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陈平祠地理位置 陈平祠位于原阳县城东北九公里的阳阿乡阳阿村。 陈平简介 陈平是我国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为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和巩固西汉王朝树下了不朽的功勋,被历代封为“忠臣”而加以宣扬和传颂。 人物生平 陈平,字孺子,河南阳武户牖乡(即今阳阿乡阳阿村)人,陈平祠堂至今还完整的保留着。据历史资料记载:陈平祠建于汉武帝三年,明洪武二十三年重修。清乾隆二十二年又做了补修。现存有大殿三间,卷棚三间,还有明天顺年间的“汉曲逆候陈公故里”碑,明嘉靖二十六年的“陈丞祖雪诬辩”等六通碑刻。其……[详细]
  鹿宿火神庙位于新区阳庙镇沈鹿宿村中,坐北朝南,现有山门、拜殿、大殿、东西厢房及东西跨院等古建筑,占地约有五亩之大,整座庙宇宏伟气派。山门为三间,前后有廊,中有大门,两侧有掖门,东掖门为南方门,西掖门为火德门。山门前后分别有两根四面八棱石柱,柱约有3米高,上面刻有楹联;后两根石柱上的楹联已模糊难辨,前两根石柱上的楹联为:“位正离宫炎炎帝德光南极,堂居坎地赫赫神威璨北□。”山门前后廊墙上共砌有10通古石碑。一通为“重修桥梁碑记”,立碑时间是乾隆三年三月,据碑文记载,火神庙前有一座桥梁,因“风雨损坏,……[详细]
  枣冢庙又名东岳天齐宫,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勒马乡翟楼村北。始建于西汉,重建于明朝。是为纪念商末之名将黄飞虎弃暗投明助武王在此伐纣有功而建,黄飞虎死后被谥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元圣帝”而镇守东岳”。 此道观随经战乱劫运毁坏,至今仍保存一定规模的建筑,经当地善信们捐资修缮,现有养老宫堂楼,玉皇殿,天齐殿,吕祖殿,圣母殿,东西阎王十殿,山门等建筑是豫南地区一处规模宏大的道观,然而与昔时相比,仅存完整庙宇的三分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至三月二十九,这里都有盛大的古庙会。 枣冢庙始建于西汉时期,据庙内……[详细]
  文笔塔,又称文峰塔,位于汤阴县东南城墙旧址上,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文笔塔是一座喇嘛式砖塔,高约25米,耸立在高5米,边长7.5米的白石底座上,塔身整体呈圆锥形,通体用青砖砌成。文笔塔,塔身整体呈圆锥形,通体用青砖砌成,塔顶用的则是特制的锥形砖,所有的青砖都是经水磨而成,光滑圆润。塔身下部仰钵体上接平面八角形砖砌塔座,每一面都按照方位分别用篆书镌刻着八卦符号。塔身下部覆钵造型,这也是其类似喇嘛塔之处,覆钵之上为七层圆锥体造型塔身,每层之间有两行砖砌界檐加以分割。第五层西北方向开壶门,楣题:……[详细]
  孔庙位于县府前街路北黉学(学宫)院内,为黉学的重要建筑部分。明洪武三年(1370)始建 ,永乐、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多次修葺。正面为大成殿(原名大圣殿,明万历二十三年知县马应龙改题),系庙内主体建筑,基台东西长23.3米,南北宽17.3米,殿高13.4米,面宽5间(21米),进深4架(14.56米),建筑面积305.76平方米,连同外檐覆盖面积共444平方米。全殿木质叠架而起,9脊4坡,殿顶广阔,坡度坦缓,滚龙琉璃脊兽。钻尖宝塔镇顶,翅檐歇山,凌空挑角,檐突7叠,重翘重昂。檐为立体云龙雕饰……[详细]
  白龙潭庙位于安阳市西南12公里龙泉镇白龙庙村,交通便利,这里依山傍水,林木茂盛,水流潺潺,在怪石深潭之上,古朴精巧的白龙潭庙古建筑群就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白龙潭庙现占地1万平米,庙中现存两进院落,两座大殿,四座庑殿,四座厢房,一间拜楼,一座戏楼。有山门、戏楼、拜殿、白龙爷正大殿、黑龙爷殿、三奶奶殿、娃娃殿、接官厅,西院为景楼,东院为中楼。有房屋56间,其中古代建筑45间,现存古碑15块。据《续安阳县志》载“元泰定年间,总督府总管马合漠因祈雨有应,立庙潭上,按县西南白龙庙村,原系六潘流之一,自庙建……[详细]
  在沁阳市怀庆办事处北寺街中段路西有一老建筑,原是沁阳党校的办公场所,沁阳人称为“大盐店”的地方。大盐店创建于清末民初,为官商合办的盐业转运批发销售场所,至今约百余年了。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空虚,就进一步发展盐业,把盐税作为一项重要财源。当时,山西临汾一家姓候的盐商在怀庆府和官方合作建起了盐店,因其经销的是海盐,海盐又俗称大盐,大盐店由此而得名。其经营手段是转运批销:一是直接供应豫、晋各府署、官家及军队用盐;二是向大盐商批发;三是通过下属的经销铺向民间销售,为当时怀庆府一带规模较大、辐……[详细]
  “兀家大院”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如果俯视,其整体格局呈繁体“喜”字。东院现已废弃,西院还有一户兀姓人家和一户张姓人家居住。西院的建筑布局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进门有影壁墙,前面是大门厅,穿过二门楼与门厅正对的是正房,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和门厅中间有相对的耳房。迎门的影壁墙上有一幅名曰“百鸟朝凤”的砖雕作品,“兀家大院”也因此又被称为“百鸟朝凤”院。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来的青砖影壁已呈土黄色,但仍以其意趣盎然、繁复华丽的构图和细腻圆熟的刀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影壁墙高……[详细]
  后周太祖嵩陵(郭威墓),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的陵墓——嵩陵(后周皇陵之一)。后周太祖,名郭威(904—954),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他出身平民,在五代初期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长为将领,最后又当上了皇帝,是一位历史上公认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嵩陵在今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周庄村南约500米处。陵地北高南低,东西各有一道小土岭,陵墓两侧各有一条千沟。冢高约9米,周长103米,保存较好。据《图文老郑州·老风物》文:“笔者前谒嵩陵时,正值盛夏,高大的墓冢上长满……[详细]
  真武庙位于叶县昆阳镇北关,叶鲁公路北侧。清同治辛未《叶县志》载:“真武庙,在县级北关外。自顺治至道光年间,知县许鸿翔、蔡文甲、陈德秀、鹿传洵历次重修”。此庙在解放初期仍保存完好,被誉为“中原北武当”。后来,由于修建叶鲁公路,被大面积拆毁,仅存大殿一座。“文革”时有人要破环大殿上的壁画,群众用白灰膏将壁画粉封,使其得以保存下来。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白灰膏脱落,壁画又显露出昔日的风采。叶县真武庙大殿为悬山式建筑,坐北朝南。壁画保存在大殿东、西墙壁上,内容主要是描述真武大帝得道升天的故事。真武庙供奉真武……[详细]
  文庙亦称孔庙,是历代封建社会对至圣先师——孔子的朝拜祭祀之处,对研究孔孟儒学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到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新蔡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自李演创建街北,至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朱令如复迁于古城东南隅,两朝二百余年三易其地。大成殿为五脊单檐歇山式高台重梁三进深,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高9.2米,宽18.5米,进深9.8米,重梁起架,梁柱直径0.40米,柱础为青石,直径0.43米,方坐0.72……[详细]
  延浚汲淇抗日办事处旧址,又称四县边抗日办事处旧址,位于延津县马庄乡原屯村,北临村委会和原氏宗祠。现存院落四座,主要有工委旧址、武装部旧址等。四县边行政抗日办事处成立于1943年10月12日,由中共冀鲁豫四地委、专署在马庄乡原屯村建立,1945年底撤销。办事处曾在建立基层政权、壮大抗日力量、发展地方武装以及组建地下交通线、保障人员过往、物资流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作用。一、历史背景1943年,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和战场的进一步扩大,日本侵略者从物力、财力……[详细]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据《沈丘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时来华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后因西北回民迁居该县而加以扩建。明崇祯年间遭兵燹。清顺治以后,-籍马辉及子孙又陆续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工。该寺坐西面东,呈长方形。占地面积907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属中国殿宇式古典建筑。主要建筑分正门、过殿、礼拜殿、望月楼,排列于一条中轴线上;女殿、讲经堂、阿訇住房、沐浴室对……[详细]
  黎世序(1772—1824),字景和,号湛溪,罗山县人。幼年家贫苦读,嘉庆元年中进士。同年任江西星子知县,不久任南昌知县。任上,境内彭蠡湖富仓、安乐等圩连年决口,四乡农田常常颗粒无收。黎世序微服简从,实地勘察水情,制订出开河、筑圩、泄洪、浚淤方案,而且带头捐款筑堤。嘉庆十三年,黎世序改任镇江知府,又根据图籍和民众意见,在丹阳练湖浚淤,动工建造3座大闸。竣工后,练湖通航,水患减少。嘉庆十六年(1811年)春,黎世序任淮海道员,为疏通海口,他力排众议,改开挖新河与筑长堤为“束水攻沙”,使海口淤积疏浚……[详细]
  双龙寺坐落于万宝山中心腹地。大殿前台阶左置一赑屃伸颈弓背负一石碑。碑文曰:林县邑北五十里柳泉一里北,有古刹双龙禅寺……不知建自何代……屋舍残废,僧徒廖落……有伽蓝、山神两祠,东西僧舍两座,南殿三楹……十亩土地,后人不得变卖。碑尾注明时间为,明崇祯八年。寺院中另一处碑文显示,嘉靖四十年间,曾有“善人”重修双龙寺。可推断寺院最晚建于明朝。在西厢房墙上镶一石碑,虽年代更久,但对“双龙”一词只字未提,碑上题为“创建黑水山神庙记”的文字讲述两个“智勇双全、德才兼备”的“招抚使”大破数万贼众的故事,成碑时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