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中区旅游

吴中区文物古迹介绍

叶圣陶墓及执教处旧址
  叶圣陶先生墓园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古镇景区叶圣陶纪念馆西北。1988年12月18日,长子叶至善及其亲朋护送叶圣陶部分骨灰至苏州甪直,安放在石棺中。墓园坐西朝东,墓台高1米,长11米,宽10米,碑墙高3米,宽5米,全部由花岗石建成。碑墙上镌刻赵朴初题书“叶圣陶先生墓”六个鎏金大字。叶圣陶的骨灰储放在墓台正中的石棺内。碑墙上方和墓台四周的石栏柱以及台墀上都雕有桃花、李花和万年青图案。2019年3月,叶圣陶墓及执教处旧址一并被省政府列入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2、蒯祥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蒯祥墓
  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香山帮”匠人的鼻祖蒯祥墓,在吴县胥口乡渔帆村南。墓坐北朝南,面向太湖,右前方立有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朱祁镇赐给他祖父蒯明思、祖母顾氏的“奉天诰命碑”。蒯祥死后,归葬祖茔。蒯祥于明永乐年间参加北京城九门、两宫的建筑,正统中又领导过重建三大殿以及五府、六部衙署的工程。京城中文武诸司的营建,也都出于他的擘划,明代故宫的鸟瞰图上,甚至把蒯祥的像都画在上面。对于蒯祥的建筑技艺,当时就有极高的评价。同行叹为“鬼斧神工”、“违其教者,辄不称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呼之”。蒯祥晚年还经手建造过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到宪宗成化年间,他已八十多岁,仍执技供奉,享受从一品的俸禄,保持着“活鲁班”的称号。1963年,补立“蒯祥之墓”碑于墓前左侧。现墓地约20平方米,圆砌石坎,水泥封顶,冢高1……[详细]
143、凝德堂
凝德堂
  凝德堂位于苏州市东山镇翁巷。宅由席姓转买给严姓。原宅主何人,始建何时,不见资料。从遗址看,为明代建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宅原规模较大。主轴上有墙门、大厅、住楼,左右各有厢房或边楼,侧边有备弄,附有花园、客厅、小楼等建筑,今仅存门屋、二门和大厅三座建筑。门屋面阔三间,附有耳房,进深七檩,前后带廓。二门位于门屋与大厅之间,实为院门。二边做有磨砖院墙封隔前后,门宽3.5公尺,进深2.6公尺,硬山顶,山面加有博风装饰。外形为木构牌坊形式。门柱下置枕石一对,制作精美,当地称这种门坊为“福寿墙门”。柱顶间复以木枋,架一斗六升斗拱三垛,柱身前后用斜撑支托出跳深远的瓦檐,称“雀宿檐”。木件制作精巧,加有木雕装饰,是研究明代木雕艺术的珍贵实物。大厅面阔三间13.05公尺,进深七檩前后带廓1……[详细]
144、瑞蔼堂
瑞蔼堂
  瑞蔼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殿新村,是一座中型规模的古宅,其年代尚无资料可查,仅知晚清时曾大修过一次。建筑特点、装饰纹样及手法来看,基本是明代的遗构。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宅有门屋、大厅和住楼三进,两侧左右厢房,每进间隔有天井,并用院墙封围成院落。正中有院门贯通前后,正轴一侧附加“备弄”纵联里外,成为日常生活交通道。今存住宅楼和二组砖雕门楼(院门)和照壁。住宅楼,面阔三间带耳房,宽19.51公尺,进深七檩前后置廓。楼面深度小于底层半步架,左右厢楼反而悬出半步架,为同类建筑中少有。在结构上与其他明代、明式建筑一样具有时代特牲,如柱下多用木礩础,柱顶做卷杀,顶大斗架层层梁架,上下梁间用斗和荷叶墩承托。山面脊檩下用垂拱出跳交接,其他檩下均用长条替木(长儿),梁做月梁形,梁面两端刻有钩……[详细]
145、怀荫堂
怀荫堂
  怀荫堂位于苏州东山杨湾镇。该堂的创建年代及其当时房主的姓氏均不可考,但整个建筑风格与“秋官第”瑞云楼相近,体现了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现还剩一进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其中包括:门楼、三间住宅楼和左右对称的厢屋等等。整个建筑布局极为紧凑。门楼:为结构简洁的皮条脊门楼,砖刻朴素无华,规制小而低矮。门楼上边有小巧的照壁。除框柱边饰外,已改为混水做法。照壁下有类似“圭脚”形式的砖雕一条,花纹分为三组,中间一组较长,两端较短,为折枝灵芝花形,砖刻线条深而流畅。楼屋是该建筑精华的所在。该楼面阔三间,进深七檩。通进深7米;梁架为抬梁式。明间与暗间之间一缝,施金柱两根。金柱下有扁鼓形木础,用材较粗壮,上端有收分,柱头带“卷杀”,置座斗,并出丁头拱,承托四椽栿,上架金檩,设有“山雾云”护脊。整个结构非常稳固。山……[详细]
146、熙庆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熙庆堂
  熙庆堂熙庆堂位于东山杨湾镇。原有门厅、大厅、门楼、前楼、后楼及附房等建筑组成。现还剩建筑年代较晚的前楼,砖雕门楼和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后楼等建筑,楼内居住着18户居民。门楼:比较高宏,砖木结构,哺鸡脊。做法精细,定盘枋和斗盘方上贴做细方砖,雕刻变体如意头纹,转折都成直角,线条都用直线。枋下的“垂云”,也为直线如意云纹。中间原有带记年的门额(现字已被铲平,不可辩认)。兜方中饰“八宝”图案。后楼是该堂现存建筑的重点。平面:通面阔17.40米,五间。通进深8.50米,楼下前廊深1.80米,明间前施踏步一级。后廊深1.20米,明间后廊设楼梯,楼上前廊深1.10米。楼下各间之间均立墙隔断,楼上明,次间一统三间,梢间以板壁隔断,单独成间。梁架:明间左右两缝为抬梁式。金柱上施座斗,丁头拱承四椽栿并饰有“官帽……[详细]
楠木厅及石雕艺术品
  楠木厅位于东山镇中心,厅名念勤堂,原属宋姓所有,全宅以厅历史最早,惜无文献记载,不知确建年代。从其形制可称明代建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厅均用楠木为材,故又称“楠木厅”。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8.12米,前轩后廊,平面呈矩形。外观为二坡硬山顶,山面墙顶饰以博风装饰。屋面坡度平缓,立于台庭之上,施石踏级二步,整个建筑稳重又壮丽。檐柱做抹角方形,下置青石仿木柱础,称“提灯形”,其他均做园形直柱,鼓形石础柱下用木櫍,柱头做卷杀复盆形。梁多做月梁,梁架、柱、檩间的搭接处多置大斗或加斗拱,或大梁下置木雕荷叶墩及驼峰。六架梁下两端用垫木和斗拱承托,拱首左右横出木雕透空花板,脊檩两端加有三角形木雕山雾云以作梁上装饰,在檩正中绘有包袱锦的彩图,色调温和,纹祥朴实。院内收藏一批从镇内各处搜集……[详细]
148、遂高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遂高堂
  遂高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横金桥。原是明代隐士王铨的住宅。王铨,字秉之,东山人。曾被选为杭州府经历,但他不愿做官,不去赴任。时其兄王鏊在京任职致词给他,其中有“输与伊人一着高”之句,遂将第宅命名为遂高堂。原有东望楼、远宣堂、遂高堂等多幢建筑,现剩布局于一条纵轴线上的门楼、遂高堂大厅和后楼等建筑。门楼为砖石建造。门框上方,以手-形的砖雕件出跳,并叠涩刨有枭混线的砖数层。上做花边滴水屋檐和细巧的皮条脊。照墙浑水做,上方部饰有类似“盘肠”的菱形纹和“笔锭”图案。大厅面阔五间17.1米,进深8.2米,各间面阔分别为:明间3.8米,次间3.2米,梢间3.45米。通进深8.2米。其中前廓深2米,前后金柱间距离4.7米,后廓深1.5米,后廓一通五间,前廓仅明、次间有,梢间分别单独隔成一室。明间和……[详细]
桃树里某宅
  桃树里某宅位于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含山107号,年代为明末清初。2019年8月23日,桃树里某宅被公布为苏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郭新河遗址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郭巷公社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在中部地区开挖了一条全长4.63公里的南北向主干河道,取名郭新河。开挖中,大批埋藏地下数千年的文化遗物重见天日,证明这里原先是一个古人类文化遗址。后来这一遗址被命名为“郭新河遗址”。1987年,文物部门通过对遗址的全面复查,发现郭新河两岸暴露的文化层堆积厚度超过1.5米,采集到石器、陶器200余件、片,其中石器有斧、凿,陶器有鼎、壶、罐、钵及原始瓷器盖、碗等。根据陶器的质地、纹饰、器形,文物部门认为,该遗址文化层堆积的时代最早可追溯到5300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1997年7月28日,郭新河遗址被列为吴县市文物保护单位(吴县撤县设区后转为苏州市文保单位)。1999年10月,配合苏嘉杭高速公路的建设,苏州博物馆、吴县文管会联合对这里进行了考古调查、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