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罗源县旅游

罗源县文物古迹介绍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座落中房镇乾溪村,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原南宋嘉熙三年(1239)苏十五世孙陈庆封“都统伏魔太尉”,改名陈太尉宫。整座建筑由正偏殿、戏台、宫门组成,支承构件为拱斗叠接,是江南仅存完好的,融宋、明、清三朝风格的一座木结构古建筑,系省级文物。……[详细]
罗源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罗源县城南郊的莲花山腰,进深三楹,依山而筑,渐次升高,沿中轴线为山门、天王殿、莲池、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大殿左侧为栖云洞,右侧为门房和香积厨。首进天王殿,三开间硬山顶,两边封火山墙。殿后有“泻露池”,即莲池,泉水从石壁涌出,池中栽种荷花,旁有题刻“清池皓月”。“莲峰月色”为罗源八景之首。第二进为大雄宝殿,单檐悬山顶,面宽五间,中央三间凹入为前廊。殿前两侧为钟鼓楼,殿旁边有客堂,为朱熹客居传学处,手书“南石古道”至今仍在,也称“文公书院”,“书室清幽”亦为罗源八景之一。客堂边隔拱形小石桥便是栖云洞。该洞为天然石洞,高约三米,口窄内宽,有许多不同朝代的题刻。洞内供奉观音及十八罗汉像,佛台上有石刻云:“住山比丘正心,谨募檀那壹拾玖位,各人舍钱七贯,制造观世音菩萨乙尊,并住世罗汉台拾捌……[详细]
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
  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位于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内。纪念碑于1984年建立,碑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题写。纪念碑为花岗石体,南面刻碑文,顶为红旗造型,东面和西面上部有红旗、五星造型。高约25米,花岗岩石基座。纪念墙为花岗岩石主体,高3米,长10米。中间嵌8块长50厘米宽80厘米的青禄石浮雕。纪念墙于2009年建立,以文字说明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1934年8月14日红军解放罗源城的历史画-卷。文字共分成9个部分,分别是:前言、战前会议、侦探敌情、西门开战、突破南门、主攻北门、全城解放、威震敌营、影响巨大,还配有攻打罗源城战斗经-过要图。文字记述的主要战斗经-过如下:1934年8月上旬,以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等同志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赣入闽。12日,先遣队进抵距离罗源城……[详细]
府前街天后宫
  府前街天后宫府前街天后宫位于罗源县凤山镇东门居委会府前街,宫原建在罗源南陈桥头阜俗宫东北。乾隆五年(1740),邑苏商将其移建于此,乾隆三十五年(1770)复建“梳妆楼”,乾隆五十八年(1793)再次重修。天后宫总面阔23米,进深72.5米,占地面积1667.5平方米,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依次由宫门、戏台、两庑、大堂、后殿及其上的梳妆楼组成。宫土木结构,硬山顶,主座面宽四柱三间16.5米,进深五柱四间14.1米。大堂斗拱结构是明代形制。神为兴化莆田都巡检愿季女。生五代末,少灵异,知休就咎(吉凶),室处三十年,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年二十九日升化(系指逝世)。累著灵验,航海者每遇风涛有祷必应。宣和四年(1122)立庙。,赐额曰“顺济宫”。绍兴二十五年(1155)封“崇福夫人”,绍熙元年……[详细]
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遗址
  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旧址位于罗源县白塔乡应德村。1930年,罗源人张瑞财经-中共连江-县委书记杨而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31年5月,罗源县党员人数发展到10多人,在应德成立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即罗源县第一个党支部。隶属中共连江-县委领导,由张瑞财担任党支部书记。1932年3月,改组为中共罗源县特别支部。9月底全县党员发展到30人,先后建立应德、飞竹、小善、沙坂等6个支部和4支游击队。12月,改组为中共罗源县工作委员会。1934年6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与连江-县委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把原-罗源、连江-2个工委合并成立中共连罗县委。9月底,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领导人叶飞决定连罗两县党组织分开,正式成立中共罗源县委,并组建独立营。1935年3月,全县苏区沦陷,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斗……[详细]
罗源龙华寺
  龙华寺位于起步镇杭山村后,罗邑第一高峰仙茅山脚下。为一组完整的四合院。正殿座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左侧有附屋两间,右侧有小披屋一间。正殿台阶上有石刻文字“××三年十一月主持明山谨题立。×南昌县望×先生李天旻仝男喜舍银××新修造明堂一完祈求子孙昌盛者”。左厢(书院)为两层三开间楼阁,建于民国三十六年。底层中厅设置圆形门,匾曰“客堂”;二层设置悬挑走马廊;屋顶为四坡顶小青瓦屋面。右厢两开间,单层双坡顶,可能建于1989年,前围墙及门亭建于1989年。老殿前为新建的大雄宝殿,五开间带回廊,重檐歇山顶,青灰色筒板瓦屋面,两侧为两层寮房。后唐长兴二年(西元931年)僧真翁始建,后废。元代杭山村民陈元朗捐资重建。后寺宇倾颓。明崇祯间(西元1628~1644年)陈上策与僧如宾重建。民国36年(公元……[详细]
栖云洞造像
  栖云洞造像位于福建省罗源县凤山南部、莲花山圣水寺侧。洞形如钟,占地36平方米,洞内明亮,绕石壁砌筑的石台上有石雕十八罗汉和观音坐像。石刻制作于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高者84厘米,低者75厘米,具有五代石刻风韵,是研究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有价值的实物资料。栖云洞为天然石洞,形如巨钟罩地,中有澄心井,高1.3~2.85米,方广37米内置石雕罗汉像18尊,围壁列坐,其中16尊为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刻,2尊为明代所补。此外,洞中还有一尊观音石雕。另有石雕观音造像1尊。造像高0.75~0.84米不等,形态各异,造型美观。洞壁尚存摩崖题刻9段,书法遒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6年栖云洞造像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源洪福寺
  洪福寺位于罗源县起步镇黄家湾村。寺为土木结构,依山而筑,从山门至后殿高差6.64米。今存山门及大殿为明隆庆建筑,前殿和后殿为清乾隆建筑,总面积1531平方米。大雄殿建于明隆庆六年(西元1572年),单檐歇山顶,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面积437平方米,藻井上还保存有明代彩画“丹凤朝阳”;台阶为辉绿石构造,上有双龙抢珠浮雕。宋咸平二年(西元999年),僧兴宗始建山门、大雄殿。明隆庆六年(西元1572年),僧无边重建山门、大殿;明崇祯十四年(西元1641年),僧普济建后殿。清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僧戒洪、戒因重修后殿。今存山门、前殿、大殿、后殿,1986年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
  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村。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建在城郊莲花山东麓,距城区中心3公里,占地约50亩。园内绿树林阴,苍松翠柏。建有革命烈士集中墓一座、革命烈士个人墓二十多座,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各一座,林可彝烈士纪念碑一座。还建有两层高的避雨观景亭两座,有旋转楼梯。纪念碑前建2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是举办各种革命纪念活动的场地。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后不断整修扩建。圆形墓室内,安放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62位英烈忠骨。其中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原-中共罗源县工委书记、乡苏维埃主席、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指战员、交通员以及1934年8月14日攻克罗源城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战员。……[详细]
林可彝故居
  林可彝故居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北大路52号,紧邻罗源北门旧城墙,为一两横两进的清代木结构民居,前后左右共四个天井。正厅穿斗式梁架,面宽六扇五间,披榭四扇,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建于清代,为罗源北门林氏家族所有,中共早期党员林可彝(1893—1928)便出生于此。民国17年(1928年),林氏家族的林瑞琦利用该宅厅堂开设美文照相馆,为罗源第一家照相馆。该建筑现为罗源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