横山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玉堂窑是四川邛窑系的重要成员,其胎质与釉色跟邛崃十方堂窑十分相似。玉堂窑胎色有灰白、灰、深灰、褐、红等。釉色有青、灰、绿、黄、月白、酱、褐、白、黑、白釉黑花、彩绘等。窑址堆积物中还可以看到一些碗、盏等残片,有的内有6-7个支钉痕,饼足外侧明显下凹,壁厚,饰青灰釉或黄釉。以上这些表明玉堂窑的创烧年代不晚于隋末至唐初。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玉堂窑址1号-14号、17号窑包以现有各窑包边缘外延80米为界;15号、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