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栖霞区旅游

栖霞区文物古迹介绍

南京明征君碑
  南京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为化石标本也是全国罕见。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栖霞寺山门右侧,此碑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为纪念明征君而立。唐朝明增绍曾几次被皇帝征为记室参军、国子博士等,他都“称疾不就”,隐居深山,故称“征君”,又称“隐君”。据说这块碑得以竖立,是明增绍的第五世孙明崇俨在唐高宗面前争取到的。明僧绍,字承烈,山东人。刘宋时历任征直郎、参军、正员外郎等,人皆称其为征君。南齐时隐居,后舍宅为寺,称栖霞寺。碑为唐上元三年(676)所立,全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文是高宗李治所撰,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王知敬篆额。碑背面刻有高宗亲笔栖霞2字,笔势雄健,神采奕奕。碑文通篇四六韵文,后用10首铭词结束。碑高2.74米,宽1.31米,厚0.26米。经地质专家确认,碑材采……[详细]
南朝石刻
  南朝石刻栖霞境内的南朝陵墓石刻是全国区县级南朝陵墓石刻保存最多的一地。这些石刻的留存为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区境南朝陵墓石刻,大都雕刻精美、形象生动,是中外闻名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萧景墓神道东辟邪石刻造型最为优美,其造型被市政府市徽图案采用,其神道柱是南朝陵墓神道柱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尊。萧秀墓神道石刻三种八件为王侯墓前石刻保存最多的,而萧忄詹墓神碑道文尚有一千四百余字可识,是南京地区南朝墓文字保存最多的一通墓碑,无论在史论或书法方面均占重要地位。栖霞六朝墓志的出土除其有反映我国文字书法的发展演变外,还补充了文献史料中具体地理位置和地望关系,可知萧融夫妇墓、明昙忄喜墓所在地的张家库附近,南朝时是临沂县侨县所属,萧敷夫妇墓墓志的出土,解开了过去一直存在的长干里黄鹄山之迷……[详细]
陶行知墓
  陶行知墓在南京中央门外晓庄劳山。陶行知,原名文濬,安徽歙县人,著名教育家,南京晓庄师范创办人。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家人遵其遗嘱,归葬南京晓庄。墓丘直径约8米,高2.8米,墓前台阶7级。墓道立有墓碑和牌坊等。墓碑碑额刻云纹,高0.6米,宽1.56米,厚0.28米;碑身高2.28米,宽1.5米,厚0.24米。正面刻沈钧儒题“陶行知先生之墓”,下署“中国五十三人民团体公葬”。碑座高0.21米,宽2.35米,厚1米。碑坊立于1946年12月,高约5米,间距4米,横额上刻陶行知书“爱满天下”,坊柱上刻郭沫若题陶行知遗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解放后,该墓经多次整修绿化。……[详细]
乾隆行宫遗址
  栖霞山乾隆行宫座落于南京栖霞山,于1751年开始动工建设,历时6年建成,它是乾隆在南巡时所建行宫中最大的一座。该皇家建筑在咸丰年间毁于一场战火,现仅存遗址。2011年,栖霞乾隆行宫遗址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栖霞山乾隆行宫于1751年开始动工建设,由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负责修建,历时6年,于乾隆十七年(1757年)建成,它是乾隆在南巡时所建行宫中最大的一座。但是这座皇家建筑,毁于咸丰年间的一场战火中。现仅存遗址,只能看到行宫中的一些诸如青砖、柱础等建筑构件。据《南巡盛典》记载,清乾隆皇帝对栖霞山钟爱有加。他六次南巡,五次驻跸乾隆行宫,前后共四十五天……[详细]
梁安康成王萧秀墓石刻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在南京东北郊甘家巷小学内。萧秀,字彦达,梁文帝萧顺之第七子。天监元年(502)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天监十七年二月,死在雍州刺史任上,时年44岁。萧秀墓前现存遗物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础一、石碑三、碑座二。二辟邪东西相对,相距18米。东辟邪长3.58米,宽1.55米,高2.94米;西辟邪长3.28米,宽1.55米,高3米。东辟邪完整,西辟邪臀部,背部有微残。西辟邪躯体硕大,无角,张口垂舌,颈粗短,双翼雕鸟翅纹,通体雕凿的卷毛仍隐约可见,昂首挺胸,作迈步前行状。石碑,立者有二块,倒放地上的有一块,立着的碑东西相对,东碑中部有裂缝,碑身向后稍倾斜,碑身高4.15米,座高1.01米,通高5.16米,宽1.46米,厚0.3l米,碑侧原有浮雕,今已模糊不清。西碑碑身高4.1米,……[详细]
26、王德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德墓
  王德墓,在南京中央门外燕子矶下庙。王德,字子华,南宋通远军熟羊砦人。早年入伍,在抗金战争中,威武骁勇,屡战屡胜。因其战功显赫,多次迁升,后任清远军节度使、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浙东福建总管、荆南副都统制等职。绍兴二十五年(1155)卒于建康(今南京)。王德墓现存石碑一,碑额高0.92米、宽1.26米、厚O.33米、浮雕盘龙,下衬云纹,楷书“宋故赠检校少保王公神道碑”。碑身高2.14米、宽1.23米、厚0.28米,碑文楷书,55行,满行98字,大部可辨识,主要记载了王德的生平事迹,为知韶州军州事傅雳撰,立碑年代已辨认不清。龟趺地上部分高0.58米、残长1.95米、宽1.27米,大部残缺。石虎一个,作蹲立状,高1.2米,座宽0.5米,长O.66米,前两腿均断缺。石羊一个,作跪卧状,高l米,座……[详细]
张家库陵墓石刻
  张家库陵墓石刻萧融墓神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镇张家库西南,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中学内,有神道石辟邪1对。1980年9月,时南京炼油厂在基建施工中,于失考辟邪西北方向约1000米处,发现一墓葬,由南京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清理。根据出土墓志,知为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弟、桂阳简王萧融与其妃王慕韶夫妇合葬墓,从而确定这对失考辟邪即是梁桂阳王萧融墓神道石刻。东辟邪为雌兽,保存尚好,头微南偏,长3米,胸宽1.45米,高3.92米。西辟邪为雄兽,残缺严重,通体南半如刀劈去四分之一,北半亦剥蚀,后臀上部缺一大块,上额部分0-,胸前有纵横裂纹,现已修复。长2.95米、胸宽1.1米、高2.6米。两辟邪相距2.5米,无角,颈短,仰首垂舌,颏下无须,与其它南朝陵墓石兽相异。其双翼前胸和顶至背中间均有凹道,胸突腰耸,挺胸跨步,……[详细]
徐家村陵墓石刻
  徐家村陵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镇附近徐家村(现为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一厂厂区内)。墓主失考,仅存神道石柱一,柱头圆盖和小辟邪已失,柱身饰24道瓜棱纹,上端有一宽1.10、高0.80米之长方形柱额,刻文剥落无存,柱额下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柱座上圆下方,上为双螭,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面纹饰已荡然无存,从石刻形制分析,应为南朝陵墓石刻。金陵石公司化工一厂因扩建厂房出资,市文管会于1978年4月将该石刻提升至地表之上。……[详细]
北家边陵墓石刻
  北家边失考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北家边的田地中。1978年发现,同年发掘出土石刻有柱础2、神道柱2、覆盖1,小石兽1。两柱础相距6.5米。东柱柱础完好,石座上刻双螭。西柱残存柱盖、柱身、柱础,柱身刻瓦楞纹24道,柱额上刻“梁故侍中中抚”等文字尚可辨,柱础原裂为二,挖出后修复。拟原地重新竖立,因腐蚀严重,被重新埋入地下。1979年,于距石刻1公里周家山老米荡,发掘一座墓葬,墓为单室砖砌券顶,墓向176度,随葬品已遭受破坏。出土文物有石质墓志、陶器、青瓷器、铜器等56件。墓志有4块,仅一块尚能辨识120余字,其余三块志文已剥蚀难辨。有专家认为该墓可能是萧伟墓。根据考古发掘及有关史料的记载,此石刻可能为梁代萧伟或萧励之墓前石刻,也有学者根据墓内骨骼鉴定,认为该墓非萧伟墓。栖霞区在北家边失考……[详细]
高奇峰墓园
  高奇峰墓园位于栖霞区栖霞山公园内,时代为民国。高奇峰墓园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