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黄浦区旅游

黄浦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小桃园清真寺旧称清真西寺、上海西城回教堂,是上海穆斯林宗教和教育文化活动中心。因寺门正对着小桃园街,故得名“小桃园清真寺”。该寺初建于1917年。由上海清真寺董事会董事金子云先生出资1.2万余银元购2.4亩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1925年在现址重建,是一座四座园顶的具有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现在还设有上海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等机构。清真寺北向大门为拱形花格铁门,1343代表的是伊斯兰教的年份,相当于1925年。门额嵌金色“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着《古兰经》-一节:“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建筑东立面设塔什干柱式门廊,尖拱门窗,屋顶中央与四角设阿拉伯式拱形圆顶,……[详细]
  三山会馆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旅沪福建水果业商人集资兴建,是同业用于讨论商务、祭祀天后的地方。“三山”因旧时福州城的越王山、九仙山、闽山而得名。三山会馆是沪上唯一保存完好对外开放的晚清会馆建筑,也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唯一保存下来的遗址。会馆整幢建筑占地1000平方米,雕梁画栋,别致秀丽,富有艺术价值。解放后,会馆曾被用作学校校舍。1986年,会馆因市政工程建设南移30米重建。2008年市、区政府拨专款实施了会馆始建百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修缮工程,进行了会馆的砖雕门楼修复和大殿汉白玉“天后”神像重塑,重现当年风采。三山会馆是社会发展的见证。上海历史上曾拥有会馆公所400余座,时间……[详细]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现名东方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9号,北京东路与南苏州路之间,建于宣统三年(1911年),通和洋行设计,建筑占地12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72平方米,高21.6米,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方汇理银行为法商开设,以东方殖民地为目标的银行。清光绪元年(1875年)创立于巴黎,光绪二十五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建筑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处理采用明显的三段体,底层的门窗处理成三个高大的拱门,中段列柱采用爱奥尼克柱式,中间入口处拱门带有巴洛克风格的断山花,顶部出檐较深,并饰以精致的浮雕。内部大厅以大理石装修,楼梯居中,顶部设有天棚,系当时银行建筑中较为通用的格局。整座建筑比例匀称,风格典……[详细]
  沐恩堂原名慕尔堂,又名“慕乐堂”,属基督教美国卫理斯教派(天主新教),位于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九江路口,面对人民广场,是一座建有高大钟楼的基督教堂。沐恩堂建于1929年,为美国流行的学院式哥特建筑。砖木结构。大堂西南角有塔楼地座。塔楼顶部安装着五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夜光下分外夺目,成为人民广场的一大景观。设计人为著名建筑师奥匈籍捷克人邬达克。“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前身是美国教会监理公会设的监理会堂,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1900年为纪念信徒慕尔的襄助,监理会堂改名为慕尔堂。1930年建成红砖结构的哥特式教堂,内有可容1000余人的礼堂及音乐室等。曾举办夜校及补习学校等社会文……[详细]
  九间楼(JiujianLou)在南市区乔家路234~244号。原为徐光启故宅,建于明万历年间,因上下二层各九间,故称九间楼。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意大利人郭居静受徐光启之邀来沪传教,即寓此。该屋迄今已有三百余年,为该区仅存的明代宅第,屡经修葺,现上下各7间,为居民住宅。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地址:黄浦区人民路830号邮编:200010电话:021-63556666*320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物业管理处)开放时间:全天公共交通:公交11、24、911路四明公所建于1797年,原来是在上海经商的宁波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行会组织所在地。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5月,法租界当局以“开筑马路”为借口,妄图强占四明公所来扩大其租界地盘,法租界巡警疯狂地在四明公所门口开枪打死打伤愤怒反抗的上海群众多人,激起公愤。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7月,法租界当局再一次想侵占四明公所,致使上海人民发起了全市性的罢工罢市斗争。殖民者慑于人民群众的威力,最后被迫放弃了侵占四明公所的企图。四明公所成……[详细]
  汇中饭店大楼(PalaceHotel)现为和平饭店南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9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英商马理逊洋行设计,占地面积21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97平方米,为六层,高30米,由王发记营造厂承造。建筑采用砖木混合结构。这里原是座英国式的三层楼房,名中央饭店,清同治四年(1865年)香港汇丰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时,曾租借此饭店开业。光绪二十九年中央饭店改组为汇中饭店。光绪三十二年翻建新楼,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大厦。建筑外墙底层以花岗石砌筑,上部为清水外墙,上部各层饰白色面砖,楼层间和最上二层窗间墙上有红砖饰带,红白相间,鲜明的砖墙,形成该建筑明显的特征,部分窗口上沿有三角形……[详细]
  青龙寺、塔位于白鹤青龙村。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青龙寺占地60余亩,寺田450余亩,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驮殿、禅堂、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觉堂、澄怀堂、方丈室、东西两庑、香积厨、库房、普同塔等建筑群。钟鼓之声不绝,梵呗之声达旦,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清嘉庆三年(1798年)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详细]
  沙逊大厦现为和平饭店北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0号,建于民国17年(1928年),为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建造,占地面积46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317平方米,建筑为十三层钢架结构,高77米。由新沙逊洋行第三任大班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克多·沙逊主持建造。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其父用规银8万两买进仁记路(今滇池路)约60亩的土地,建造了一座三层楼西式房屋,作为沙逊洋行的新行址(现为和平饭店后门处)。民国9年,维克多·沙逊执掌新沙逊洋行的产业,民国14年翻建行址,民国17年建成大厦,以沙逊命名。建筑平面呈“A”字形,外部用花岗石贴面略施纹样线条,处理较为简洁,腰线及檐部有花纹雕刻,……[详细]
  平民女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旧址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32号A(今上海市老成都北路7弄42-44号)。为了“养成妇运人才,开展妇运工作”,党组织在1921年年底先后两次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开刊登招生广告,于1922年2月创办了平民女校。女校的校务主任(即校长)先后由李达、蔡和森担任,协助办校的先后有王会悟(李达的夫人)、向警予等人,党的领导人和知名人士-、李达、陈望道、邵力子、沈雁冰、沈泽民等常来这里授课。学生有30多人,较著名的有:王剑虹、王一知、丁玲、钱希君等。女校设置语文、数学、英文、物理、化学、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课程,并经常轮流请教师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