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野麻滩黄河岩画分布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野麻村境内,共6处70多幅,总面积51平方米。包括人体、人头、人手等人物形象及羊等动物形象,以狩猎、农耕、家庭等内容为主,均为岩石等尖硬工具在光滑的岩壁表面凿刻而成。图案内容丰富,线条简练粗犷,真实再现了黄河两岸远古先民从事狩猎、祭祀等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是甘肃境内史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黄河西岸,南、西、北以岩画所处山体岩石基准点为……[详细]
  夏北寺照壁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八坊街道办事处王寺社区,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原为临夏清真北寺门前照壁,现仅存照壁,是临夏地区保存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砖雕照壁,平面为“一”字型,长12.3米,高6.6米,厚0.8—1.0米,全部由青砖砌筑,墙体磨砖对缝,砖缝致密紧凑。照壁中雕“墨龙三显”,左右两边为“丹凤朝阳”和“彩凤昭月”,寓意“龙凤呈祥”,刀工精湛,栩栩如生,堪称河州砖雕鼎盛时期的艺术精品。临夏北寺照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反映了多民族文化既相互影响又交相辉映的真实面貌。200……[详细]
  位于敦煌市南关。这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结构最齐全的清代粮仓。 据《敦煌县志》,粮仓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原有15座,现存8座,大小相等,每座约160平方米,可存粮40万斤左右。粮仓建在一处地势较高、土质干燥的沙梁上,墙为黄土夯筑,厚1米多,下部基础用青砖包砌。仓顶用红柳芭铺设,抹泥,双面起脊,前后出檐。仓门为板闸式,门宽2.6米,高2.7米。仓库内地面均用30×15×16厘米青砖铺地,仓底有较厚的青沙防潮。 粮仓设计合理、实用,仓内通风效果良好,空气干燥,具有重要的建筑价……[详细]
  青咀喇嘛湾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南营乡青嘴村东北1公里。唐代家族墓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1945年夏鼐首先在此发掘过墓葬,1980年又清理弘化公主等葬墓6座,均为单室砖墓。出土有灰陶碗、木器、丝织品等遗物。自民国初年至1980年先后发现弘化公主、代乐王慕容明、辅国王慕容宣彻、青海王慕容忠、政乐王慕容熬鬼、金城县主、燕王慕容曦光、元王慕容若夫人、大唐故武氏夫人墓志九方,墓志铭年号从圣历二年(699)至乾元元年(758)。知此墓群为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地。墓群保存较好,是唐墓保存最多的一个地点,对我省……[详细]
  屈吴山朝云寺位于白银市靖远县高湾镇三百户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清代多次维修。寺院为佛道合一寺庙,三面环山,依山而建,阶次分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寺院现存三官殿、白马殿、大佛殿、八佛殿、三清宫等建筑,建造精良,风格独特,保存较好,对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建筑特征、建筑工艺技术等有重要价值。1988年被靖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庙沟东侧山脊线,西至庙沟西侧山脊线,南至朝云寺大门基座南侧底边以南30米,北……[详细]
  九站遗址位于合水县蒿嘴铺乡九站(后九站)村。属寺洼文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遗址区和墓葬区。遗址区破坏较严重,文化层厚0.5--1.6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坑和居址,地表散布大量夹砂和泥质红、灰陶片。1984年发掘遗址75平方米,并发掘80多座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等700余件。陶器主要有鬲、豆、钵、壶、簋、马鞍口双耳罐及深腹罐等,多为夹粗砂素面陶,质地松散。器表多呈土黄色或褐色,火候偏低且不均匀。另出有戈、钏、刀、剑等青铜器。斧、锛、刀、纺轮等石器。骨器有锥等。该遗址对研究寺洼文……[详细]
  北城滩城址位于靖远县双龙镇仁和村西南3.5公里。地处黄河上游交通、军事的险关要隘。面积约3万平方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55米。黄土夯筑城垣,夯层厚0.12--0.14米。墙基宽5.8米,残高3.3米,顶宽1米,南设城门,并有凸形瓮城,门外即为波涛汹涌的黄河。瓮城城墙夯层内夹有小砂石层,夯土层厚0.14米,夹砂层厚0.03—0.04米。城的四角都有墩台,北墙、东墙各有马面三个,西墙有马面两个,城内有道路、房屋遗迹和盆、罐、瓶、莲花纹圆瓦当残片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唐代军事防……[详细]
  梁坡遗址位于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是一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齐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8--4.4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房址。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泥质红陶敛口钵、泥质红陶、桔黄陶斜线纹葫芦口尖底瓶残片和宽带纹、几何纹彩陶盆残片;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罐、桔黄陶线纹重唇口尖底瓶及弧线圆点纹彩陶盆残片;齐家文化夹砂红陶、泥质灰褐陶篮纹、绳纹罐及石刀、石斧、石铲、石环等;另有周代泥质灰陶盆、鬲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与发展和齐家文化的关系及周文……[详细]
  秦安张氏民居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大城社区文化广场,始建于清代,布局为四合院,北面为主房,南面为侧室,东、西为厢房。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385.82平方米。南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布瓦顶,结构为五架梁,用两柱,前柱檐施额枋,平板枋,杭头及补间各用一斗。北房的建筑风格原来同南房,后改成单坡布瓦顶,结构为双步套单步梁,前后用两柱。东西厢房均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该民居四合院样式保存较完整,保存着清代建筑风格,对研究秦安地区清代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05年公布……[详细]
  北山坪遗址 位于舟曲县城关镇坝里村东500米。面积约7.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2.3米,暴露有窖穴、白灰面居住面、墓葬、陶窑和灰坑等遗迹。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施黑彩的漩涡纹、平行线纹、圆点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钵、瓶、罐、盆等;另采集有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桔红陶、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刻划纹,器形有大耳、罐、盆等;还有寺洼文化的夹粗砂红陶、灰陶片,器形有马鞍口罐、豆、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齐家和寺洼三种文化的分布区域、文化内涵及……[详细]
  八峰崖石窟位于陇南市西和县石峡镇高灯村。石窟凿建于距地面160米的一处长约60米,高4—15米的天然岩穴内,岩穴仅有一条依崖壁开凿的栈道与山梁相连。现存窟龛为唐代,各类泥塑造像70余身,壁画约50平方米,明、清碑刻5通。八峰崖石窟对于研究唐宋以来陇南地区民间雕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明清以来陇南地区佛教传播情况具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2007年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窟基准点为基点,向东、西各延伸200米,向南、……[详细]
  牛僧孺墓位于灵台县新开乡牛村南300米。墓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封土平面呈圆形,残高2.7、底径5米。地表散见素面瓦片。墓南30米处暴露有石砌建筑基址。牛僧孺(780--848),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灵台县东北)人,宪宗时为御史中丞,穆宗时任宰相,敬宗时加封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僧孺、李宗闵为“牛党”首领,与李德裕一派党争剧烈,形成晚唐40年的“牛李党争”。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全唐诗》存录其诗4首,《全唐文》存录其文19篇。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牛僧孺生平、事迹及唐代……[详细]
  青崖子沟岩画位于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大坝图村。岩画分布在长约100米、宽约20米的山沟中,共计3处、总面积约50平方米,现存各种图案300余幅。岩画主要以凿刻技法制作而成,内容包括人物和动物两类。青崖子沟岩画时代跨度较大,文化内涵丰富,作为古代祁连山岩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宝贵图像资料。2012年被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岩画所在三块岩石四周边缘为基准,向东、南、西……[详细]
  吕家坪遗址 位于陇西县首阳镇。分属上、下吕家坪村。是两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遗址。上吕家坪村西500米渭河南岸台地上。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器表以素面为主,彩陶纹饰有黑彩条纹、旋涡纹、网纹纹,器形有尖底瓶、盆、钵、罐等。下吕家坪村西北300米 。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断面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条纹、旋涡纹、网格纹,器形有旋涡纹尖底瓶、双耳罐、盆、深腹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详细]
  华年城址位于舟曲县立节乡花年城村东南约1.5公里。又名华严城、华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390米。面积17550平方米。尚存墙垣总长400余米,墙体夯筑,基宽7米,残高4.7米,顶宽3.5米,夯层厚0.1--0.18米,夯层中夹横木。城四角有烽火台7座,最大一座为四棱台体,底边长16米,宽8米,高9.8米,其余均为正棱台体。底边长4米,残高6--9米,烽火台均为石块垒砌而成。城周围采集有泥质绳纹灰陶罐、板瓦、“天当司马”铜印、铜镞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建筑技术有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