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顺溪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平阳县。顺溪古建筑群为大型合院式民居建筑。陈迢岩大屋坐西北朝东南,由主院及东西院落组成,主院沿中轴线依次列台门、门厅、正厅、后厅(已圮),两侧分列厢房,总占地面积约60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10平方米。门厅梁架五檩三柱前后分心,正厅梁架十一檩六柱,五架抬梁式带前后两个双步,局部构架用上昂结构,木雕精美;陈有相大屋坐北朝南,平面略成方形,通面阔37.97米,通进深41.97米,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布局与梁架结构与陈迢岩大屋类似,唯用材更为考究,雕刻更为精美,前……[详细]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在五尺乡五尺村五下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坐西朝东偏南。系五间两进、左右廊、悬山顶,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即设于此,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是当时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下辖三个团,共有6000人左右,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曾攻克丽水、平阳、缙云县城,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十大政纲,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教育……[详细]
  高氏家族墓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高岙村。高氏家族墓建于明代。墓地依山并环宗祠而筑,布局独特,为高友玑及其家族成员墓地。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其中高友玑墓最具规模、形制独特,主体建筑为三座四柱三楼式神位牌楼组合而成,并将祖孙四代七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实属罕见。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分三组,中为高友玑及其祖父、父……[详细]
  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花坦乡、潘坑乡、五公式乡、东皋乡、渠口乡、大若岩镇。亮点:建筑形制古朴,保留了北方木构的一些做法,同时又融入地方特色手法,是研究明代南北方建筑交流变迁的珍贵史料该建筑群由永嘉郡祠、孝思祠、季氏大宗祠、邵氏大宗祠、郑氏大宗祠、谢氏大宗祠、叶氏大宗祠、陈氏大宗祠8座祠堂组成。楠溪江流域诸多古村落的形成源于中原战乱,百姓南迁,其村落文化是中原文化与东瓯乡土文化交融的结晶,宗祠建筑是当时社会背景和宗族文化的写照。其中颇富代表性的永嘉郡祠位于永嘉县碧莲镇上村,是……[详细]
  介绍:位于浙闽交界处的苍南县蒲城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建筑。唐宋以来素为戍守要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为防倭寇而建。蒲壮所城,原蒲州所城,后壮士所因孤立难守归并于蒲州所,改蒲州所为蒲壮所,现称蒲城。1996年,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成立文物保护管理所。 其城依山面海,南方正,北弧圆,平面呈“天圆地方”形。城墙周长2400米,高3-7米,底宽6-8米,顶宽4-7米,均用条 石和块石分内外各三层包砌,中间填夯土。东、南、西三座瓮城都呈方形,城楼除西城楼已毁外,另二处尚存。……[详细]
  芙蓉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据传始建唐末,有陈氏夫妇为避战乱,由闽入浙,于此定居,村落格局说按“七星八斗”寓意布置。现保留有各类古建筑近五十座。建筑群由寨墙、寨门、民居、宗祠、牌坊、庙宇、书院、路亭等组成。村落略呈东西窄、南北长之长方形布局,寨墙由不规则块石垒砌。辟寨门七,其中东门为三间二层之木构建筑。村中建筑多为清代建造。宗祠以陈氏大宗祠为代表,门厅五开间带左右各一间,正厅五间十三檩,带两侧厢房五间,宗祠前有水池、侧门,空间开阔。芙蓉亭位于芙蓉池中,有小桥与池岸相通,三间两檐,周设美……[详细]
  泰顺廊桥位于温州市泰顺县,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详细]
  四连碓造纸作坊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北斗山脚龙溪中游,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元末明初,福建南屏人为避战乱迁居泽雅。因泽雅水多竹茂,遂重操旧业造“南屏纸”,他们在此顺溪建造水渠、碓轮及纸坊,并与山水浑然一体。人们用水碓将水竹捣成纸绒、纸浆,制成屏纸。泽雅一带数千人从事造纸,因此到处是水碓、纸坊。如水碓坑、水帘坑等地名亦都与造纸有关,泽雅遂又名“纸山”。20世纪90年代日本农耕民俗考察团、中国印刷博物馆等团体多次到此地考察。他们一致认为泽雅纸山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其中以四连……[详细]
  浙南石棚墓群分布于浙江省瑞安市篁社镇棋盘山、平阳县钱仓龙头山和苍南县钱库镇桐桥等地,属于商周(公元前1700-公元前256年)时代墓葬。墓群中已确定的有13处。主要有两类墓葬,一类是四角或四面各立一米高的支石,上盖长数米、宽0.5米左右的巨型整石,有较大的地面空间;另一类是在大盖石下反垫支若干小石,十分低矮,几乎无地面空间。随葬品有印纹硬陶罐、豆、鼎、纺轮,原始黑瓷尊、豆,原始青瓷、碟、碗、豆、鼎,凿、短剑、小编钟等。此类墓葬中都出有各种礼器。浙南石棚墓群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南方地区唯一的石棚分布区……[详细]
  史称诚意伯墓,位于浙江文成县南田区西湖乡西陵村夏山。《明史·刘基传》载:明洪武八年(1375)三月,明太祖制文遣使护归故里。抵家疾笃,四月十六日薨。六月,由其子刘琏、刘璟葬于夏山之原。墓为简朴之土茔,用鹅卵石依山筑为扶椅式,墓前立有民国时期竖的石碑1方,上刻明敕开国太师刘文成公墓。1985年3月,墓四周筑成斗形围墙,随植松柏。1980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12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基,汉族,名伯温,晚号犁眉公。明朝开国功臣。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