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谢安薛梦雷墓
  谢安薛梦雷墓薛梦雷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谢安村,薛梦雷(1566-1611)字汝奋,福清人,隆庆辛未年进士,官至云南巡抚兼督川贵。墓占地约300平方米,南偏东10度。面宽12米,进深28米,封土内三室并列,均为石砌墓室,封土为三合土夯实,封土前立有方首墓碑,高1.25米,宽1.33米。三层墓埕,护臂为三合土夯制。墓道两侧立有石翁仲、石兽,并立有圆角方首神道碑,碑额竖刻“皇明”二字,双龙环抱。碑高3.67米,宽约1.13米,上刻楷体:“赐进士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敕巡抚云南兼督川贵赠工部左侍郎福唐鸣宇薛公偕配赠夫人林氏封夫人赵氏神道”。碑立于石鼋上。墓在文革-中毁去,现存墓室、墓志铭残片和神道碑。2001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墓葬形制提供实物……[详细]
樟岚上董桥
  樟岚上董桥上董桥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樟岚村上董自然村,始建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石构单孔平梁桥,北偏西30度。西北-东南走向。长13.6米,面宽2.05米。桥面用三块石板直铺而成。桥石砌桥墩高3.45米。桥面石梁上有“治平三年中元口口丙午随十一口口题”纪年铭文。该桥为了解当地建桥文化、建筑法式提供实物参考。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苍霞洲基督堂
  苍霞洲基督堂位于苍霞洲文通弄17号,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为红砖砌筑,单层带地下室,立面呈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风格(属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一种)。教堂正面朝东,主体为礼拜大厅,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式平面,可容纳1000人礼拜,木三角屋架,小青瓦屋面。教堂主立面朝西,立面三开间,中开间外观为两层,一层为石质尖券门,上有石质牌匾书“基督堂”;二层为三个相连的尖券窗,没有玫瑰窗;再上为简单的山花,山尖立十字架。两侧开间为三层高的塔楼,每层可见墙面均为三联哥特式尖券窗。礼拜大厅下为英式地下室,东段(十字两翼以前)为石墙,西段为砖墙;正面左下角嵌有奠基石碑,文曰“荣归上帝·1924年11月1日诸圣日奠基者恒会督约翰”。此外另有“示我周行”等题刻。屋顶后期有改造,从老照片上看,原为英式锤式屋架。苍霞……[详细]
964、林瀚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瀚墓
  林瀚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九曲山半山腰,为林瀚之墓。林瀚(1434-1519),闽县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墓原在福州城北玉泉山(俗称山头角)东南麓,1988年因建设需要,迁葬濂浦玉屏山麓,1996年因建高速公路,再次迁往九曲山山腰。原墓坐北向南,面宽8.6米,进深12.3米。墓坪与神道碑、翁仲、石兽已毁,墓室被盗。墓丘下有六个砖砌墓室,每两个墓室并列相连,呈“品”字形,林瀚及妻黄氏的墓室居中,左前侧和右前侧的墓室葬林瀚的三位侧室魏、王、朱氏。墓顶用三层条石叠砌,并用双重三合土夯筑而成。封门前竖一块高1.53米、宽2.67米、厚0.28米的圆首墓碑。碑中部浮雕一亭,柱子、筒瓦、瓦当、滴水、斗拱,形态逼真。亭中央刻“尚书林泉山公寿域大明正德七年(1512)壬申九月二十四日造”。亭下又浮雕……[详细]
965、白马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桥
  白马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义州街道白马河上,建于清末,为福州木帮商会集资建造。东西走向,石构平梁桥,三墩四孔,不等跨,墩船形,桥长74米,宽3米,望柱23对栏版22副,多次重修。民国33年(1944年),福州第二次沦陷,日军在此残酷屠杀百姓、污辱妇女,成为日本侵略福州的历史见证之一。……[详细]
万安千户所城
  万安千户所城城墙用花岗岩方石构筑,其周长1773米,高5.30米,上有女墙827个、警铺13座、敌楼18座、开东、西、南三城门,上皆建城楼。城三面环海,小而险固,西门城下港口可泊船舰。现仅存三段残墙,一处城门的门座,一处炮台。城内依山势铺设的石板街道南北逶迤。因其地势西南狭小、东北阔大,形如葫芦,故旧称“葫芦城”。据志载,当年石板街道两旁屋舍俨然,栉比鳞次,人丁兴旺,住户逾千。城内有祝圣寺、关圣殿和天后宫、文昌祠、观音阁、海潮庵等寺院,现寺殿多已不存,仅祝圣宝塔经历兵灾劫难和风雨剥蚀尚存。烽火台为覆斗形结构,用块石垒筑而成,顶部呈长方形造型,烽火台的烟墩高为5.0米,底座各边长约12米,顶部开口各边长约8米。顶部用于点火的灶坑长2.30米,宽0.65米,深0.50米。烽火台的烟墩只有东西侧石……[详细]
967、安泰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泰桥
  安泰桥唐天复元年(901),王审知筑罗城,南扩至利涉门,在门外护城壕建利涉门桥,后名安泰桥。石拱桥,单孔,跨11米,宽6米。桥岸均用规整条石砌建。《榕城景物考》载:“唐天复初,利涉门为罗城南关,人烟锈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阴榕叶0-。”宋宣和年间(1119-1125),陆藻任福州太守时,在桥上建一亭,不久圮。今桥面拓宽10米,用水泥覆盖,石桥原构仍在其下。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寿头陀寺
  万寿头陀寺也称万寿寺或头陀寺,原在福州市坞尾革新街。坐北朝南,正面为福州民间祠堂常用的屏风式牌楼墙;门内为主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九架梁,穿斗与抬梁结合式木构,硬山封火山墙。左右为观音阁、关帝殿,内供佛圣和王法助禅师塑像。寺旁原有大士、武圣两楼,今均废。元大德七年(西元1303年),福州万寿寺僧人法助请旨创造石桥。至治二年(西元1322年)大桥竣工,此时法助师已圆寂,民间为纪念法助师,以师生前所居万寿寺为桥名,曰万寿桥(仓山区文保单位,已被福州市政府拆毁,时任市委书记赵学敏),并于江边大桥附近创建头陀寺以为纪念。寺内立有《头陀寺法助禅师赞》碑,碑文日:“仁哉我师,功德堪思。台江观海,善愿心持。十方普渡,辛苦不辞,架桥叠石,再世成立。往来行旅,络绎奔驰。昔忧险阻,今乐坦夷。其利溥也,施及来兹。……[详细]
西关水闸
  西关水闸位于福州市环城路北段。元至元三十年(1294年)建。福建省--局北侧桥旁。闸高4.45米,宽0.6米,闸槽旁刻“时大元至元三十岁次甲午十一月丁丑吉日福建行省宫高兴等亲造。”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伯谅坊
  陈伯谅坊位于阳下乡西亭村,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陈伯谅,字执之,弘治十七年进士,官至御史,为两京学政提督。乡人为纪念其功而建牌坊。坊四柱三门,牌楼式高4米,宽3.8米,由优质花岗石精雕细琢构成,坊匾正面阴刻楷书“两京文衡”,背面阴刻楷书“恩封豸史”。1987年11月列为县级文保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