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平远县旅游

平远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含红四军纵队司令部旧址、红四军纵队军需处旧址、红四军纵队后勤处旧址、老东门街红军标语)位于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平远县红军纪念园坐落于当年红四军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的地方——仁居镇东较场,该纪念园是广东第一个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为主题的纪念园,规划面积200多亩,包括展馆区、纪念塔区、纪念亭区、休闲区4个主要功能区。记者在红四军纪念馆看到,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反映了平远革命历史。在红军纪念馆,讲解员陈丽芳指着红军标语墙告诉记者,红四军在平远期间,积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在大街小巷书写宣传标语,平远也是广东省红军……[详细]
  井下吴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井下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为乡人吴昆亭所建。井下吴屋面阔43.3米,进深51.72米,占地2252平方米,整屋座东北向西南。主体为三堂三横一围龙的客家围龙屋,占地2252平方米,共64间11厅6舍。前面有平坦耕地,周围有潺潺溪流。堂屋后有高起半月型“花台”,花头与主体合起来形成一个半圆。左右各建外门楼一座,右门楼前原有半月型池塘,屋前右侧原竖有光绪十七年进士石楣杆,左侧建有水井一口。吴屋整体设计紧凑玲珑,左右对称,层层深入,步步升高,泥砖墙,杉木顶架,瓦块天面,是典型的客家围建筑。穿透式梁构架,方柱、柱间、厅门设雕花屏风,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主……[详细]
  广东省四大银行金库旧址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要冲的平远县仁居镇,从南齐开始,已逐渐有人迁徙到此地定居,古称此地为“豪居”。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设置平远县时,仁居为县治(县城)所在地。四百多年来,这座古镇的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金库是一座民国时期极为罕见的框架结构、带地下室的三层大楼。大楼虽历经多年风雨侵蚀,却未显得破败,仍默默地屹立于悠悠东门河畔,用其坚固而精致的身躯在向后人述说着当年曾经的繁华荣耀。和周围矮小的民房相比,金库的地基明显高了数倍,仅地下一层的高度就已经盖过民房两层。大楼的整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房间空间尺度保留着当年的格局,大楼内的部分楼梯、地板、扶手还保持了原样,而且仍可……[详细]
  松溪古道始于西晋末年,是中原人向南迁到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潮汕等地的必经之路,距今1600多年,据说被客家人尊为客家人文始祖的程旼也是从这条古道进入广东,并最终定居梅州的。目前遗存的这段松溪古道位于平远县差干镇,长约6公里,宽5尺,鹅卵石砌面。古代松溪古道上通平远县城、江西寻乌、赣州等地,横接福建武平、上杭,下至蕉岭、潮州、汕头,被称为“一线牵三省”的重要通道。为什么一条小小的道路能“牵动”三个省呢?原来在古代,潮汕一带是重要的食盐产地,江西一带内陆的食盐很多都由潮汕的盐场供给。这些食盐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运往江西的。同时,潮汕平原由于人口密集,本地出产的粮食不足以满足当地的需要,因此也需要从……[详细]
  邹坊文祠,俗称八角亭,坐落在平远县 仁居镇 邹坊村村口。根据清嘉庆二十五年知县卢兆鳌编写之《平远县志》记载,该文物乃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邑人刘企贤等倡建,当时地名三枫树,清代设私塾,春秋两季则在此祭祀天地,祈求太平,风调雨顺。又因处于河口出口处,亦有“镇水”之说。民国期间在此办过小学、设过邹黄乡公所、邹坊乡公所。解放后曾为邹黄公社、邹坊公社、粮食仓库、邹坊大队、邹坊管理区、邹坊村委员会址至今。文祠主体为木质框架结构,共四层二厅十六间,平面六角形,主柱四条,六角形石质柱基,三层重檐,攒顶尖,穿斗式梁构架,顶呈宝葫芦状。是广东较为罕见的四层砖木楼阁式祠堂建筑。根据清嘉庆二十五年知县卢兆……[详细]
  蕙楼,又叫慎敏第,因是华侨吴蕙根所建,所以叫蕙楼。位于平远县东石镇锡水村,建于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它的设计建造,颠覆了客家民居在传统上的观念,不在安全防护性上作过多考虑,而是引用了西式建筑元素。蕙楼主体上是客家民居中常见的上中下三堂结构,以正大门为中轴线向左右伸展,左右两侧类似横屋,但与传统横屋不同是,左右两侧边面又各开两道门。蕙楼整体两层建造,正面三层,并采用欧洲风格,正面向外凸出建造阳台,使得蕙楼在外观上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详细]
  “小树庐”位于广东省平远县仁居镇城南村,建造于1930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为两堂两横一围龙的客家围拢屋,于200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第五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树庐”建造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两堂两横一围龙,共35间7厅4舍3井1花台。“小树庐”由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师长的乡人严应鱼所建,解放初期曾是中共平远县委员会会址和县土改委员会会址。主屋外右建4间杂房,门坪外筑1.2米高照墙,左右伸手各有1房1厅与照墙相连,靠左建外门楼一座,屋前有梯形池塘,周围原建有围栏,屋前右侧建水井一口,布……[详细]
  凌风塔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潭头村。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嘉庆十九年(1814年)潭头万安桥碑记载有到凌风塔的路线和凌风塔的风景分析,建塔时间不会晚于嘉庆年间。凌风塔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高35.5米。楼阁式砖塔,塔梯为壁内折上式。塔首层在西北方正面设门,每层均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砖叠涩出檐,各层每面均留窗洞。游人可循阶梯上至最高层。原塔内第二层设有魁星帝君塑像,已毁。相传清朝嘉庆年间,嘉应州官黄者虎,巡游到马山天吊岌时,发现石窟都,即现在的石正镇,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少见,肯定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的好地方,于是命令手下在岌上停轿,并响锣三声,以示尊敬,身在盆地群山合围之中,却听不到大山之回音,甚感奇……[详细]
  宝善居位于平远县大拓镇丰光村。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梅兴故居位于东石镇大屋村街尾,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为抗日将军黄梅兴所建。故居坐西北向东南,面阔11.10米,进深17.10米,占地296.03平方米,共6间2厅2舍1天井,是典型的客家“合面杠”建筑。故居泥砖墙,杉木瓦面,花岗石沿,三合土地底。它对研究客家建筑方面、展示黄梅兴将军爱国精神具有一定价值。据悉,黄梅兴于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奉令率旅移驻淞沪,英勇杀敌,在八字桥阵地被炮弹击中殉难,成为淞沪抗战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个将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