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天津市 > 河西区旅游

河西区文物古迹介绍

朱启钤故居
  朱启钤故居坐落在河西区马场道164号。是其退居津门后因夫人有病,需要良好的静养环境,于1922年购买了倪家花园(大军阀倪嗣冲的私人花园,现天津市儿童医院)对面一块地皮,所营建的一幢庭院式别墅。是一所三层洋楼,建筑相当别致。主建筑是西式的两层楼房,下有地下室,楼层周围均设回廊,造型典雅,庭院开阔,内有假山亭榭,起名为“蠖园”。……[详细]
达文士楼
  达文士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该建筑作为五大道上较早建设的住宅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马厂道(RaceCourseRoad)(今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21号),东临法国罗曼风格的原天津工商学院主楼(现天津外国语学院)建筑群,西接欧洲象征主义风格的原中华民国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故居(现天津财经大学分院办公楼)。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和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居住用房,是一座具有典型的西班牙民居风格的建筑。……[详细]
刘冠雄旧居
  刘冠雄旧居年代:民国地址:河西区马场道123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始建于1923年,解放前为首任海军总长刘冠雄及其儿子的住宅,解放后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为天津22中学使用,现为天津财经学院分院使用。占地面积9.190市亩,是一处砖木结构的带地下室的欧式建筑,共有三座楼,中楼、西楼、北楼。中楼是仿造航空母舰的上层建筑,西楼是巡洋舰,北楼仿佛是望远镜。……[详细]
百将墨迹碑林
  百将墨迹碑林坐落在天津八卦城内,在一块块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两位元帅、两位大将、22位上将、74位中将、7位少将共107位将帅的题墨,绝大部分是专为黄崖关长城题写的,其中,有-的“铜墙铁壁”,聂荣臻的“我们屹立在五台山太行山恒山燕山旌旗指向长白山;我们驰骋在滹沱河永定河潮河滦河凯歌高奏鸭绿江”,肖劲光的“气壮山河”,谭政的“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等。……[详细]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
  工商学院主楼为法国天主教会献县教区耶稣会在天津创办的中国第二所天主教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的主楼。该建筑筹建于1920年,1926年建成投入使用。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马厂道(RaceCourseRoad)141号(今河西区马场道117号—119号),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1970年,建筑原址改为天津外国语学院。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主楼。2013年5月,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河工程局旧址
  原海河工程局位于台儿庄路41号2号楼,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1年,办公建筑。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外檐为红砖清水墙,入口处设有雨厦、条石台阶,正立面设外凸观景窗其上为二层阳台,四坡屋顶,上出老虎窗。海河工程局成立于清朝末期,管理海河河道事宜,曾对海河进行六次裁弯(取直)治理,解放后仍由负责管理河道的天津航道局使用。……[详细]
桑志华旧居
  桑志华旧居位于河西区马场道117号(原英租界马厂道),建于1922年,为北疆博物院的创办者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在天津的旧居,西临原天津工商学院主楼和北疆博物院。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和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天津外国语学院外事办办公楼。桑志华(EmileLicent,1876-1952),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1914年,桑志华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的身份来到中国,从事田野考察和考古调查工作25年,足迹遍及中国北方各省,行程5万多公里,采集地质、古生物标本达几十万件,创建了北疆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1922年,桑志华与时任北疆博物馆副馆长的德日进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萨拉乌苏河畔发现了一批人类和动物化石。这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1923年夏天,桑志华和德日……[详细]
三义庄清真寺
  三义庄清真寺位于人民公园北侧,九江路89号。二十世纪初,三义庄、下瓦房、谦德庄一带前来定居的回民人数逐年增多。1927年,穆斯林群众募集资金在三义庄南头修建了清真寺,定名“三义庄清真寺”。1932年,大阿訇王静斋募集款项再度重修,将清真寺西侧建成宏伟的大殿,两侧和对面皆为配套平房建筑,成为天津建造最早的穆斯林新派清真寺。1958年-时撤销。1987年,三义庄清真寺民管会收回原清真寺旧址。同年7月15日,河西区政府成立清真寺修复工作临时领导小组,开始三义庄清真寺的修复工作。参照天穆村食品街的外观和北京经学院的圆顶式样,进行设计重建。整座建筑平面为回形,建筑分为二层,大殿有地下室,大门朝东,进门直对大殿,门前墙面镶有黄色为主、澄赭绿色相间的磁砖装饰。配房与大殿之间有走廊相接,整座建筑庄重、严肃、……[详细]
29、挂甲寺
挂甲寺
  挂甲寺位于挂甲寺庙东胡同18号。古称庆国寺,相传,挂甲寺建于隋末唐初,有1300多年历史。《天津县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建挂甲寺碑记》载:“大直沽迤南三里许,有古刹曰庆国寺,后名挂甲寺。其由来远矣,图经无考,得与父老传闻云:当年大唐征辽奏捷,驻军此寺,因更名焉。世远倾颓,遗址尚在”。当年挂甲寺“栋宇嵯峨,象设赫濯,遐迩士女,瞻谒云集”,香火旺盛。挂甲寺历史上曾建三次,第一次在明朝万历年间,第二次在清朝末年,第三次在1944年又重修山门。至建国前禅寺已倾圮。现存前殿、后殿,为清末所修,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前殿为五檩十二柱,后殿为十檩十八柱,房脊中置龙头。禅寺建筑群为单层,宏伟壮观,错落有致,布局协调,色调明快,古朴大方,浑然一体,基本保持原貌。现寺院由河西区人……[详细]
天津市总工会第二工人疗养院旧址
  天津市总工会第二工人疗养院旧址位于天津市河西区柳林路3号,年代为1956年。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