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海珠区旅游

海珠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十香园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怀德大街3号,建于清道年前后,是晚清广东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及作画之所。因院内曾植有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鱼子兰、白兰、含笑等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居廉在此设账授徒,培养了一大批近代美术人才,当中以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和陈树人为代表,因此十香园又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2007年,十香园纪念馆依托十香园成立,现分为遗址区域和美术展览区域,总站地面积为3879平方米。遗址区域包括今夕庵、啸月琴馆、紫梨花馆三座主体建筑,以《居巢、居廉与十香园》为固定展,介绍二居的艺术成就及十香园的历史沿革。美术展览区包括两层美术展馆及艺术家交流厅和园林水榭、……[详细]
  邓世昌纪念馆落址于广州市海珠区邓氏宗祠内。轩昂气派的岭南祠堂建筑,占地4700平方米,碧墙灰瓦,掩映在寻常巷陌的榕荫中。庭院呈船台状,三路两进三院的格局风情典雅,通敞透亮,移步换景。有石额楹联、通花木雕点缀,更兼重门纳画、木石风神,端庄肃穆,古朴洗练。花园存有邓世昌手植苹婆树一株,枯木逢春的灵芝两枚,古树婆娑数棵。“云台功首、甲午名留”,睹物思人,英雄精神养育着中华民族无数风流人物之人格襟怀,激浊扬清,重塑民族大义。邓氏宗祠始建于1834年,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英勇殉国后,其族人用清廷抚银扩建为现今规模。19民族英雄邓世昌94年建馆,经全面修葺,旧貌新颜,昔日风采重现。邓氏宗祠已被列为广州市……[详细]
  中山大学康乐园是晋朝时期著名诗人康乐公谢灵运被贬后的居住之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康乐园早期建筑即岭南大学旧址,在广州市新港西路康乐村。该大学前身是创办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的格致书院,是美国基督教人士掌控的教会学校,校址在今沙基(今六二三路)。后来此校两度迁址,迁到澳门后改名岭南学堂。光绪二十九年,美国博士尹士嘉和香山举人钟荣光,把岭南学堂自澳门迁到康乐村。钟荣光到处奔走,募捐了120余万元建校,占地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民国16年(1927),分设文理科学院、农科学院、蚕丝科学院、商科学院;另附设高中学校、初中学校、小学校、华侨学校、幼稚园、图书馆、博物馆、教员住宅、学生宿舍,共60……[详细]
  从广州乘新洲线公共汽车过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不久,一座巍峨耸立于小山坡上的古塔便呈现在跟前。这就是广州著名的古羊城八景之一——“琶洲砥柱”的所在地了,古塔便是琶洲塔。琶洲原是珠江河中的一个洲渚,四面环水,因形似琵琶而得名。这里是从珠江口进入广州的孔道,过去曾称为“会城水口”。洲上有二山连缀,每当海潮涨落的时候,它在珠江的入口处“吞吐潮汐”,确实是山川葱秀、风景宜人的游乐之所。其中一山,岩石坚硬,石平顶坦,恰好是建塔的天然基础。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南海绅士王学增、杨瑞云等人迷信风水,倡议建塔以发科举人才。就在此山顶建了这座九层的砖木塔,传说洲上“常有海鳌浮出,光如白日”,故名曰“海鳌塔”……[详细]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立。1982年8月30日正式开馆,叶剑英同志为本馆题写馆名。1984年5月,聘请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担任名誉馆长。现馆址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本馆最初主要展览廖仲恺、何香凝的革命和爱国事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逝世后,经中共中央同意,本馆增加了廖承志事迹陈列,于1984年6月10日纪念廖承志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重新开放。开馆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东省、广州市各……[详细]
  纶生白公祠,位于海珠区龙潭村约西大街22号,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再次重建,省级保护文物。清光绪年间,白氏后人白纶生以办悦盛商行发家,成为富商,在村内办兴仁书院和医院善堂,捐资赈灾,救济贫苦村民,受到当地百姓称颂。获光绪皇帝封“准道员”职衔并赐“乐善好施”牌匾嘉奖。纶生白公祠,建筑风格堪称广州老祠堂中“典范”之作,整个祠堂糸青石砖瓦打造而成。檐柱上“郭子仪祝寿”花纹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多达数百人物。其精美程度令人惊讶不己。此外,祠内的斗拱、柱梁、柱基均有精细的石刻、木雕、砖雕或灰雕多种动植物图像,造型栩栩如生,线条流畅,为广州同类建筑所罕见。正堂的两侧的“檐……[详细]
  牌坊近似牌楼,本是用来装点或庆贺用的建筑物。但在封建社会里,牌坊却是崇高荣誉和权威的象征,它是历代统治者表彰显宦节妇、功臣世家而建立的,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巨大的石牌坊不仅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而且也反映了大家族盛衰变迁的历史。今天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建造牌坊,广州市几乎每个村都有牌坊,人们见多不怪,习以为常。不过,在海珠区龙潭村有一座“乐善好施”牌坊,因这座牌坊是秉承皇帝旨意修建、上刻“圣旨”二字,又称“圣旨牌坊”,这广州市并不多见,故而曾经令人称奇和仰慕。今天,它成为广州市的历史文物之一。一座牌坊是一段历史,一座牌坊是一个故事。龙潭村这座牌坊是为表彰白纶生……[详细]
  龙潭村古建筑群,在海珠区华洲街龙潭村,含兴仁书院、东湖祖祠、旌表节孝牌坊、迎龙桥、利溥桥、汇源桥、康济桥。龙潭村位于海珠区东南部,远古时是古海海底,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才渐渐浮现为陆地。在清代,龙潭村属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河南堡管辖,慢慢发展壮大,成为珠江南岸一条有名的水乡村落。但令龙潭村声名远扬的,是一位叫白纶生的慈善家,他使龙潭村拥有了广州唯一一个慈善牌坊,村里的白氏宗祠,也是广州市内清代建筑中保存最完善的。此外,龙潭村沿河还有黄氏大宗祠等多座祠堂,百年细叶榕也遍布村中,堪称一景。……[详细]
  纶生白公祠(亦称白氏公祠):此祠座落于新滘(现华洲街)龙潭村内,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祠为本村白姓后人为纪念其先祖白纶生而建。白出身贫苦,后经商致富。他宅心仁厚,为社会作过许多善举。曾设寿材店河南,凡贫苦而无法成殓者都施赠棺木。有一年湖南水灾,他当即汇去大笔款项救济。一次邻村西滘遭灾,农民因交不出地租而被地主强行收去土地,他便斥出巨资买下这些土地,免租转给农民耕种,还资助农民恢复生产。他的善举为清廷所悉,赐给了他一座“乐善好施”的牌坊,以表褒奖。后人为纪念他乃建有此祠。祠宇规模宏大,建筑精致,祠内有以各种动植物图像与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石、木、砖、灰雕,俱栩栩如生,其建筑风格与“陈家祠”颇为相似,……[详细]
  “双清楼”是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于1897年10月底婚后不久,迁到廖兄廖恩焘家中居住时之居所,位于广州市同福西路龙溪新街42号,是一座三开间旧式民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廖仲恺夫妇先住在楼下神厅后面的房子,后迁到在天台自搭的0,因取“人月双清”之意,将居所命名为“双清楼”。现此楼仍在,基本保存完好。1982年8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其正门上作记,上 书:“双清楼,1897-1920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双清楼故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