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秦淮区旅游

秦淮区文物古迹介绍

121、韩恢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恢墓
  韩恢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老宁杭公路与陵园大道交会处,也是在卫岗半山坡的位置,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11月1日,韩恢殉国六周年时,遗骸从小营迁葬于此。1988年修复韩恢墓时,已无法按原貌恢复墓园和墓道,只能因地制宜,加以重修。被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名录。韩恢墓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封至圣夫人碑
  封至圣夫人碑位于秦淮区夫子庙大成殿内,时代为元。封至圣夫人碑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23、行知馆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知馆
  行知馆位于秦淮区白下路193号,时代为1924年。行知馆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原天山协会旧址
  原天山协会旧址位于秦淮区利济巷30号,时代为民国。原天山协会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京文德桥
  南京文德桥 南京文德桥位于南京秦淮河上。六朝时为浮知,由于朝代更迭,到明代才建成石墩木架桥。伴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文德桥的奇景闻名于世世代代。据说每年农历11月15日夜,立桥中央俯视,能看到河水中左右各映半边月亮。这一天下奇景,可与西湖“三潭印月”相媲美,曾使多少人驻足!唐代大诗人李白酷爱明月。有一年农历11月15日的夜晚,他来文德桥附近酒楼饮酒赋诗,只见皓月当空,银辉泻地,便趁着酒兴上文德桥观景。突然,他发现月亮掉在水里,便醉意朦胧地跳下桥去,欣然张开双臂捞月,水中月亮被剖成了两半。从此,每年那天的夜晚,人们都争相来文德桥观赏半边月,萌生着秦淮夜谈中许多栩栩如生的佳话。李白投水捞月的故事,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很多文人墨客和学士名流也因文德桥畔的半边月慕名而来,曾为她写下……[详细]
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利济巷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是亚洲最大的日军“慰安所”旧址利济巷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由利济巷2号“东云慰安所”旧址和利济巷18号“故乡楼慰安所”旧址组成,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日军“慰安所”旧址。道胜堂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408号,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园内,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曾在此居住并传教。道胜堂旧址是侵华日军--的重要历史见证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2019年10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高二适故居
  高二适故居位于秦淮区六合里3号,时代为民国。高二适故居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京邮电局旧址
  南京邮电局旧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建康路110号,太平南路与建康路交汇处,是南京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邮局,是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一处重要邮政旧址,也是20世纪20年代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传入中国的代表作之一。南京邮电局旧址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建成开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更名为建康路邮政支局,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清朝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897年2月2日),南京贡院街设立的南京邮政支局标志着南京邮政事业的开始。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南京辟为通商口岸后,邮政事业迅速发展,网点建设由城区扩展到句容、浦口、溧水、六合等地。民国九年(1920年)12月,南京邮政总局在贡院街原南京邮政局旧址(今金陵路15号、建康路110号),购买基地1112平方……[详细]
封四氏碑
  封四氏碑位于秦淮区夫子庙大成殿内,时代为元。封四氏碑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程先甲故居
  程先甲故居程先甲故居坐落于中华门西大百花巷11号,该故居房屋纵深七进,其中轴线与街巷呈垂直状,一眼望去,展现出一道古朴雅致的晚清民居建筑的风景线。此屋原系光绪年间一个名门黄姓大宅。宣统年间,由程先甲购置为私人邸宅。当年第一进为门厅,两侧为大轿停放和轿夫休息处。第二进为大厅,窗格下镌以“二十四孝图”,至今仍能依稀可辨。西侧置有一小书房兼作会客之用。第三进为程先甲居住的正房。现为其幼子程德谟老夫妇及其后裔居住。第四进是藏书楼,即他生平所酷爱的书斋——“千一斋”。蕴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意。第五进也是楼屋,为程氏家人住房。第六进为厨房,院落中掘有一口水井,至今还在。第七进为仆人居住之地。如今,七进房屋虽已住满了城南居民,但从房屋的框架结构,庭院中残存、散落的石鼓、条石,居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