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旅游

西藏自治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托林寺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象泉河旁边,是11世纪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而成的。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其规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几百多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交通位于扎达县北,徒步即可到达,距离武装部招待所约300米。托林寺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所在地托林镇,距离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250公里左右,是著名的佛教古寺。它由古格王子意西沃于11世纪初创建。“托林”意译为飞……[详细]
  帕拉原是不丹一个部落的酋长,因不丹内乱迁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衔。随着帕拉家族权势的增大,帕拉庄园的规模日益扩展。1904年,英侵略军焚毁了原在江孜附近江嘎村的帕拉庄园。抗英战争结束后,帕拉庄园迁到班久伦布村,历经数十年其家族势力不断扩大。帕拉庄园主旺久当过林布寺小-,还俗后主持庄园的日常事务。他整顿庄园经济,扩充庄园规模,加强对农奴的统治,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帕拉拥有小庄园22个,占有土地8600多克(面积丈量单位)、牧场6个、总牲畜14250余头(只),占有朗生(农奴)2440余人。19……[详细]
  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村。科迦,系藏语“定居”之意。996年由大译师仁钦桑布创建。科迦村以寺为中心建造,呈东西向布局。据记载,先有科迦寺后有科迦村,村因寺而得名。科迦寺是普兰县大寺,历史悠久,在当地享有盛名,每年都有阿里地区札达、噶尔等县及境外尼泊尔的信徒前来朝拜。“文革”期间,寺院文物、建筑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建筑被毁,殿内塑像、壁画受损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古建筑陆续进行维修,修复了玛尼拉康等建筑。2001年6月25日,科迦寺作为公元996年的古建筑,被国……[详细]
  古盐田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层层搭建有3200多块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这里可以观赏到手工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独特而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实的盐民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中国茶马古道西藏盐井历史文化展览馆是中国第一家关于茶马古道历史的展览馆;曲孜卡温泉群共有108眼温泉,号称“百泉映月”,水温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属温泉中的极品,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详细]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德九年,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寺内有吉札仓,麦札仓,阿巴札仓等三大札仓。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仅次于哲蚌寺。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经堂的四壁上保存着……[详细]
  导游位于日喀则市东南30公里处的加措区夏鲁乡,创建于公元1000年。其建筑风格奇特,是一座集藏汉等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寺院。传世之宝颇多,壁画既丰富又精美,是西藏地区少有的艺术珍品。14世纪初叶,夏鲁万户长请来当时西藏最有学问的布顿仁钦珠住持夏鲁寺,布顿一生著有200多种佛学书籍,是西藏大藏经《丹珠尔》的编纂人。布顿住持夏鲁寺的时候,曾于1333年大兴土木,对原寺加以扩建维修,元朝皇帝给予大量资助,并派去了汉族工匠,因而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元朝风格。寺呈“四合天并”式,前段与主殿对称,两侧各有耳殿。殿……[详细]
  导游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的四级台地上,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的。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该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最高水平。强巴林寺不仅是康区最大的寺庙,而且还堪称康区文化艺术宝库。强巴林寺的古庆跳神素以狰狞逼真的面具,整齐典雅的动作造型,宏大的场面而闻名雪域高原。该寺跳的铖斧舞,服饰整齐华丽,舞姿……[详细]
  小昭寺位于大昭寺的北面500米处,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通常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根据五世0-所著的《大昭寺目录》等书记载:小昭寺主要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的身像,大昭寺主要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的身像。松赞干布逝世后,遵照文成公主的旨意,大昭寺和小昭寺释迦牟尼佛像进行了对换。小昭寺又名-上密院,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的最高学府之一。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前部为庭院,后部是神殿及其门楼、转经回……[详细]
  卓玛拉康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县城城区南隅,曲德寺西南,原贡塘王城遗址的中部,海拔4160米。始建于公元1274年,现存建筑保留有雕刻精美的木构件及原始壁画。遗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原系两层建筑,现上层已坍塌,其余底层建筑遗址,由门廷、中廷及后殿三部分组成。墙体作法有夯土、土坯石块砌建等方式。曲德寺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县驻地以南,海拔4050米。寺始建于公元10世纪,始奉宁玛派,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寺庙,它始为宁玛派寺庙,至公元17世纪1643年,五世0罗桑嘉措得到蒙古汗(王)固始……[详细]
  康松桑卡林位于西藏扎囊县桑耶乡桑耶寺南约1.5公里处。康松桑卡林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一位王妃按照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式样修建的。由此可知康松桑卡林创建于八世纪晚期,比桑耶寺稍晚一些。在本世纪初,曾进行过一次较全面的维修。康松桑卡林是一座坐东向西、建筑规模仅次于桑耶乌孜大殿的建筑,总占地为4000平方米,主殿居中,共四层,高18米,周围是两层楼的僧舍形成的大院,大院四面各设一门,西门为正门。西门宽2.2米,高2.3米,门内有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廊,门廊共十二根方柱。康松桑卡林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详细]
  藏王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背靠丕惹山(意为增长之山),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05万平方米。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目现难确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边的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与之相邻的是赤松德赞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导游藏王墓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距离泽当镇约90公里。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详细]
  扎木中心县委红楼位于林芝地区波密县机关大院中,是一座典雅的红色二层仿苏联式木楼。 1953年,康藏公路管理局四工区进驻扎木,为了解决办公及住宿的需要,便请专家设计并建遭了三幢仿苏俄建筑风格的木质结构楼房,现存的红楼便是其中最大的一幢。1956年,中央决定西藏六年内不实行民主改革,而实行适当收缩、精简机构、内调干部等等政策。根据上级决定,中共扎木中心县委及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迁入红楼办公及住宿。在红楼上,中共扎木中心县委和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宣传了十七条协议以及中国共产党……[详细]
  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坐落在西藏拉萨市南,拉萨河畔。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业绩和巨大牺牲而建。碑文全文是: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川藏公路东自成都,始建于一九五零年四月;青藏公路北起西宁,动工于一九五零年六月两路全长四千三百六十余公里,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同时通车拉萨。世界屋脊,地域辽阔,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两路,跨怒江攀横断,渡通天越昆仑,江河湍急,……[详细]
  查拉路甫石窟是目前所知西藏唯一的一座石窟。这座石窟开凿在拉萨布达拉宫西南0.5公里的招拉笔洞山(又称药王山)的东麓。洞窟距地面20余米,洞口向东,与著名的大昭寺遥遥相对。海拔37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石窟。查拉路甫石窟是支提式窟。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洞口高2,56米,洞宽4.45—5.45米,深5.5米,面积约27平方米。洞内有一中心柱,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浃窄的转经廊,似寺内的转经堂,宽0.75—1.3米.窟内共有造像七十一尊,分布在中心柱四面和石窟的南、西、北壁上除两尊泥外,其余都是石像.这座……[详细]
  昌是藏语是家族的意思。邦达昌,指的是邦达.阳佩、邦达.热嘎、邦达.多吉三兄弟在西藏区内外、国内外商业活动的总称。从民国初年到50年代末,邦达昌是云、贵、川、藏著名的商号,在印度、缅甸、尼泊尔、不丹等国家也很有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