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旅游

西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桑噶方托寺
  桑噶方托寺在洛扎县境,由西藏著名苦行僧米拉日巴于北宋熙宁十年(107年)修建。据载,起初其师马尔巴要他修建三角形的房屋,修了大半,令其拆掉。继又要他修建半圆形的房屋,当快要完工的时候,马尔巴又令其拆除。几经拆修,最后建成现存碉楼式的楼房。原高9层,现存7层。后来米拉日巴的门徒众多,逐步形成了遍布全藏的噶举教派,桑噶方托寺也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寺。寺里藏有古本手抄经卷,颇为珍贵。……[详细]
色卡古托寺(赛卡古托寺)
  色卡古托寺位于洛扎县色乡所在地,距今有900多年历史,距县城43公里,占地面积4700多平方米,坐东朝西,海拔3700米,原为噶举派寺院,后改宗格鲁派。该寺主供佛为释迦牟尼和玛尔巴大译师,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赛卡古托寺以一座宫殿为标志,这座宫殿外观方正、高达九层,因此而得名“赛卡古托”(“赛”意为公子,“卡”意为堡,“古托”意为“九层”),也称“九层公子堡(塔)”。寺内现存大量壁画,其中以西藏四大绘画家之一门当画派祖师门拉顿珠嘉措(唐卡鼻祖)所画的玛尔巴大译师及米拉热巴尊者的画像等壁画最为珍贵。还有噶举派大学者巴俄·祖拉陈哇等人的手迹。壁画从年代上看早晚不一,主要保存在赛卡古托古堡、杜康大殿的经堂和佛殿、密宗殿、江久拉康、拉玛拉康等建筑中。寺内还珍藏有大量吐……[详细]
恰嘎曲德寺
  恰嘎曲德寺位于桑日县绒乡境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于16世纪末,属格鲁派。为受第三世0-旨意而兴建的格鲁派寺院。寺内壁画众多,题材广泛。现僧舍已毁,主殿保存较好。……[详细]
364、藏扎寺
藏扎寺
  在康马县境内,位于乃宁乡藏札村。由阿旺顿珠于19世纪创建,为扎什伦布寺分寺,属格鲁派。坐北向南,主体建筑由大殿、经堂、佛殿、卓玛拉康、0神殿等组成,主供释迦牟尼和十六罗汉像;墙上遍绘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无量寿佛、观音、度母、金刚和阿底峡、宗喀巴人物壁画,非常精美。……[详细]
盐井天主教堂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国道214旁,占地面积6008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1858年由法国巴黎传教士邓得亮神父所建,藏式土木结构。盐井是西藏境内纳西族聚集之地,当地有趣的文化现象是:外来的纳西族都信奉藏传佛教,而土生藏族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盐井也是著名的盛产井盐之地,已有千年的生产历史。澜沧江两岸长近300米的狭长地带,绵延分布着从江边铺排到山上的数千块盐田。江边的数十口盐井蒸汽腾腾,井周雾气弥漫,走到井口,可见温热的盐水在深约五六米的井下向上鼓突,咕咕有声。淡绿色的盐池,雪白的盐田,与湛蓝的澜沧江水和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互相映衬,美不胜收。地址: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类型:教堂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免费……[详细]
多吉扎寺
  多吉扎寺在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北岸。16世纪末叶由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僧人扎西道杰兴建,为宁玛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与敏珠林寺齐名。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军队侵扰西藏期间,寺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颇罗鼐掌管西藏地方政权期间(1728—1747年)又加以重修。地址:山南市贡嘎县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白玛曲林寺
  白玛曲林寺,在日喀则地区之萨迦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雄玛乡的吉龙村,寺庙坐落在苏日山南麓,海拔4090米。白玛曲林寺建于7世纪,为松赞干布时期兴建的寺庙之一,始名“耐玛祖拉康”。8世纪,莲花生大师也曾在此修行。19世纪时,由强巴朗杰对该寺进行过全面修葺和扩建。强巴朗杰系萨迦县赛地方人,为一苦行僧,以在深山幽洞中静修而闻名,是宁玛派的掘-,精通医学,40岁时主持寺庙,87岁圆寂。后由弟子罗桑群沛继任堪布,罗桑群沛系萨迦县雄玛乡德萨村人,学识广博,精通宗教哲理,任职期间扩建了该寺。始奉宁玛派,后改宗格鲁派。老大殿:由强巴朗杰创建。门向东,高二层。底层由前廊、经堂、佛殿三部分组成。前廊有柱2根,廊前壁画彩绘四大天王。经堂面积4柱,主供释迦牟尼佛及二弟子泥塑像,主尊高约1.8米;经书架上供放《甘珠……[详细]
368、扎加寺
扎加寺
  扎加寺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革吉镇,创建于1797年,距县城95千米,拉康建筑面积425平方米,占地面积3600万平方米,海拔4770米,方位:北纬31°53.292‘,东经81°13.355’,僧尼编制8人,现有僧尼8人。扎加寺全称“扎加传承丹杰林”。-第十四甲子初,因邦巴本多吉占堆和妻子索南措姆家庭不和。后索南措姆一心向佛,决心在邦巴部落建一座寺庙。经西藏地方政府同意,1797年,在第十四世噶玛巴提确多杰主持下,修建扎加寺。扎加寺的历代住持均由楚布寺派遣,任期3~4年,新住持上任时,楚布寺随同住持派一名僧官、管家及4名僧人。……[详细]
拉萨清真大寺
  介 绍 从著名的拉萨八廓街往东走百余米,在拉萨旧城东南河坝林回族聚居区的东孜苏路6号,有一座伊斯兰教堂,顶端饰有弯月,教堂大门上端用阿拉伯文、藏文、汉文写有“西藏拉萨清真大寺”的字样,清真大寺礼拜殿敞厅内悬挂有“清真古教”匾额。 整个清真大寺采用伊斯兰教习用的花草纹图作装饰,蓝色作基调,带给人们一种浓郁的宗教特色与地方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审美感知。拉萨人习惯地把拉萨回民分成两类,一类称为八廓卡奇,他们大多居住在八廓街做生意;另一类称为河坝林卡奇,也就是今天聚居在拉萨旧城东南的回民。“卡奇”一词,在藏语中指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他们大部分聚居在清真大寺周围,群体意识十分强烈。  餐 饮/住 宿/购 物 清真大寺附近的清真饭店非常集中,且口味正宗。  交 通 从市中心可步行前往。 西藏拉萨……[详细]
370、杰堆寺
杰堆寺
  杰堆寺杰堆寺在林周县境内,位于措堆乡拉康村旁。于1012年由尚那囊多杰旺秋创建。其布局为一方形封闭式庭院,殿内壁画遍布,属晚期格鲁派风格。院内东侧寺碑立于1240年,系当年入藏的蒙古军队为毁寺之罪孽,把此庙重新加以修葺,为表忏悔之意而立此碑。碑文为“劝导世人崇信佛法,习经中观,集利益广众之计,取分内之造化。杰堆寺中的造像碑杰堆寺有一通造像碑,碑为青灰色石质,顶呈形,两侧及背面规矩平整,底部向前凸出,雕凿成覆莲,既是像座作碑座,通高1.38米,宽0.95米,厚0.09米,座高0.2米,宽0.米,座长与碑宽相同。全碑只有正面造像,中央主尊为强巴佛,1.16米,柱状高宝髻,顶有花蕾,髻中央雕有一塔,细眉慧眼,面清秀,饼状耳环,裸上身,搭飘带,以项链、臂钏、手镯等为饰,下螺纹短裙,扎腰带,右手当胸,……[详细]
371、色结寺
色结寺
  色结寺在日喀则谢通门县境内,位于塔丁乡乃囊村的东日嘉山顶,属苯教寺庙,建于1179年,由辛顿·益西洛卓创建。原有大殿、康巴扎仓、白巴扎仓、温丁拉康、冲钦、世袭殿、德丹雍仲康萨、孜颇章等建筑。大殿高3层,经堂16柱,主供辛饶米保鎏金铜像,高达2层楼,四壁满绘本·丹巴辛饶传记;殿内藏有用金银粉书写的《甘珠尔》、《丹朱尔》各一套乃历任堪布灵塔20余座。康巴扎仓高2层,经堂10柱,是云南、则Il、藏东康区苯僧的学经之地,主供鎏金铜质的本·丹巴辛饶等身塑像及8座灵塔。白巴扎仓高2层,经堂12柱,主供尊胜母、洽玛、本·丹巴辛饶鎏金铜像;四壁绘干尊祖师像。温丁拉康高1层,有立柱4根,主供第一至八任堪布鎏金铜像等。孜拉颇章是堪布、高僧的宫邮。“文革”中惨遭破坏,1985年修复了温丁拉康,其内文物有措东觉0神……[详细]
尼阿底遗址
  尼阿底(NwyaDevu)遗址位于西藏北部羌塘高原申扎县,海拔4600米,距最近的城市拉萨和那曲将近300公里,是一处规模宏大、石制品分布密集、地层堆积连续的旧石器时代旷野代遗址。2018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该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考古人员在遗址中收集了大量石制品,包括石叶、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锥等,推测可以用于采集果实、逐猎野兽、肢解动物、加工皮革等。尼阿底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具有鲜明的石叶技术特征。所谓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独特的工具制作技术,具有“预制石核—定向剥片—系统加工”等固定的操作……[详细]
贡巴孜寺
  贡巴孜寺,在山南地区错那县(县城距泽当211公里)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南错那乡夏日村产侧的山坡上,东距县城约1公里,海拔4360米。贡巴孜寺始建于1420年,创寺人为门巴族-丹巴嘉措(邦钦学布赞村人),前后传承十五代-。贡巴孜寺原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20米),规模宏大。各建筑群依山势起伏由南至北呈梯装伸展,外围有高大的院墙,用片石叠砌,平面呈不规则梯形,北窄南宽,墙体高2~2.5米,厚0.6~1米;围墙的东、南、西、北三面门道,现存东、南、西三面门道,其中南面为寺庙正门,砌有东西向的数级石阶,宽约4米。贡巴孜寺由南向北由三组建筑群构成寺庙的主体:第一组建筑由前庭、曲康、绒康(伙房)等构成。其中曲康面积为4柱,内供各0神像;第二组建筑紧邻前庭之北侧,由杜康(-堂)……[详细]
374、边坝寺
边坝寺
  边坝寺边坝寺,位于边坝乡夏林村。始建于元代,曾为边坝宗政府驻地。历史上僧人定员2500人,规模宏大。景点位置303省道……[详细]
375、楚布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布寺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之主寺。亦称磋卜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由塔布拉杰弟子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修建。楚布寺海拔4300米,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西北的楚布河上游,距拉萨西郊70公里。楚布寺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以大殿为中心进行分布,共包括经堂、佛堂、0殿、佛学院、密宗修习院、-私邸及僧舍等,正在修复建设中的还有较具规模的讲经台等建筑。楚布寺拥有大量稀世文物,包括江浦寺建寺碑,现位于楚布寺大殿内,高约两米半,宽约半米,上刻古藏文,该碑对研究吐蕃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空住佛,楚布寺镇寺之宝,也是第八世噶玛巴为纪念其上师而塑造的银像。此外,玛恰噶拉石刻塑像、米拉日巴曾用过的钵、都松钦巴的僧帽等都是楚布寺弥足珍贵的宝物。环抱着楚布寺的吉钦波神山上也有一系列著名景点,如-台、静修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