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代县旅游

代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阿育王塔阿育王塔(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代县县人民政府院内原为圆果寺中建筑,又称圆果寺塔,寺已毁,塔独存。阿育王塔为圆锥形,通高40米。台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高1.5米。塔建于台基中央。塔座平面圆形,砖砌,周长60米,作仰覆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四周刻有花饰、莲瓣和陀罗尼经。塔身为上肩略宽的圆形覆钵式,刹身为砖作相轮11层,刹顶为宝盖,中连极顶宝珠。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地震毁坏塔刹九尺余,二十三年(1694年)补修。是我国藏式塔中的佳作。……[详细]
  (含白草口长城)长城雁门关段(含白草口长城)(第五批国保)时代:明地址:代县城北20公里白草口雁门关村南200米又名西陉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内三关。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载,旧关在雁门山上,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至今址。明万历二十五年(1579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现存雁门关为明代所筑。雁门关关城,周长1公里余,由关城、瓮城、围城三大部分组成。墙高10米,石座砖身,内为夯土,开门三重,即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即天险门,石座砖券,额匾书刻“天险”二字,门上有楼,为雁楼。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墙垣设垛口,门洞内原有板门一道,青石板铺路。雁门……[详细]
  代县文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代县城内西南街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毁于战火,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竣工,成化、嘉靖年间扩建,清代屡有修葺。至此,文庙已有殿、亭、祠、廊、池、桥、坊等建筑,布局基本完整,规模颇具。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个别建筑为清代所筑。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总体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规制严谨,布局有序。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万仞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敬一亭。万仞坊与棂星门两翼均设八字墙,戟门前左右分列名宦、乡贤、节孝三祠。大成殿两侧各为十五间廊庑,戟门两山面设回廊环绕,围成宽阔庭院。东……[详细]
  雁门关堡,位于代县雁门关雁门关村中。平面呈不规则形,南北宽约200米,东西长约500米,现存东墙残长约200米, 西墙残长约250米,南墙残长约300米,北墙残长约50米。基宽4.5~5米,顶宽0.5~3米,残高0.5~6米。墙体为土、石、砖混筑,外侧包砖。有东、北二座城门,东城门砖券顶,拱内侧高4.4米,外侧高约5.2米,门道内侧宽约3.4米,外侧宽约4.5米,进深21米。包砖、基石俱存,南门额书“天险”二字。北门砖券顶,拱内侧高约5米,外侧高约4.2米,门道宽约3.3米,进深约21米,包砖、基石俱存,门额书“地利”二字。北城门外设一瓮城,东北向开一城门洞,残存部分东墙,其余墙体无存。雁门关……[详细]
  边靖楼又称鼓楼、谯楼,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东南。创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成化十二年(1476)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历朝皆有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02平方米。由砖砌城台、木构楼阁和登台步道三部分组成。通高40米,城台基宽49.9米、深40米、高13.3米,中设南北向券洞,洞高约9米。楼身面宽七间,进深五间,三层四檐歇山顶。四周围廊,二层设有勾栏,三层于勾栏下设平座,各层檐下均设斗拱,二层柱头科五踩双翘,三层、四层斗拱均五踩双昂。一层前后檐置板门,二、三层前后檐辟门,四周六抹格扇窗。檐下悬“声闻四达”和“威镇三关”巨匾2方。廊下存明碑2通,清维修碑3通。2001年,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