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文物古迹介绍

181、高峰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峰桥
  高峰桥位于福州府城西门外陆庄河上,北通柴巷,南连高峰里。桥为石构平梁桥,长13.90米,宽3.64米,跨度7.50米,桥面直铺七条石坂。桥栏杆由四对望柱和六块石栏板组成,栏板长1.80米,上浮雕仙鹤、鲤鱼、麒麟、花草等图案。桥的两端有石台阶,南端四级,北端八级。桥的西侧南岸有一株古榕,向河中心倾斜,其一枝气生根飘落北岸并扎根生长,形成“脚跨河两岸、身在河中央”的奇观,俗称“人字榕”。树下建一亭,供奉玄帝(真武),由欧漤书额“怀里阁”,对联云:“高坚奇榕通西涧,峰横古桥连湖堤”。桥西侧北岸建有六角小亭,名高峰亭。桥东侧河面现为附近居民搭建为户外活动平台,平台东河岸有古榕一株。平台靠南岸原有小瘟神庙一座(已被拆毁),对联云:“顽石立桥往来男女客,奇榕张口吞吐古今船”,形象地描述了高峰桥与人字榕的……[详细]
福州法海寺
  现存的法海寺位于于山北麓罗山,座南朝北,沿中轴线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山门砖砌门楼,为近年建。首进天王殿,面阔三间,石柱上接木抬梁屋架,单檐悬山顶。左右各带一附楼,为过街楼通道。殿前为停车场。二进为正殿大雄宝殿,面阔三间,石柱上接木抬梁屋架,单檐歇山顶。左右各带一单间附殿,左右抄手游廊。庭院满铺石板,陈列盆栽花木。法海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西元945年),初名兴福院,宋大中祥符年间(西元1008-1016)改名法海寺。政和七年(西元1117)改作道观神霄宫,南宋建炎元年(西元1127年)又恢复为法海寺。明嘉靖初(西元1522年)被豪强占为私人别墅,万历二十七年(西元1549年)僧悟空又恢复原寺。……[详细]
183、馆驿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驿桥
  馆驿桥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衣锦坊西口,原五代罗城大壕上。为单孔石拱桥。桥长7.00米,宽5.05米,桥面由六块石板连成。北侧桥栏板刻“馆驿桥”,南侧刻“道光戊戌年建”,有仰莲望柱4对。五代时桥跨罗城大濠。原名车-桥,先为木桥。明成化十四年(西元1478年)改为石桥。因桥可通三山驿,故名馆驿桥,俗名驿前桥。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春,七十叟里人雨村重建,再改为石拱桥。1985年修建道路,桥面覆盖混凝土。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关水闸
  西关水闸位于福州市环城路北段。元至元三十年(1294年)建。福建省--局北侧桥旁。闸高4.45米,宽0.6米,闸槽旁刻“时大元至元三十岁次甲午十一月丁丑吉日福建行省宫高兴等亲造。”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5、安泰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泰桥
  安泰桥唐天复元年(901),王审知筑罗城,南扩至利涉门,在门外护城壕建利涉门桥,后名安泰桥。石拱桥,单孔,跨11米,宽6米。桥岸均用规整条石砌建。《榕城景物考》载:“唐天复初,利涉门为罗城南关,人烟锈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阴榕叶0-。”宋宣和年间(1119-1125),陆藻任福州太守时,在桥上建一亭,不久圮。今桥面拓宽10米,用水泥覆盖,石桥原构仍在其下。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6、金斗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斗桥
  金斗桥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儒坊西口,是联接仓门街、通湖路的通道。桥为石结构,总长10.2米,桥宽3.7米,跨度为4.7米。桥面由四条长5.4米、宽0.75米、厚0.20米石板条铺成。桥东向有台阶七级,西向八级。望柱6根,栏板4块,栏板上有石刻“古金斗桥”。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福州观音桥
  观音桥在福州市鼓楼区西门安泰河与文藻河(即大航桥河残留)交汇口西。北通文藻北路,南接驿里。旧名虹桥,据《榕城考古略》载:因桥旁祀有观音大士,故名观音桥。单孔石拱桥,桥长8.50米,宽5.10米,跨度5.00米。桥面横铺石板15块,南端石阶四级,北端两级。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板六块(长度为2.4米和1.41米两种)。在西侧中间一块栏板上,刻“观音桥”三字,字径达0.39米;东侧栏板刻“明成化丁酉年(1477)建造”。桥上望柱4对,柱头刻仰莲,高0.85米。根据桥柱题刻,桥建于明成化十三年(西元1477年)。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和光绪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各重修一次。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光禄吟台
  光禄吟台光禄吟台又称“玉尺山”,福州名胜,位于鼓楼区光禄坊8号光禄坊东北口,宋代法祥院遗址。宋熙宁三年,光禄卿、福州太守程师孟常游此,篆“光禄吟台”。清时,林则徐在此放鹤,“同光派”福建代表人物陈衍、郑孝胥、林纾等也常在此聚会作诗。光禄坊内的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它集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保留有清代曲池、石桥、小亭等景观,并有宋至民国十余段摩崖题刻,为游客观览之地,文人雅士集聚之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物价值。光禄吟台原为宋代发祥院旧址,宋熙宁三年(1070)程师孟以光禄大夫知福州,公余到寺院中游览、吟诗。寺僧为此镌刻“光禄吟台”于岩壁上。现存摩崖石刻:(1)曾仰丰诗刻;(2)程师孟属记;(3)侯荫培题名;(4)光禄吟台榜书;(5)闽山榜书;(6)吴弦榜书;(7)胡□□榜书;(8)……[详细]
福州中山堂
  福州中山堂年代:1912年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23号简介:原为明、清时期贡院“至公堂”,清光绪三十年(1904)改建为中西合璧式会堂。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在此接见学生代表,向福建军政界发表重要演讲。1932年为纪念孙中山,改称“中山堂”。建筑平面呈矩形,占地1600平方米,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局部二层,内有过厅、中央大堂、大小配房近20间。由主楼与会堂、厢房组成。前主楼两层,立面宽十一开间,中央五开间略微内凹,三间罗马式门廊。上部歇山屋顶小青瓦屋面。主楼后为大会堂,内有八根楠木立柱,顶棚彩绘。会堂左右为两列厢房。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记为“始建于清道光七年”,存疑)。宣统三年(1911)在同盟会的努力及福建谘议局的配合下,孙道仁举兵起……[详细]
福州燕桥
  燕桥位于福州市水部土山,在龙华桥北侧。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为单孔石构,廊屋式平梁桥。桥高3米,长5.5米,宽2.6米,南北走向。廊屋为单檐悬山顶,屋檐南北各嵌有青石匾额,镌刻“古迹燕桥”四字,下题:“清咸丰己未孟冬修建”。这是一座典型的福州式的亭桥,坐落于水部琼东河支流与琼东河的交叉口。桥面是小型的石梁桥,精彩之处是桥上盖的路亭,小巧的红砖风火墙,出入拱门,墙头叠涩,面朝琼东河方向为木栅栏,配合上石板路,桥畔的一棵老树,是福州特色水乡的典型景致。可惜于2000年左右毁于拆迁,建设了燕桥温泉苑。燕桥作为鼓楼区的文物点,悄无声息地被开发商拆毁,是福州文物命运的一个缩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