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181、文星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星桥
  文星桥,俗称哑巴桥,位于南湖区鸳湖路仿古街东端,东西向跨长生河口,连接揽秀园和南湖生态保护区。长生河与南湖水域贯通成片,文星桥轻盈秀美,横卧湖面,波光桥影,景色宜人。桥为三孔半圆形驼峰式石拱桥,全长三十四点六米,桥顶宽0二六米,中孔净跨十点四米,两边孔净跨均为五点二米。拱券采用连锁分节并列法砌筑,中孔拱肩处设有横系石(亦称龙头石)一对,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有阳刻楷书“重修文星桥”桥额。文星桥桥面陡峻,两侧设长条石护栏,中间有望柱八根,桥顶为方形平台,正中雕刻“轮回”图案,东西两端各有石阶十九级,每级石阶都由两块条石并列铺成。桥两侧拱券间和边孔旁各设有对联石四条,联石顶置遮雨石,镌有阳文楷书楹联四副。北侧中孔主联:“鸳水龙渊锁西南之巨浸,马场渔溆接东北之安澜。”边孔副联:“焕文光上……[详细]
虞世南故里遗址
  据《慈溪县志》记载,初唐名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系慈溪鸣鹤人。其故宅位于鸣鹤解家自然村村北的定水寺,距越国公袁韶墓约350米,东临里杜湖,西依青龙山,北邻白虎山,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贞观年间,虞世南为官长安,逝后诏陪葬昭陵,子孙皆迁居长安,故宅遂改为寺院,定名为清泉寺,寺中原藏有世南遗像、唐代人誊写的《大藏经》及颜真卿提笔的碑石等物。岁久寺坏,宋嘉熙年间由袁韶出资修缮。据传,寺前有一井泉潆洄泛滥,袁韶夫人见之将金钗投入,井泉遂波平涌止,于是更名为定水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山南楚悦公高足来复禅师主持重建,时贤朝贵、逸士高人皆来此聚会,寺院称盛一时。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遭倭焚,后又重建,“文革”期间被拆毁。1982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根据大量文献资料,……[详细]
183、万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桥
  万桥位于乐清市天成街道万桥村,横跨白龙江。为纪念始建人万规,故名。为五跨五窦石拱桥,全长57.82米,横跨于赤水港之上。桥石色绀红,桥面铺陈踏垛和平台相间。两旁各树望柱21根,柱头浮雕莲花,正中两侧一对望柱,柱头镂刻蹲式石狮;桥两侧又间以各长2.42米、高0.43米栏板20块,正中栏板内侧浮雕双龙戏珠。桥两端各有抱鼓石一对。中孔桥板两外侧嵌有“万桥”石额。据光绪二十七年《乐清县志桥梁》记载:万桥为宋元祐二年(1087),邑人万规“竭家赀建桥”。万规倾献家资,率领乡民,运石筑堤,肇造大桥。可水深流急,几次兴波卷澜,冲塌已垒成的桥基、桥柱。万规坚韧不拔,屡塌屡建,多方筹资,组织乡民,多时上百只木船运石,历经八年终于在白龙江上架起了一座石木结构的大桥。当地乡民为了传颂万规此举,以其姓命桥——万桥。……[详细]
史弥忠墓道石刻
  史弥忠墓道石刻位于鄞州区五乡镇联合村王坟山,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弥忠墓道地处王坟山之南麓,坐北朝南,是一处集牌楼、华表、石笋、石羊、小桥、石虎、石马、石碑、石翁仲于一体的大型墓道建筑群,场面气派,气势恢弘。因地处野外,加之发现较晚,目前该墓道石刻除六件石像生保存完整,其余均不同程度的遭到损坏。其中,墓穴约上个世纪70年代被毁。 史弥忠字良叔,号自斋,鄞县人。南宋史氏望族史渐长子,史嵩之(南宋右丞相)之父,行千三九。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齐国公,谥文靖。据《史氏家乘》记载:“配孙氏,封齐魏国夫人……合葬阳堂乡省岙(今五乡镇联合村),建寿国寺,建鄮溪书院于下庄”。 墓道南北长约长51.70米,东西宽9.90米、依山……[详细]
185、吕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府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新河弄169号,为明代嘉靖(公元1522年至1566年)年间礼部尚书吕夲府第。吕府建筑群是浙江省内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两出明代古住宅建筑群之一(另一处是在浙江省东阳县的卢宅,卢宅是明、清时代完整的建筑群)。吕府东起万安桥,西迄谢公桥,占地48亩。南向共有十三座厅堂,故又称吕府十三厅。所有建筑依三条纵轴线和五条横轴线布置。中央纵轴线依次为轿厅、永恩堂、三厅、四厅、五厅。东西两纵轴线,依次为牌坊和厅四座。第五条横轴线上是楼房,其余均为平方,建筑群南、西、北三面环水,只是东西是一条石板路通向街市。这种格局很像《水浒传》中描写的祝家庄。为便于交通,内设两条南北向“水弄”和一条东西向的“马弄”。现仅永恩堂保存较为完整。永恩堂原为正厅,吕夲死后改作祠堂,是吕府主要的建筑,面宽36.50米……[详细]
严济慈故居
  严济慈故居位于东阳市横店镇,年代为民国。作为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世人印象中的严济慈理性、睿智。鲜为人知的是,生活中的他至情至性。在他的故乡横店镇下湖严小区,还保留着两幢故居,一幢是祖居也即出生之地,一幢是他和妻子张宗英为母亲建造的康养居所。后者在下湖严被称为当时全村最美的房子。1901年1月23日,严济慈出生在下湖严一幢三合院内。这幢小小的九间头三合院由严济慈的曾祖父所建,西南朝向,占地206平方米。曾祖父于清朝同治年间在横店后岑山开了一家中药铺“惠元堂”,因医德医术受人称道,前来买药就诊的人不少,家境日渐殷实,遂在家乡造了此院。小小的三合院砖木结构,硬山顶,穿斗式架构,粉墙黛瓦,木雕精致。院墙上绘水墨画,中间一幅内容为教育儿孙读书,边上两幅题字“人生意气自当平,打死鸭儿起骂争”,劝解人们……[详细]
温州护国寺
  四面青山环绕,周围绿树掩映,林间曲径迂回,清静处雾霭缭绕,热闹处花香鸟语,护国寺就坐落在如此净土佛国之中。欣逢节假,温州市民都喜欢到这里休憩疗养,舒活肢体,调节心绪。黄墙灰瓦,唐韵古风,新建的护国寺总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总体规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宗教活动区、僧人生活区、塔院区、广场区。宗教活动区沿中轴线建筑五进,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大雄宝殿系重檐庑殿式建筑,雄踞在楼宇院舍之中,巍峨壮观。殿堂内净高16米,没一根栋柱,开阔的佛堂可容纳上千人。大殿正中是脱胎彩塑三身佛,从左至右,依次为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两侧的十八罗汉由青石雕刻而成,个个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据说寺内还有500罗汉,由我市黄杨木雕工艺大师吴老师创作,其高超手工技艺可谓鬼斧神工,……[详细]
宗忠简公祠
  “宗忠简公祠”位于江东街道宗塘村,占地约700平方,迄今为止已有430年,是为了纪念宋代抗金英雄宗泽而建,最早建在满心寺内,正德年间,寺庙为学生学习之用,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而荒废,最后变成了废墟,在隆庆辛未年间,福建惠安的郑一信来到浙江履职,会同江西新建的谢廷杰,在明朝正统八年对祠堂进行了重建,现祠堂为正寝三楹,厅三楹,门五楹。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发生了很大的破损,2011年初,宗塘村筹资对祠堂进行了复修,已2012年底全部完工。目前,该宗祠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宗忠简公祠历史悠久,迄今已有430年,2、宗泽杀敌勇猛,足智多谋,独自顽强抗敌,曾单骑以招寇王善、杨进,队伍不断壮大,数十万将士以及两河忠义的将士、京东西的各路民兵,从四面八方云集过来,听从他的指挥,二十四次大捷,3、宗泽曾识拔岳飞……[详细]
189、瞻山庙
瞻山庙
  位于崇仁镇廿八都村。庙始建于南宋乾道间。明万历年间加建戏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里人集资重建。民国17年(1928年)重修。大殿两进,建有仪门、古戏台(万年台),大殿两侧置有配殿,戏台两侧置有廊屋。古戏台坐西朝东,与仪门相连,面朝大殿台高约10米,宽5.1米、深4.8米、台板高1.8米。系单檐歇山顶建筑,屋脊塑有龙吻、三星高照,瓦将军为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左右两侧还塑有哪吒、杨戬,桁枋间饰木雕《群英会》、《卖草囤》等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石柱雀替为深浮雕《封神榜》,歇山顶下置有八角藻井,雕有线条流畅、工艺精湛的八仙。台前后石柱上镌刻着两副楹联:此曲只应天上有,其人都是月中来、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总有下台时。前柱的联对说的是优美动听的乐曲,似是天上的仙乐,赞美演……[详细]
会稽山龙华寺
  会稽山龙华寺位于浙江绍兴境内的会稽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也是中国弥勒信仰的发祥地。在这里,晋代高僧支遁翻译了大量的弥勒经典,撰写了著名的《弥勒赞》;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尊弥勒造像,建造了中国最早的龙华寺—会稽山龙华寺,唐时获朝廷赐匾为皇家寺院;这里,是古唐诗之路的源头,四百七十多位唐代诗人留下了三千多首脍炙人口的赞美会稽山的美丽诗篇。龙华寺景区由原东晋高僧支遁创建的弥勒庵和宝林峰组成,位于绍兴县会稽山大香林风景区宝林山(旧称柯山)峰顶;南毗书法圣地兰亭,东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遥相呼应,西临杭州市区。会稽山龙华寺建在香水海南,依山而建,将两个山头南北贯通,雕梁画栋,层层叠叠,清净庄严,气势恢宏;建筑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皇家风格的佛教寺院。建筑风格融合了皇家寺院的大气恢宏和江南园……[详细]
三桥甘露寺
  六百载古刹—三桥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7—1428)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地处宁波市鄞州区新城区,距宁波市中心约5公里。鄞州公园东侧,东连宁波市高教园区南区宁波九中西面,南接建设中宁波市南部商务区,紫林坊艺术馆,前塘河边沿,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相传,在明朝宣德年间,三桥北面(前塘河以北)称十九都,属善卫乡(今下应街道)管辖,土地属林姓人家,林姓是大户人家,有土地近千亩,在十九都有块墓地,墓地建有坟庄(管墓),并建有几间供佛堂,对死者进行超度、拜佛、念经,取名甘露庵,因风水好、佛灵,林家后-上翰林官后,甘露寺进行多次修缮,因地处前塘河,是通往横溪、奉化白杜、姜山等地交通要道,十九都桥西边有龙潭,俗话说: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时甘露寺烧香拜佛十分兴旺,清高宗乾隆4年(173……[详细]
濮院古桥群
  濮院古桥群位于濮院镇老镇区。濮院建镇于南宋,旧镇的规模与布局在宋元濮氏定居时已具雏形,明清时又加以扩展,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濮院古桥梁群现有古桥梁9座,分别为:众安桥、女儿桥、栖凤桥、大德桥、大有桥、大积桥、定泉桥、秀桐桥及王板桥。众安桥:位于濮院镇花园街东河头,始建年代已无查考,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东西向跨东市河,单孔石拱桥。桥长16.9,宽2.2米,跨度6.9米。拱圈石以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有望柱、栏板,东西堍各16级石阶。桥东堍原为纪念南宋爱国将领施全建有施全庙,现庙已毁,仅存亭。女儿桥:位于濮院镇南市河,清嘉庆二年(1797)重修,又名“语儿桥”,古为吴越分界处,单孔石拱桥,东西向跨南市河,宋德祐中(1275-1276)濮振重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修。相传,春秋时,吴……[详细]
天童--五龙潭景区
  〔天童--五龙潭〕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由天童、五龙潭、阿育王寺三大景区、154个景源组成,总面积58.6平方公里。景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1700多年历史且总体格局和建筑风貌保存完好的天童寺、阿育王寺,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并留下了众多诗词歌赋。天童是浙江东部唯一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植物种类丰富,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景区内自然风光旖旎,飞瀑幽潭,形态多变;奇峰怪石,别有风韵。……[详细]
余宪文将军故居
  余宪文(1886——1947),谱名协铭,字鼎三,乐清雁湖乡人。少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读完小学,后考入乐清中学,继又在南京陆军将备学堂、保定军校骑兵科、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军队中历任见习官、排长。 清宣统二年(1910),余宪文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后,他回到浙江。1912年1月初任浙江都督府参谋处一科代科长,6月任陆军第五军司令部少校参谋。同年8月,余宪文重返保定军校复学。毕业后回浙江,历任陆军第一师骑兵团附、代理团长、团长、旅长、师参谋长。1921年2月加附军少将衔。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十九军二师师长。1926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十九军第一师师长,奉命进驻宁波,阻击福建军阀周荫人部入浙,以两团兵力对付八九万之众,终于失败,只身赴……[详细]
嘉兴仓圣祠
  仓圣祠位于嘉兴南湖风景区,在小瀛洲上,南湖东北部,与湖心岛上烟雨楼南北相望。清康熙时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面积约8亩的分水墩,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据称,以前嘉兴的老人常会教育家中的孩子不要乱扔有字的纸张,更不允许孩子将字纸揩脏东西和当手纸用,这并不是讲卫生,而说这样做是“罪过”的,“字圣”要生气的。为什么呢?从中还有这么一段历史。据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故有“仓颉造字”之说,所以仓颉被尊为“字圣”。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有“惜字会”组织,仓圣祠,就是在那个时候由“惜字会”募银建造的。祠有三间,内供仓颉塑像,当地文人都定期集中顶礼膜拜,以纪念这位“字圣”。那时,“惜字会”在嘉兴家喻户晓,清末和民国时期,他们制作了许多竹篓,分送官署和学校团体,挂在办公室和学校教室,也有挂在公共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