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常熟市旅游

常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二义士墓二义士墓在虞山北麓寺路街南侧,墓坐西面东,二冢并立,占地约45平方米。封土直径约4.5米,高1.4米,设有砖砌罗城。冢前竖有1947年4月所立花岗石雕纪念塔一座,通高2.5米,上镌“救火殉职二义士纪念塔”。二义士为祝三山(1911-1936),刘耀东(1913-1936)。两位是民国间城内东北区的义务消防员,因扑救1936年11月4日新县前纸盒工场火灾而殉职。此墓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古里十八抗日烈士墓在古里镇北烈士陵园内。坐北面南,占地约四千多平方米。主体为纪念碑,正面镌文“革命烈士纪念碑”,后为中共古里镇党委、古里镇人民政府所题的祭文。墓地入口处设有墙和门柱,墓门上端镌“烈士陵园”。安葬的范金山等18位于1939年抗日中牺牲的烈士遗体。墓地分别于1966年初和1983年重修立碑和修缮。2002年迁入古里烈士陵园中。此处墓葬于2007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梅李抗日碉堡梅李抗日碉堡建于1936年,由国民政府军张治中部5军87师522团二营驻防梅李时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建。当时在梅李地区主要交通要道共有大小碉堡5座。现存2座,一座在聚沙园内,另一座在镇南街宫前桥旁。两座碉堡形状大小基本相似。碉堡用钢筋混凝土浇铸,长2.5米,宽2.2米,壁厚30厘米左右,高2.5米。两座碉堡于2007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交通银行常熟支行旧址位于城区主商业街方塔街,新福地广场北侧。现为中国农业银行营业所。其坐北朝南,砖混结构,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建筑为单体、平顶,为两层主楼及两侧单层辅房,通面阔71.3米,通进深15.9米,占地面积约为1155平方米。整幢建筑整体完整,结构对称,外形美观。该房屋于2007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草荡13号(杨宅)位于城区草荡街,坐南朝北,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砖石结构,是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原为杨氏住宅,现为市虞山镇政府方塔办事处。整栋建筑为两进,平面成“回”字型布局。第一进为混合式三层楼;第二进与其东西两侧建筑均为两层楼,通面阔为25.9米,通进深为55.8米,建筑占地面积约790平方米。底楼与二楼均有回廊相通,进门两侧设有螺旋型楼道,房内设有吊顶,并镌刻有各式图案。此处建筑于2004年6月18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熟县立图书馆是苏南地区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现存建筑二栋,均为坐北朝南,两层砖混结构,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占地面积共约890平方米。一栋位于石梅广场,平面成“T”型,为外廊式建筑,通面阔7间33.5米,通进深16米,设联券拱廊。另一栋位于书台公园内,平面成拉长“凹”字型,通面阔7间29米,通进深7.6米,前设廊道。两栋建筑结构匀称,形态优美。此处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成立会址位于董浜镇徐市寺泾桥村。为徐姓住宅,原有建筑5进,今尚存平房4间(含东侧单间厢房),坐北朝南,硬山顶,通面阔13.7米,通进深7架7.7米,檐高3.1米。1984年全市文物普查中确认其为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成立会址。1940年8月2日,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吴市周家桥附近召开。经过一天会议后,移至此处续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以任天石为执行委员会主席、李建模为监察委员会主席的领导机构。这是常熟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政权,也是苏南地区最早诞生的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新四军“江抗”东路指挥部负责人谭震林出席了会议。于1989年8月31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谭震林召开何市各界人士代表会议会址在支塘镇何市中心小学内。原为桂村公园中的一幢大厅,俗称“四面厅”。歇山顶,厅通阔13.1米,通进深11.7米,檐高3.3米。1985年重修,现为何市中心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面厅”匾额系邑人周文在将军所书。1940年盛夏中,谭(化名林俊)率领新四军“江抗”部队到达常熟何市,晚上在“四面厅”召开了何市各界人士代表会议。此处建筑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常熟县代表大会会址虞山北麓兴福寺后山腰处的联珠洞。洞口高1.74米,洞口宽3.60米,洞深达15.5米,洞内宽11.78米,洞内高1.77米。洞顶有孔漏下终年长流之山泉,四散如珠联贯而下,故名。洞口镌“联珠洞”三字。洞前本有清同治间所建联珠庵,已毁。1928年7月,中共常熟县委曾在洞中秘密召开代表大会。同年8月,中共京沪特委在此秘密召开过澄、锡、虞三县农运负责人联席会议。此处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铜官山摩崖石刻位于海虞镇福山铜官山。其南麓有巨石,高2米余,宽约5米,呈长方形,两头狭尖如船形,俗称“石船”。上刻《铜官山石船诗》七律一首,明隆庆间洞庭汪氏作,明书法家、邑人严澍于万历间书。诗曰:“闻道岩阿有石船,登临始信不虚传。帆凭老树风前挂,缆籍闲藤雨后牵。亘古未经江面浪,至今犹宿岭头烟。缘何不泛桃花渡,停泊山溪几百年。”因年久风化,字迹已磨损。此处石刻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