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市 > 屏南县旅游

屏南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屏南文庙位于县衙右侧,北枕三台山,面对文笔峰,东邻双溪小学,西邻屏南县立中学。面宽约20米,深约75米,占地约1500平方米。前后七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等。文庙正前方为照壁,上 书--“万仞宫墙”;左右跨街为礼门、义路牌坊,坊外立下马碑。照壁对面为文庙的正门棂星门,左右原有兴贤、育才两石坊,今毁。棂星门内为泮池,半圆形,上有泮桥,桥头两侧原有二寝宫,今毁。过泮池为戟门,上悬乾隆御笔“与天地参”横匾,左右为碑廊。门内两侧为乡贤祠与名宦祠,天井卵石铺设,左廊庑供72贤,右廊庑供79贤孺。天井正面为大成殿,殿前露台环以石栏杆,前方台阶中建丹……[详细]
  后龙古建筑群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龙津桥、柏舟遗烈坊、张氏宗祠、慧光寺等四处古建筑组成。龙津桥为木拱廊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桥长33.5米,桥身东西走向,拱跨23米,桥屋面阔十三间,悬山顶,桥面鹅卵石铺砌,桥头天后宫为附属文物。“柏舟遗烈”石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坐北朝南,通高5米,两柱一间三楼式,葫芦顶刹,中嵌圣旨牌,横匾中刻“柏舟遗烈”、左右各刻旌表内容,额坊浮雕精美图案。张氏宗祠于清嘉庆六年(1802)重建,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天井、大厅等,占地面积382.8平方米。大厅面阔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详细]
  后龙慧光寺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尾两溪交汇处附近,寺前有一小型石拱桥。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见檩下皮墨书)和明崇祯十六年(1643)重修(见檩下皮墨书),后又多次修缮。该寺为土木结构,硬山顶,封火墙。三进落厅面,面阔19米,原进深45米,占地面积855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由下殿、天井和正殿构成,后厅已毁塌,面积为551平方米。天井与廊道由鹅卵石铺设,正殿地面夯土铺就。正殿(带前廊)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构架,后部设神龛。该寺四金柱粗大,垂柱、瓜柱、枋、斗拱等硕大规整,具有明显的明代木构建筑特征,檩下皮墨书准确地表明了明代等不同时期的修缮时间,且正殿中的明代时期的木结构得到较好保护,……[详细]
  后龙张氏宗祠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村中,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六年(1802)重建(见石碑),同治十年(1871)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9.7米,通进深18.2米,占地面积为176.54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由戏台、天井、大厅组成,戏台为后期重建,天井正中五级石阶往大厅,左右建二层厢房,大厅面三间7.49米,减前二金柱,进深七柱1.55米,后部设神龛,穿斗抬梁木构,硬山顶,马头墙;大厅墙上有文革标语。该宗祠是该村村民议事和节庆日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该村宗祠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屏南城隍庙年代:清座落地点:屏南县双溪镇双溪村简介: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乾隆、嘉靖、道光等历年重修扩建。中轴线建筑由仪门、戏台、拜亭、大殿、后殿等组成,总占地面积1201.08平方米。戏台与拜亭为歇山顶,立四柱,上覆藻井与平板天花;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七柱,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悬山顶。保护范围:东南20米,西南15米,西北至村道,东北至村道。2009年,屏南城隍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九峰寺年代:清座落地点:屏南县熙岭乡三峰村简介:又称九峰禅林,明景泰元年(1450)始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建,后多次重修扩建。由门亭、前殿、魁星楼、大殿、后殿、观音阁等组成,建筑面积1087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中部上覆藻井天花。保护范围:寺庙四周向外延伸50米。2009年,九峰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漈头石牌坊群位于屏南县漈头村村北通往旧县城双溪镇的古道两旁,现有公路从牌坊群北侧一百多米经过。俗称石坊岔,据资料包括有10座贞节石牌坊,夹古道而立。最早的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最晚的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有一间二柱二楼式,三间四柱三楼式两种,通高约6米,通宽3.1~4.9米不等。坊额上方竖镶“圣旨”,正中则有“彤映崇徽”等大字匾,下方有皇清旌表等字样。现场所见,牌坊群立有8座不同程度残缺的牌坊,另有1座构件散落在地未立,对比资料尚有1座不知在何处。据屏南史志记载,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19年)到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9年)间,漈头村张氏家族先后建造了11座牌坊,除一座为木牌坊外……[详细]
  广福桥又名溪源桥,位于屏南县岭下村村北,东南—西北走向,该桥始建于元代元统元年(1333),清嘉庆十二年(1806)重修,桥长32.5米,宽4.8米,单孔跨度26米,桥面距水面高度10.5米,桥屋建11间48柱,双坡顶,屋中梁为重梁(双梁)。广利桥与广福桥均横跨于岭下溪上,两桥相距仅200多米,是闽东北和浙西南为数不多的姐妹桥之一。2005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利桥位于屏南县岭下乡岭下村南。该桥始建于宋,明正统年间重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重修,1993年再次重修。桥长30.5米,宽4.5米,单孔跨度20.6米,桥面至水面高度7.3米。桥屋建11开间48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桥堍以整毛石砌筑,桥面以木板横铺,上以卵石铺砌。桥中设神龛,祀真武帝。桥西北端有石阶十级。桥两岸有红豆杉、南洋铁杉、柳杉、水松等古树名木和一座古寺,环境十分清幽。广利桥与广福桥均横跨于岭下溪上,两桥相距仅200多米,是闽东北和浙西南为数不多的姐妹桥之一。……[详细]
  后龙龙津桥又名玉锁桥、溪尾桥,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垅村水尾。桥为东西走向,始建于清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董事张芳等募建。桥长33.5米,宽4.5米,单孔跨度23米,桥面至水面高度12米。桥堍以块石砌筑,桥面以木板横铺,上以卵石铺砌,神龛座南,祀五显大帝。桥屋建13开间56柱,九檩穿斗式构架,悬山顶。桥东有碑记和夫人庙。桥下龙溪蜿蜒流过,桥两岸树木成荫,环境幽静。桥中有一楹联,曰:水色山光不负祗般来往,车尘马迹任随那等奔波。清光绪拔贡张宗铭撰后龙八景诗之“桥锁龙津”:吾乡四面皆山,而玉屏与文笔两山接连,龙紧履是地者,几不知水从何处出也,道光丁未建一桥于岸口,名曰龙津。又有赞诗曰:绿树阴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