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淄博市 > 临淄区旅游

临淄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齐故城遗址位于临淄区辛店镇北7.5公里处,东依淄河,西临系水,为周代齐国的都城,西汉时又为齐王国都治,历时千余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城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南北近4.5公里,东西约3.5公里,小城在大城西南角,其东北部伸进大城的西南隅,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两城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周长约21公里。故城的城墙多数已湮没地下,少数因挖土及河水冲刷而无痕迹,现仅存一些断垣残迹。-物部门钻探考证,城墙早在西周时期就存在,春秋、战国、西汉时又多次修补。城墙系夯土而成,依地势而建,多不取直线形,有24处拐角,现有14处保存完整。小城周长7275米,墙基宽……[详细]
  后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庄村西北约500米处的淄河东岸二级台地上,西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2.5公里,西南距辛店约12公里。后李文化也因临淄后李遗址而得名,后李文化遗址距今约8500~7500年,是山东地区目前已知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后李文化主要分布在济南、邹平、章丘、淄博、潍坊一带,居民已过着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定居生活。器物类型简单,圜底器较多。196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学生调查实习中发现遗址,并对其进行了小规模试掘。1988年至于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发掘。共开探方179个,揭露面积约6500平方米。通过发掘发现,遗址的文化堆……[详细]
  西天寺造像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西天寺是南北朝时期后赵皇帝石虎所建,初名为兴国寺,后改为广化寺,几经兴废。北魏时期达到鼎盛,寺院南北跨度1.5公里,是当时国内寺庙建筑中规模较大、佛像数量较多、香火较盛的一座。明初在广化寺旧址上重新建寺,更名为西天寺。西天寺造像5.6米,是华东地区现存最大的单体石佛造像,俗称“丈八佛”“无量寿佛”。寺内正殿九间,砖木结构,红砖绿瓦飞檐斗梢。正面供高达丈余的铜铸释迦牟尼坐像,旁立佛家众菩萨塑像,两侧序十八罗汉塑像,前殿供弥勒佛像,两庑为执事房,另有僧舍院落多重。院内钟楼,悬一口高约2米的铁钟。寺内钟楼旁有高两丈余的赑屃驮龙头碑两憧,记述该寺的兴建经过。大殿以东院落内,……[详细]
  桐林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国故城西10公里路山西侧桐林、田旺二村之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以桐林城址为中心,周围分布着众多遗址。遗址为台地遗址,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遗址四面环水,中间地势高达7米,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城址中部发现一半地穴式窖穴,出土陶礼器几十件,其中有陶鼓、鼎、盆,特大陶器(高1.13米)。还出土薄如纸的蛋壳高柄杯残片。地层中发现没有使用过的石器工具,表明城内有加工石器的场所。桐林遗址是龙山时代淄博河流域的一处中心遗址,对于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城市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家文物局)……[详细]
  时代:周至汉在临淄故城内及故城周围有一群贵族墓葬,共计150余座,墓葬年代为西周、东周和汉代时期,墓主身份多为国君、公侯,如著名的太公衣冠冢、二王冢、四王冢、管仲墓、三士冢(历史故事“二桃杀三士”之三勇士)。田单墓、西汉齐王墓等。墓群内的墓冢,许多还存有高大的封土堆,像位于齐故城东南115公里的四王冢,封土方基圆顶,高达100米~120米,远望战国时田齐的四位国君,即威王、宣王、泯王、襄王,故有四王冢之名。其他各座墓冢封土堆大小不一,有的不足10米,状若小丘,甚至有的现在已不见封土,大概为后代所夷平。临淄墓群中发掘的西汉大墓有临淄大武窝托村齐王墓的5座陪葬坑,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多达12000余……[详细]
  田齐王陵分布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临淄齐故城南7.5公里处的鼎足山和牛山之东。在临淄四隅,有150余座古陵墓(冢),被称为“临淄墓群”。这些古墓,大都是春秋战国及汉代齐国王侯、大臣、贵族的陵墓。其中在今齐陵镇南部,田齐有六王葬此,被称为田齐王陵。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盘活文物保护单位。二王冢,俗称“二王坟”,又称“齐王冢”,位于齐陵镇南的鼎足山上。二墓东西并列,方基圆顶,南北长约190米,东西总长320米。其中西冢墓长约190米,似有三层,逐层收缩,圆坟顶高约12米。东冢圆坟较西冢矮。“二王冢”,文献乡载为齐桓公墓和齐景公墓,经过考证,现认为是田齐侯剡,田桓公午之墓。四王冢,又名“四豪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