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大理市旅游

大理市文物古迹介绍

61、圣源寺
圣源寺
  圣源寺位于大理喜洲镇庆洞村西面,距离古城20千米,是规模较大的佛教建筑群,始建于隋朝末年,后经多次重修。寺院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大殿,北面是神都,南面是观音阁。大殿从前供奉的“三世佛”现已不复存在,神都供奉财神、六畜王以及求子嗣的地方,香火极为旺盛。大理有名的“绕三灵”就是以“神都”为中心开展的,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在24日这一天到达神都。人们在庙前通宵达旦狂舞或对歌,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据说,这个节日从南诏时起便一直延续至今。交通:可乘下关开往喜洲、洱源方向的班车,在卓邑水库下车,下车后还需步行约1小时左右,也可乘出租车前往。云南大理……[详细]
大理老君殿
  老君殿又叫青霞观或青微观,是巍宝山上主要的道观。因与太上老君点化细奴罗的传说有关,因而是巍宝山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殿宇。殿宇初为湖北武当山全真道人沈妙章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修建,清同治年间东厢房毁于兵乱,光绪年间曾进行过复修。80年代以来,陆续进行过多次整修。殿内供奉着太上老君、准提道人和老君的十大弟子。原太上老君为铜像,栩栩如生,高一丈多,文革中被毁,今塑像为泥塑像。老君殿为三进两院式的格局,规模宏大,建筑艺术精湛。尤其是大厅建筑最为奇绝,大厅高居于坚固的砖石垛上,出阁架斗,飞檐啄地云。殿内存有“片石含青”的匾额,既集太上老君点化细奴逻的传说故事,又集殿宇四周郁然生秀、林木青翠的景观,堪称佳匾。彝族民间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点化南诏始祖细奴逻,今天巍宝山中的“老君打坐石”、“老君撑……[详细]
大理巡山殿
  巡山殿又名南诏土主庙,是巍宝山前新村彝族的祖庙。解放前,殿内曾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彝族祖先名单,第一名为南诏始祖细奴逻,接下去是南诏各代王侯和前新村各家的祖先。巍宝山附近有许多处土主庙,但以这里的土主庙最有名气。巡山殿是巍宝山较早的殿宇之一。最初建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南诏第三代王盛逻皮时期,以后多次复修。清咸同年间毁于兵乱。光绪年间再次修复,由过厅、厢房、大殿组成。现今殿宇1980年后多次修复。大殿内祀南诏始祖细奴逻。塑像头戴高筒王冠,身穿圆领宽袖长袍,神态庄严。左右塑一文一武两侍者,文官为波罗旁,武将为郭郡矣,都身穿彝族服饰。过厅内供奉着唐建宁(今红岩)国王张乐进求女儿细奴逻的妻子,俗称三公主。“土主”是彝族祖先崇拜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为本民族或家族的保护神。相传,细奴罗夫妇在巍……[详细]
大理万人冢
  大理万人冢位于下关老市中心的万人冢,是安葬唐天宝之战剑南留候李宓及阵之将士的大型墓冢,墓冢呈圆型上包,两层基石全部用青麻石砌成,四面围着两道大理石围栏,占地约360平方米,墓冢前立着刻有"大唐天宝战士冢"的大理石墓碑。明云南点兵官邓子龙为其题诗云:"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并刻成石碑立于墓前,1986年对古墓冢进行了修复,整个天宝公园沉浸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详细]
大理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洱海东边玉案山南部山顶上。通往观音阁的路很陡,在拐弯处凸现出观音基座数十丈高的笔直挡墙。这挡墙全用海东著名的呈立方体的"五面石"砌成。观音阁分上下两层,采用白族民间传统的亭阁建筑形成。双脚盘曲、端坐于莲台的观音像、塑子第二层、玉颜生辉、慈眉可人。这儿香火很旺,每年火把节更有来自附近各村的船家前来聚合,叩拜观音。观音阁最妙的去处在楼上的回廊。在此,向东可眺望向阳村和塔村间的港湾,那如林的帆樯,象枝枝巨笔,抒写出洱海渔家水上实力和豪迈的情怀。转身向西,则见海水澹澹。波光闪闪,白帆点点,鸥鸟群群,整座建筑恍若浮于海心。它活脱脱就是飞至海上的篷莱仙境。……[详细]
银梭岛遗址
  大理银梭岛位于大理洱海东南,面积23300平方米,遗址分布于岛的北部,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遗址中心区文化堆积保存较好,最厚处达6.8米。遗址的中、上层堆积中含有大量的螺壳和遗物,现场对螺壳的采样和统计发现,大部分的螺壳尾部被人敲打过,以便于食用。出土大量遗物,其中以陶片最多,约有30吨,根据颜色和质地,陶器可分为夹砂橙红陶、黄陶、夹砂灰陶等。通过细筛筛选,获取了大量的小动物骨骼和小件器物等,编号小件器物多达14000余件,可分为陶、石、骨、牙、蚌、玉、铜器七大类,以陶器、青铜器、石器等最引人注目。青铜器中,锻打的青铜鱼钩制作精美。另外,还清理出石墙、柱洞、灰坑、火堆、水沟、墓葬等遗迹……[详细]
大理龙潭殿
  巍宝山文昌宫,俗称龙潭殿。龙潭殿位于巍宝山前山,是前山的中心殿宇。传说龙潭殿始建于汉代,初期是当地的土著民族祭祀龙的地方。清初成为道家的道观,有关圣殿(二殿)、魁星阁、金甲殿、文昌殿(大殿)等建筑,供奉有关圣帝君、文昌帝君等神。龙潭殿以“龙池秋月”的景色和《松下踏歌图》而闻名。在关圣殿和文昌殿之间由地下泉水汇聚为一池潭,称为龙池或龙潭。池中有个六角形的亭阁,叫“文龙亭”,亭子的两旁有拱桥相连,水池的四周镶有雕花大理石栏杆,池旁杨柳依依,池水清澈如镜,环境清幽。每逢月明之夜,月光洒在水池中,清丽无比,被称为“龙池秋月”的美景。古人曾赋诗道:“草草横塘一镜开,碧开青晓见楼台;夜凉风度钟声静,恐有蛟龙出洞来。”《松下踏歌图》绘制在文昌宫文龙亭右侧桥墩的石灰墙上,下部分因水浸蚀已有些模糊。画面宽约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