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涟源市旅游

涟源市文物古迹介绍

黄婉梨墓
  黄婉梨墓位于市湖泉乡俞家园。墓围内径4米,中竖1米多高的石碑。上刻“江南黄婉梨墓”六字,两旁刻有“忍痛雪仇女中侠,留离表墓国之光”的对联,周围有石围墙,墓门两边竖有石柱。离墓30米处建有高3.3米,宽1.67米的纪念石碑,刻有黄女生平及自绝诗。据碑刻记载,黄婉梨,名淑华,原系江苏江宁县人,小时随父读书,深明事理。1864年,曾国荃率军攻破南京,部下一班乱兵闯至黄家,将她两个哥哥、母亲、弟弟和嫂嫂先后杀死,剩下黄淑华一人,被人掳掠,强迫成婚,黄拒不应允。行至涟源湖泉乡关桥村,她缝合周身衣服,腰系帛诗十首,用计药杀两个仇人,然后悬梁自缢。死时年仅十七。后人为她不畏-的精神所感动,特修墓立碑为念。……[详细]
22、紫华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华庵
  “紫华庵”建于仙女峰峰顶,犹如仙台琼阁一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高5米,宽6米,全用料石砌成,面积约35平方米,两拱门成对称式,拱门上镌有双狮抢球图,圆弧正中刻太极图并两卦象,往上是“紫云峰”楷书石匾,再上有二龙戏珠石雕,樯脊再以鱼尾为翘,脊中镇“佛”印一枚,门旁有一水井,终年不涸。过山门即是紫华庵,由三小殿组成,第一殿砖木结构,再循三十七级石阶至第二殿,有石砌平台,平台上有一石雕龙柱,栩栩如生。再上三级台阶为第三殿,亦是料石建成,殿前石柱均用抱鼓石支撑,殿内供九天玄女塑像,三殿彼此呼应,在建筑上极其美观,加之四周林木茂盛,腊梅遍地,映衬得刹宇更加峋丽夺目。1951年、1965年,殿宇两次遭到严重破坏,三殿倾垮,唯山门保存完好。1996年,当地群众捐款鸠工庀材,在顶峰重修新宇:用料石砌4~……[详细]
23、药王殿
药王殿
  为纪念唐代名医孙思邈(581~680),唐初就开始兴建药王殿。旧址位于岳坪峰南簏30米处的马鞍山脊。后多次修葺,明代迁现址岳坪峰北坡。相传孙氏因治好了唐皇娘娘的病,被御封为“药王”。他为著《千金要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曾来龙山采药著书,写下部分书稿。孙思邈一登上龙山,就为这里漫山遍野的药材和美丽景色所吸引,他定居在龙山脚下一个村庄里,每天上山尝百草,采药方,潜心研究药学,为周围百姓除病解痛。一日,他上山采药,路遇一家出殡,一老妪悲痛欲绝。孙细观灵柩,见棺下尚有鲜血渗出,忙问老妇,死者何人何因。妇伤心地答道:“是我那苦命的女儿啊,没想到碰上难产!”孙又问:“死去多长时间了?”答“才几个时辰。”孙沉思片刻,对老妇说:“老婆婆,从棺木里渗出的血看,你女儿还有一丝救活的希望。”老妇喜出望外,忙叫……[详细]
李聚奎故居
  李聚奎故居位于今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故居坐北朝南,东西两端前后突出厢房,呈对称长五间形制,砖木结构,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共有1厅(堂)12房,另有猪舍、牛栏、柴房等杂房。条石为基,青瓦为盖。正堂屋设木制神龛和鼓楼。故居现保存较好的是正堂屋和东边“田”字形房舍。西边及前后突出的厢房、杂房均被拆毁,仅存条石基础。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5、卧云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云亭
  卧云亭位于涟源市斗笠山镇天井村大坳岭,始建于1905年,由娄星区万宝镇晚清先贤邓起玉捐资修建。相传,邓起玉自幼家境贫寒,16岁去安化县东坪谋生,从老家娄底万宝洞冲湾出发,4天400多里路,身无分文,和他一起出发上路的只有随身的三个桐叶皱粑。途径大坳岭,邓起玉吃了一点皱粑充饥,没有水喝,因劳累在路旁的大石板上睡着了,醒来后,他看到此地山高路险,荒无人烟,和路过的樵夫闲谈时说道:“我刚才梦见发了财,若真的发了财,我一定要到这里修一座茶亭,供过往客商喝茶歇息。”并在旁边的总管庙祈求菩萨保佑。几年后,邓起玉美梦成真不忘当年之诺,1905年捐巨资在当初做梦的地方修建了卧云亭,于是“三个桐叶皱粑上东坪”的故事,至今仍在万宝洞冲湾一带流传。卧云亭所处之处,是湘安古道行旅的必经之路,绵延数十里青石板路,曾设……[详细]
红旗居民点
  红旗居民点(共产主义示范村)位于湖南省涟源市山甲乡玉屏村,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墙上到处写着毛主义语录,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同类建筑全国都十分少见,文物价值极高。 4500平方米。共6栋平行的平房。1958年涟源县红旗公社拆除300多间正屋、40多间堂屋建集体宿舍和公共食堂,与次年底完工。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共6栋平行的平房,每栋有12根廊柱,24间房,20间同样大小的房子左右对称结构分布,4间较大的房子是办公室和会议室,房屋正中是一条笔直的过道。整个居民点共144间房,结构整齐划一。……[详细]
扶田庵古寺
  扶田庵古寺古寺位于伏口镇伏口村境内,坐落于伏口镇政府所在地西南面的镇南山半山腰之中,前靠归水河和国道207线以及正准备动工的二广高速,面对狮子山,背依湄江胜地,左邻梅城古镇,右靠涟源新城,始建于明朝初年,内供24位诸天佛祖,关圣帝君,观音圣母,乾隆三十六年,幸得复修,增其旧制。此后善男信女尽皆朝拜,香火愈盛,声名远播。1917年,毛泽东游学伏口,与罗驭雄、罗卓雄、罗宗翰等几位同学曾到此探古寻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