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苗塚遗址,位于西平县环城乡李庄杜村东北1500米处,西距京广铁路2000米,北距淤泥河1100米,海拔高度为56米。从遗址上部地表所采集的文化遗物看,有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战国、汉代时期的生活器具残片和建筑材料残块。从采集到的文化遗物表明,苗塚遗址是一处上自新石器时期,下至汉代等不同时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该遗址为文物调查时发现,仅对其进行了钻探,文化层叠压共分4层。第一层为耕土层,土色为灰褐色,土质疏松,内含红烧土粒、灰粒等,厚10厘米~15厘米;第二层土色为深灰色,土质较硬,厚37厘米~45……[详细]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北街二十四号院内一座普通的砖拱窑洞里,窑洞座背面南,上方北侧有一东西向道路穿过,东、西、南三侧均为民房。保存完整,处于民居院内北侧砖拱窑洞里,为砖石结构,一洞三室,中间一门,东西各开一窗,面积相当于民房三间。复原展示了当年的会议场景,现已免费对外开放。刘少奇到渑池后,为了更好地指导豫西地区党的工作,1938年12月20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会址设在渑池兵站附近一所三间相通的砖拱窑洞内。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副……[详细]
  中共桐柏区委机关旧址位于平氏镇政府院内,东经113°43′,北纬32°35′,前身为美国传教士文达能于1914年9月修建的基督教堂(福音堂),上下两层共16间,下有225平方米的地下室(未经考证),主体结构为砖木,地板、吊顶为木板,房顶是瓦楞铁板,木制门窗,方木梁架,具有欧式风格。1947年12月13日,根据中原局和刘邓-命令,组建桐柏区党、政、军群众领导机构,成立中共桐柏区委员会、桐柏区行署、桐柏军区和桐柏区农民委员会。任命桐柏区党委书记刘志坚,副书记-;桐柏行署主任许子威,副主任刘道荪、李实……[详细]
  《受禅碑》。三国·魏隶书 黄初元年(220)立。纵270厘米,横14 0厘米,22行,行49字。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逊位于魏王曹丕,丕随即登基称帝并改元大魏黄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纪其受汉“禅让”之事。《受禅表》与著名的《上尊号碑》并立于许昌南曹魏故城汉献帝庙中(其地在今古城村),庙久废。《受禅表》与《上尊号碑》同为魏初巨制,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法亦久为世重,故自唐宋以来,迭经著录。其结构方严整肃,用笔刚健斩截,意气雄伟排宕,骨气洞达、探穆渊雅的大家风范。《公卿将军上……[详细]
  西施旧石器遗址坐落在洧水河上游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在现代耕土层之下发现了3米厚的从全新世至晚更新世的地层堆积,其中属于马兰黄土堆积的②C层偏下部发现了厚度约60厘米的密集的旧石器文化遗存,根据同层位出土的碳粒样品测定该文化层的年代为距今约22000年(未校正)。西施旧石器遗址出土了石锤、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工具、断块和残片等各类石制品共计8500余件,石制品的原料以燧石为主,还有零星的石英、玛瑙和石英砂岩。通过对西施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的观察、测量和初步分析,确定了典型的石叶石核、石叶及石叶……[详细]
  宋阁老墓位于滑县南宋林村,为明初特擢国子祭酒宋讷的家族墓地。墓地在宋林村西一里许。墓地古柏苍劲,石碑林立,石像生布列神道两旁,威严壮观。特具观赏价值的是两通巨型神道碑,一通名曰“大元东郡宋氏世德之碑”,一通名曰“大元东郡宋氏世德褒嘉之碑”。前者碑首有九龙盘绕,雕刻栩栩如生,碑座为巨型赑屃;后者碑首为屋脊形,背身为四棱柱型。两碑皆为元朝皇帝为褒嘉宋讷之父宋崇禄做官的功绩所立。宋崇禄曾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史、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等职,所莅有声,朝廷追封三代,敕修茔域。“世德褒嘉之碑”有宣文阁鉴书博……[详细]
  涉村东大庙位于巩义市东南山区涉村镇后村。东有五指岭,西为金牛山,南靠嵩岳,北依盘龙山,西南方向后村河向西流入坞罗河,俗称“四十五里倒流河”。涉村东大庙又称金山寺、中岳后庙、后村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由庙里宋代宣和二年(1120年)的石供床,推测创建年代最晚为宋代。明清时期多次维修。三十年代末,巩县芝罗二校(芝罗乡第二中心学校)在此驻扎;1945年,八路军撤退后,国民党县大队李清彪、王殿臣等在该庙内设公堂刑场,破孩-许多革命人士,被老百姓称为阎王殿;建国后改为巩县十八皖校;文革后期,由于各村建校,……[详细]
  马村遗址位于商水县西北24公里的谭庄镇马村东北0.5公里的农田间。东西长300米,南北宽310米,略高于地面。文化层厚约4米,呈近似圆形的分布。北部有干渠为西北至东南走向通过,把遗址分切为二。遗址东边紧靠隐水故道,与大莲湖村隔河相望。遗址的大部分遗存为裴李岗和仰韶时期,内涵丰富。在干渠北岸偏东部发现,文化层土质黄褐色,内含陶片红白色,陶质松软,多数破碎严重,仅发现残鼎腿一件。为夹砂素面圆柱形,根径4—5厘米。另一件为残石铲:椭圆形,无孔,为片层石灰岩磨制而成。宽12厘米,残长8.5厘米(估计完整……[详细]
  孔子还乡祠位于商丘夏邑县城北7公里处的王公楼村,是一处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孔子被称为“全人类永恒的导师、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据古书记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今商丘)人。后因宋国内乱,逃亡鲁国,遂成为鲁人。孔子先祖多人均葬于栗,因此,孔子常常到栗祭祖扫墓。根据《礼经》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年轻时曾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58岁又来到宋国。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乡,于是建还乡祠。现全国各地都兴建了孔庙,惟此处还乡祠因与孔子渊源深厚,所以规模更大、建筑更加雄伟。全祠占地50亩,有围墙、四门,南门处有一影壁墙……[详细]
  期思古城位于白露河和淮河汇流处的中间偏南地带,距淮滨县城东南三十华里,为淮滨县期思镇政府所在地。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期思古城位于白露河和淮河汇流处的中间偏南地带,距信阳市淮滨县城东南15公里,为淮滨县期思镇政府所在地。古城北靠小死河,小河由北向南至古城下折向东去,古城以北,死河以西为岗地,死河以东为湾地。古城以南约为四华里的小片岗地,南下至白露河为十里草湾。期思古城便座落在东、南、北三面湾地包围的一片岗地上。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400-500米,城除北面紧靠死古河与城……[详细]
  普照寺原名圆明寺,位于清丰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唐上元元年(674年),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为普照寺,建有大殿、禅房,元末为兵燹所毁。明洪武年间进行复修,并建天王殿、水陆殿等二百余间。1933年年改为中山公园,辟建戏楼、假山、月牙河等。1938年,园内建筑惨遭日寇破坏。1949年,中共清丰县委迁于此处办公,现仅存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积248.92平方米,单层庑殿式,绿彩琉璃脊顶。殿面前壁由朱漆木格扣合,殿内为纵四横六合抱明柱排列,正面铸有……[详细]
  邓窑遗址位于内乡县乍曲乡西南约8千米处的白杨村,整个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650米,东西宽400米,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遗址西靠石堂山,东部与南北走向的丘陵相连,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邓窑又名大窑店,为宋代北方汝窑系瓷窑。邓窑未经发掘,地表散存有大量的窑具和瓷片,在部分沟岸断崖上,还发现有烧土块和残窑壁等遗址。从遗址上采集的瓷片和在当地征集的瓷器中看,可分粗细两大类,粗瓷以大件瓷器为主,如缸、罐、水瓶等。细瓷有碗、盘、壶、台灯、枕等,其中以碗为大宗。色……[详细]
  林州洪谷山大缘禅师摩崖石塔位于三尊真容像支提龛碑及摩崖石塔组合东北约20米,一个面西的岩壁之上。摩崖石塔一组两座,北侧上首为大缘禅师摩崖石塔,南侧则另有一座更大的摩崖石塔,并与大缘禅师石塔、题刻一起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缘禅师者,即洪谷寺开山始祖僧达,南北朝时期著名僧人,先为北魏孝文帝器重,后被梁武帝礼遇,北齐文宣帝亦特加礼重,命其在林虑山黄骅岭下建寺礼佛弘法,便是洪谷寺的前身。唐初圆寂于此,弟子们为其就地摩崖造塔,并在塔旁摩崖题记,记录下了大缘禅师的生平事迹。大缘禅师摩崖石塔开凿……[详细]
  南乐文庙即孔子庙。俗称“黉学”(学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简称“文庙”。  文庙位于南乐县城东南隅“一篑山”旁。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南乐县主薄叶伯瑾始建,当时规模不大。永乐五年(1407年)知县吴文质、正统四年(1439年)典史周郁相继扩建学基,使之形成一规模宠大的建筑群,东南两边至城墙脚下,西至大道,北至净土寺。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寝殿、戟门、棂星门、月新斋、时习斋。嗣后比试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都做过增修扩建,增添了东西两庑,……[详细]
  宗公祠位于开封市西门大街北侧,为留念北宋名将宗泽而建(一说为留念宋国公冯胜而建,称宋公祠)。关于该祠,清朝《祥符县志》中多有纪录。现存为清朝修建,有拜殿、大殿及配房等。拜殿为卷棚歇山式,大殿及配房为硬山式。此中拜殿与大殿屋面勾联搭而成,使整座院落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屋面方式。宗公祠修建翼角挺拔,檐部施有单翘三踩斗拱,全体作风乖巧奇丽,修建结构方式颇具古意,反应了河南处所修建袭古的作风。出格珍贵的是修建构件上尚保留有珍贵的现代河南处所彩绘,这些都使得宗公祠具有极高的史书、艺术、迷信价直。清初顺治年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