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文物古迹介绍

许村景区
  许村古名溪源、任公村。历史悠久,南朝梁时,时任新安太守任氏即在此流连忘返,垂钓之余,更设许村十二景以寄:武岳凌云、文峰贯日、林嶂环青、黄山蕴秀、西溪渔唱、箬岭樵歌、平畈朝耕、幽窗夜读、任公钓台、淮阳忠庙、沙堤晚翠、古寺晨钟。这是最早对于许村山水风光的记载。许氏为古歙县巨族。唐以前,颜、任、杨、蒋诸姓先后移居该地。许姓先世祖知稠公徙居于此,嗣后人丁兴旺,至今已逾四十代。宋王安石还曾为《古歙许氏宗谱传》做序。由唐至宋,人文著盛,乡0进士以上共十八人。明、清更加发达,豪杰辈出。南宋以后,徽商崛起。“往来淮楚间,起家累巨万。”由于许村地处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间的交通要道,接着地利之便迅速繁荣起来。雄厚的经济实力极大的促进了许村民居建筑艺术的发展,至明清,发展到许村的鼎盛时期。辉煌的历史为许村留下丰富的历……[详细]
122、范蠡冢
范蠡冢
  范蠡墓在安徽涡阳县城东南15公里,范蠡、西施死后就合葬在西子河畔的范蠡墓内。1981年载入《中国名胜大词典》,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叫范蠡孤堆,位于涡阳县西阳镇西,原属蒙城县。清光绪年间《安徽通志》说:越大夫范蠡墓在涡阳东南范蠡村。《蒙城县志》说:范蠡墓在县西五十里,湖水环绕,墓浮其中,高苦土山,上建庙宇,内塑范蠡西施像并有松柏密林覆照,异常壮观,行者皆瞻望凭吊焉。范蠡,字少白,春秋末政治家,越国大夫。他助越灭吴后,功成身退,偕西施游齐、鲁,一度为齐相,改名鸱(音翅)夷子皮,不久又离齐,治产经商,成为巨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散而复聚。晚年寄居于陶朱里,号陶朱公。因其人品高尚,善于理财,后被道教尊奉为财神。凭什么说安徽涡阳的范蠡墓所在地是当时的陶呢?老子故里在安徽涡阳,而范蠡和西施的合葬……[详细]
123、谢脁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脁楼
  谢脁楼位于宣城市区中心,是一座文化名楼。它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南齐建武二年(495)夏,有个出身显族、年届30的诗人,逆水乘舟,缓缓抵宣。他服已经给萧姓的王侯们当了十余年幕僚的谢脁。虽然曾得到了随王、竟陵王的赏识,还做过明帝的掌中书诏诰,但建康宫廷多变的政治风浪,已使谢眺“疲策倦人世”了;江南的青山秀水,正遂“敛性就幽蓬”、“聊恣山泉”的愿望。谢的文笔托依对应于宣城的景色,产生出一幅幅萧疏淡远、平和宁静、摇曳出尘的写意水墨图卷:“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日出众鸟散,山螟孤猿吟”、“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夕”……“玄晖诗变有唐风”。谢脁在文学史上有“继汉开唐之功”。杜甫称……[详细]
临涣城址
  临涣古城建于汉代,早在秦汉时临涣镇已成为集市,隋唐时期成为贸易中心,店铺和商贩分布在城内长达数里、纵横交错的8条街上,成为苏、豫、皖贸易交往的重要商埠。临涣现存有文昌宫、城隍庙、蹇叔墓、传统老街、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景点。南临浍河,北、东、西3面是平原。古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409米,南北宽约1400米,周长5606米,总面积195万平方米,是安徽省目前已知占地规模最大的先秦古城址。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使用了“临涣古城遗址”名称,认为是汉-元代。郦道元《水经注》“淮水”记载:“汉(涣)水又东南迳费亭南-涣水又东迳铚县故城南,昔吴广之起兵也,使葛婴下之-涣水又东迳蕲县故城南。”说明汉代铚县位置是在费亭之南、蕲县之西,正与今临涣吻合,证明今临涣镇的古城就是……[详细]
齐云山石刻
  齐云山碑刻统位于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齐云山原有碑刻和摩岩石刻1400余处,现仅存462处,其中石碑206处,石刻256处。其余景区也有小量分布。遍布全山,以罗汉洞、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为多。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北宋大观年间的石刻,大多数为明、清两代的石刻和碑刻,约占总数的80%以上。石刻大多镌于悬崖绝壁之上,有的字大逾丈,有的字小如拳。其中镌刻于寿字岩处的“寿”字楷书,字径达230厘米。碑刻及石刻字体,楷、行、草、篆、隶俱全,流派纷呈,各具风格,镌刻工艺精湛。摩崖石刻位于西北鸡冠山峭壁上。面积约60平方米,按凹凸自成3阶,自上而下镌刻明正统二年(1437)、天顺五年(1461),成化七年(1471)分别为三监察御史张旭、张魁、张学御踢敕令。全楷书.大者盈尺,小者寸余,字体端正清秀,略有漫漶。原壁上……[详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位于合肥市芜湖路239号,与省图书馆和包公祠隔街相邻,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其仿古建筑风格,曾为解放初期合肥市四大标志型建筑之一。它是目前安徽省唯一一座省级自然科学博物馆。隶属于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其工作经费按行政事业单位核发。该馆组织机构健全,现设科普部、科研部和陈列部三个部,人员结构合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80%。馆内有固定的科普教育设施,并配有相应的科普宣传资料,拥有较高水平从事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辅导人员。该馆现已开放四馆二室,分别为矿产资源馆、奇石馆、生物演化馆、地史馆和宝玉石室、声像室。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已制定规划,准备利用已有的场地和馆藏为基础,多方筹资,经过一定规模的扩建,使原地质博物馆发展成为安徽省自然历史博物馆。通过生物进化和地球……[详细]
127、源浦寺
源浦寺
  源浦寺位于宜秀区五横乡,五横乡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乡,这里文化氛围浓厚,文人辈出。著名书法大师邓石如和两弹元勋邓稼先都出生于五横乡。源浦寺始建于明末天启年间,清初因防逃患而迁于五横乡桥下方。文革期间被毁,所有设施荡然无存。所幸了真大师肉身至今仍完好无损。1992年在当地群众的一致要求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将该寺恢复,并为了真大师装了金身,从而保存下这一文化古迹。几年来经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三重殿陆续建成,现在香客游人往来不断。月身宝殿里面供奉着了真大师的肉体金身。了真大师法号心平,俗姓段,篾工出身,祖籍枞阳东乡,49岁在源浦寺出家,苦修47年,终于在乾隆四十二年成道。圆寂前曾叮嘱弟子将遗体坐于缸内,两年后开缸。如遗体毁坏,可任意处理;如果遗体完好,则将其迁至庵涯(现址)建塔供养,塔外建座八角亭。了……[详细]
凤台县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
  白塘庙是凤台县的革命老区,位于凤台县城西北二十公里处的桂集镇境内,是早年革命活动频繁、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家住白塘庙的吴云、吴震、吴霆三兄弟1923年、1924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就由瞿秋白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中共上海大学党组织派共产党员黄天白、吴云、吴震、桂超和胡萍舟等人回皖北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回乡后先后在寿县尚奠寺和凤台县白塘庙创办淮上中学补习社,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经过淮上中学补习社的培养教育,有的被接收为中共党员,有的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在补习班读书的许多学生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在白塘庙建立的凤台特支是淮南地区较早的党支部之一,特支书记先后由范毓南、岳龄云、吕少培担任,1930年举行了淮南地区第一次革命暴-动——白塘庙农民起义;1946年……[详细]
129、天桥寺
天桥寺
  天桥寺又为半山寺,俗称“吊桥寺”,半山寺古名“翠云庵”,安徽省重点寺院。小庙背依山峰,前临千仞绝壁,险峻异常。半山寺庵瓦舍5间,正中三开间为佛殿,两边为僧人住房。殿前为室内走廊,下装板壁,上安玻璃,可凭窗远眺。走廊东西各开一扇小门供出入,是步行游天台往来的咽喉要地。0结束以后,九华山的佛教慢慢有了复苏,到一九七九年,九华山佛教协会正式恢复活动。然而翠云庵气象仍旧奄奄,九华街的大庙尚待修葺,天台一线天台寺、拜经台等因有地藏菩萨遗迹,也比翠云庵更早提上九华山佛教协会的修建计划。但翠云庵前边的小道是闵园通至天台的必经之道,故而在庵西侧先修一座木桥,以供行人便利,佛协也派出家人暂且住在这里。文革后在翠云庵住的第一个出家人是圣宝,随后是圣光。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安徽省政府确定九华山的三十座寺院为省……[详细]
130、吊栋阁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吊栋阁
  吊栋阁位于泾县西南章渡镇的“江南千条腿”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瓦房木板结构,前店后宅。房屋一面临江,用木柱悬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河水从其下潺潺流过,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由于此建筑一户接一户,绵延一、二华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称“千条腿”。隔河相望,青瓦木屋沿河摊成了长长的一片。恰似一张大木排顺流而下;入夜灯明,灯光倒映河中,水上水下“万家灯火”,相互辉映,十分壮观。独看一家一户,又似一盏盏吊在灯杆上的灯笼,故又称“吊灯阁”;由于宅房主要粱架是用木柱支撑在空中,故又有了第三个名称“吊栋阁”。一处建筑,有如此丰富而又形象生动的名称,足见建筑者的匠心独运和人们对她的偏爱之情。章渡镇始建于何时,无确切资料可考。据史说,元末明初张宗道所圈地基并留下“永不倒镇”的吉兆语。其实早在唐朝李白游泾县时来章渡……[详细]
胡文光刺史坊
  胡文光刺史坊建于1578年,清乾隆、咸丰年间曾修葺。坊基周围占地100平方米,坊高12.3米,宽9.95米,四柱三间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为质地坚实细腻的黟县青石料构成。全坊以四恨60厘米见方抹角石柱为整体支柱,上雕菱花图案。柱下有长方形柱墩四个,各高1.6米,东西长2.8米,宽80厘米。中间二柱前后饰有两对高达2.5米的倒匍石狮,为支柱支脚,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一楼月梁粗壮,刻以浮雕,精美古朴,柱梁间均用石拱承托,两侧嵌以石雕漏窗。中间横梁前后分别刻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朝列大夫胡文光字样。二楼中间西面为胶州刺史、东面为荆藩首相斗大双钩楷字,书体遒劲,三楼中轴线上镌有恩荣二字,两旁衬以盘龙浮雕,二楼至四楼左右两侧和端点均流檐翘角,脊头吻兽雕为鳌鱼。檐下斗拱两侧饰有44个圆形镁空花翅,四根石……[详细]
乌以风墓园
  乌以风是天柱山的第一代开创者,为宣传和开发天柱山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受到潜山人民的深切爱戴。每年清明时节,各级有关领导、野寨中学师生、乌老生前好友以及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前来乌老墓园扫墓,献上心香一瓣。乌以风墓园,已成为潜山精神财富的一部分,除了纪念这位天柱山的拓荒者,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乌以风先生,汲取人文精神的巨大力量。乌以风(1901年至1989年),山东聊城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浙江省图书馆编篡、杭州省立中学教导主任、安徽省宣城一中和安庆一中校长。1933年,任安徽省教育厅秘书期间,初识天柱山,从此,与天柱山结下不解之缘。1942年,乌以风因家庭婚变,从四川千里漂泊来到天柱山隐居,住进他于1937年建于马祖庵后山的天柱山房,与妙高和尚关系甚笃,白天登峰探险,晚上谈佛论禅。1……[详细]
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隋义宁年间(617-618年),越国公汪华即迁于此。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详细]
134、南谯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谯楼
  南谯楼位于歙县县城内。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我们现在见到的南谯楼,是1997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它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门阙为宋代风格。……[详细]
青阳天池寺
  天池寺又名天池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同治时期独立出来,现为尼僧庵堂,位于东崖西麓,与太白书堂近邻,安徽省重点寺院。因院内有泉出石罅,下凿石池,名“天池”,故以此名寺(庵)。据说来自地藏王菩萨,曾在此修行打尘,并饮用过池中圣水。天池呈方口形,边宽1.5米,深1.4米。久旱不涸,久雨不盈,池水清洌,甘甜可口,为优质矿泉水。相传李白以此美泉酿造佳醅,招待诗友,自己也常常酩酊大醉。天池庵清道光年间尚存,咸丰年间被兵毁。同治年间僧人藏爽募化复建。后遭火灾,住持僧湛修重建。1925年住持僧心定。1928~1938年住持僧妙庆。1949年住持僧灵来。1966~1976年0中佛像被毁,无僧人居住。寺宇民居式,2层8开间,建筑面积1256平方米。1987年失火,南边寺宇全部烧毁,北边仅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