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乐清市旅游

乐清市文物古迹介绍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年代:唐—民国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位于雁荡山灵岩龙鼻洞。洞中摩崖分布在两壁最上层。以唐贞元十年(794)包举题名为最早。宋刻中7处有纪年,13处有干支纪年或题名,其中“沈括”二字尤为珍贵。元代1处,明代23处,清以来9处。另有宋以来碑刻7通。洞口岭旁巨石上镌“天开图画”四大字,为明代朱晦翁书。2019年10月7日,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乐清古桥群
  乐清古桥群位于乐清市白石街道、北白象镇、石帆街道、虹桥镇,年代为宋。山海之城的乐清,在纵横交错的河流之上,横跨着众多的古桥梁,它们或古朴,或端庄,或美观。据清道光《乐清县志》记载,共有271座,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桥群有4处,分别为赵镇桥、合湖桥、慈济桥、瑶溪桥,它们跨越着历史,联系着古今。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3、白象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象塔
  白象塔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据明永乐《乐清县志》载“白塔院,宋天圣九年(1031)邑民陈氏舍宅建,治平四年(1067)赐额,后废。国朝洪武六年(1373)僧道成重修佛塔。”万历《温州府志》载:“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僧大稳重建”。塔为楼阁式青石结构,平面呈六角形。五层,高约14米,中空,整体逐层递减。经鉴定,台基为始建时遗物,塔身则为重建时建筑,显示明代风格。……[详细]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位于乐清市雁荡山。东石梁洞又称石虹洞,早在宋庆历二年(1042)即在洞前建寺,今洞中存有摩崖碑刻14处。其中有宋嘉祐七年(1062)浙漕李复圭、明嘉靖御史萧一中、嘉靖十一年(1532)推官吴子孝、嘉靖三十八年(1559)石梁山人吴宗袷等题刻。尤以吴宗袷《石梁堡记事碑》记载“今年三月倭乱□□庄屋及义楼,具告院司抚县行令捐资筑堡城御备”最为珍贵。……[详细]
石刻照壁
  石刻照壁位于乐清市黄华镇殿后村。照壁通体石结构,高2.7米,阔2.47米。正面刻狮子衔剑,旁镌楷书“嘉庆廿二年(1817)冬月立”,及五律一首:“天遣灵狮下,追球过海东。身翻毛有色,目怒力无穷。声吼千山振,口呼一剑风。举头惊百兽,善化石屏中。”两侧刻联一副:“云开日镜球出色,水受风棱剑有声。”背面刻鲤鱼化龙,一鲤鱼作昂首跳跃状,生动逼真。……[详细]
发祥岭栈道
  发祥岭栈道位于乐清市雁湖镇巨坑庵村。发祥岭,俗称长蛇岭,为乐清西北地区通往永嘉古道。栈道全长124米,现存仅50米,宽1-1.7米。路面由梁柱支撑,均系条石结构。采用榫卯连接,并灌生铁加固。道旁有摩崖石刻:“发祥岭林毅公子乾亨建”十字。据当地《林氏宗谱》载,该岭和栈道为富房林乾亨于明崇祯间(1628-1644)建。……[详细]
67、文虹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虹桥
  文虹桥位于乐清市乐成镇文虹路西运河上。明天启七年(1627)邑令胡良臣建,故又名胡公桥。因年代久远,桥面移位,栏板、望柱早已无存。1963年政府拨款按原状修复。桥长34米,为三孔石拱桥。桥面铺砌别具匠心,中间阔4.37米,向两边呈喇叭形展开。每个拱顶为平台,其间有石阶成斜面相联,两旁置垂带。……[详细]
小群山遗址
  小群山遗址位于乐清市石帆镇小群山。遗址分布面积300平方米。遗物主要有石镞和印纹硬陶两种。印纹硬陶质地坚硬,器表呈灰黑色,拍印纹饰有篮纹、方格纹、人字纹、席纹等。可辨认器物有罐、釜等。1970年文物干部在调查中发现完整印纹陶罐一件,灰胎,手制,圆底内凹,器表拍印篮纹,纹深浅不一。遗址应属商代。……[详细]
69、南昱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昱墓
  南昱墓位于乐清市黄华镇岐头村下皋山。分三坛,圈椅式,坛石早被盗一空,仅留青石圭脚一段,上镌如意纹。近年后裔数度修缮,按原样恢复。南昱,字时芳,性嗜学,郡守何文渊奇之,以昱主库籍,读书不辍。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官至大理寺左寺副。著有《宣斋集》、《老莱子孝行辨》和《万金录》等书。……[详细]
尚书第台门
  尚书第台门位于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明成化十二年(1476),章纶辞官回乡,居此安度晚年,卒后追赠礼部尚书。第宅坐南朝北,原为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现存门厅、正屋及两厢楼。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顶三山式,明间上悬“尚书第”金字红匾。台门前后庭园地面以卵石铺成图案,对门设砖砌照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