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太原市 > 阳曲县旅游

阳曲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西殿村遗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西殿村北台地上。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北侧断崖上暴露有一厚约0.5~1.8米的文化层,采集有仰韶文化的夹砂绳纹灰陶片等遗物。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红陶篮纹罐底和夹砂附加堆纹灰陶片等遗物。西殿村遗址所在西殿村,地处阳曲县中部平川,东望红峗山、两岭山,南眺阪寺山,村东500米有东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9℃,年均降雨量450毫米。遗址所在台地现为耕地,四周皆为平地。 西殿村遗址价值评定西殿村遗址,分布面积大,文化内涵比较丰富,从采集的标本来看,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遗存。分布特……[详细]
  兴国寺位于阳曲县泥屯镇东青善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主体结构为明代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132平方米。1996年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 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孔蓝琉璃剪边。梁架结构为五檩无廊式构架。明间梁架为五架梁通前后檐,排山梁架在脊檩下设中柱,将五架梁分为两根双步梁。前檐柱头科斗栱为五踩双昂,柱头各设一攒,补间每间二攒;后檐柱头斗栱为三踩单昂,平身科每间一攒,装修全部缺失,后人在台明上砌筑墙体前后立面全部封堵。后檐檐口瓦件碎裂、变形,使檐檩断裂、滚动,后人为支撑后檐屋面不致塌陷,在檐檩随檩枋下下立辅柱支撑。寺前存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详细]
  寿昌寺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大汉村西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遗构。整体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东西宽25米,南北长44.89米,占地面积约1122平方米。中轴线有献殿基址、正殿,两侧为一进院东西配殿。献 殿:原为面阔三间建筑,现仅存台明基址及部分土坯墙体。正 殿:砖砌台基,高0.9米。通面阔14.6米,通进深9.2米,建筑面积约134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柱头斗栱为单栱交麻叶,补间各一攒。明间装修已改制,两次间置直棂窗。两山墙为五花山墙,收分明显。一进院东西配殿:建于高约1米石砌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瓦屋面。装修已改制。西配殿……[详细]
  大盂慈仁寺,原名天仙圣母庙,位于阳曲县大盂镇大盂中学东侧。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2007年重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80.24米。东西宽32.94米,占地面积2643.11平方米。中轴上建有山门、过殿、正殿;轴侧有十字歇山顶钟楼、鼓楼、东西厢房、东西垂花门、东西配殿和二进院半环形围廊、井亭。过殿砖砌台基,长10.02米,宽9.90米,高0.60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明间设隔扇门。正殿砖砌台基,长15.05米,宽12.23米,高0.90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前后廊式构架,四周围廊,檐下斗栱一斗三升,平身科二攒。廊柱间均施木……[详细]
  玉皇庙位于阳曲县杨兴乡贾庄村西北隅。创建年代不详,明、清均有重修,现存正殿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24.63米,南北31.9米,占地面积153平方米。除正殿外,庙内其他建筑均为2001~2005年新建。正殿砖砌台基,宽12.03米,深9.48米,高0.54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柱头科五踩双昂,平身科每间二攒,明间开六抹格扇门,两次间置格扇窗。殿前廊下立有青石碑2通,为清雍正十三年(1735)记事碑及佚名功德碑。新建鼓楼西侧立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玉皇诸神庙碑1通。2003年4月16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盂泰山庙位于阳曲县大盂镇大盂村东。据殿内梁架题记载,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顺治八年(1651)、清乾隆十六年(1750)屡有修葺。正殿:坐北朝南,通面阔11.14米,通进深9.9米,占地面积约110.32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廊式构架,单檐悬山顶,布瓦屋面,绿琉璃剪边,前坡有绿色集锦。檐下斗栱形制为三踩单翘单昂斗栱,柱头、补间各设一攒。梁枋上均有彩绘。柱头饰有瑞兽铺首。装修已不存。……[详细]
  黄花洞佛寺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东北约8000米红峗山腰处,年代为清代。黄花洞佛寺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狼孟城址位于阳曲县黄寨镇黄寨村东约100米,年代为战国至西晋。狼孟城址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青龙镇烽火台,位于阳曲县侯村乡青龙镇东北,为一座汉代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是古代防御敌人入侵而修建的传递讯息设施,是古代的“土电报”。烽火台一词,《辞海》注释;“古代边疆戍兵用烽燧报警而建筑的高土台。隔一定距离即做一座。发现敌人入侵时,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后也立即举火,就可以很快传告全线戍兵,做好准备。”青龙镇烽火台,残高约5米,底面直径约10米,分布面积约118平方米。夯土砌筑,夯层厚约0.1~0.15米,并且在烽火台断面采集有汉代的筒瓦残片,器表施绳纹,内饰布纹。青龙镇烽火台,为一处汉代烽火台,是古代防御敌人入侵而修建的传递讯息设施。它为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详细]
  阳曲千佛碑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大汉村,年代为东魏。阳曲千佛碑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