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白龙山石殿
  白龙山石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该建筑群建在白龙山之阳半腰,总占地约2000平方米。由山门、石殿、照壁(石)、石亭、石塔(部分构件)等组成。山门位于寺右,坐东朝西,仿木构石构建筑。石殿,原为自然洞穴,明万历十年在洞前增建仿木构大殿,明间檩下铭刻“明万历十年壬午正月朔旦僧道航肇建”。石殿前照壁,为四柱三间,下置须弥座,明间浮雕佛像八十尊,两次间佛像各四尊及鹿一只。石亭(名太空亭),仿木结构,歇山顶。亭后壁嵌石碑三方,记载众僧举行供佛或布施的法令等。石塔现存构件有塔身、塔檐等。白龙山石构建筑群的各建筑依地形而建,结构简朴,佛像及装饰雕刻线条粗犷流畅,保存完整,是我省为数较少的明代石构建筑之一。……[详细]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在五尺乡五尺村五下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坐西朝东偏南。系五间两进、左右廊、悬山顶,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即设于此,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是当时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下辖三个团,共有6000人左右,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曾攻克丽水、平阳、缙云县城,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十大政纲,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教育和发动人民群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土地革命战争,并为后来红军挺进师的活动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祠宇年久失修,破漏严重,1985年以来,国家拨款,地方集资,建造大……[详细]
虞廷恺故居
  虞廷恺故居位于瑞安市马屿镇,年代为清、民国。虞廷恺纪念馆位于瑞安市马屿镇江上村,2016年,虞廷恺先生嫡孙虞文籍等发起兴建虞廷恺纪念馆,历时一年,于2017年春竣工。虞廷恺纪念馆是一座晚清风格庭院式建筑,三进二层,设有五个展厅。其中在一、二进大殿中,展示国家领导人和专家学者以及诸多民国政要的题词墨宝以及虞氏先祖、虞廷恺先生诗文作品;三进大殿是虞廷恺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结合遗留文物照片和绘画雕刻等艺术作品,运用现代技术展示虞廷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纪念馆占地面积2.27亩,实际使用面积5.5亩,建筑面积约1088平方米,展厅面积880平方米。既古朴庄严,又具备当代建筑元素,是人们追慕、纪念先贤的场所,也是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为当地增添了一个既靓丽又有很高文化品位的特色景点。纪念馆接……[详细]
平阳县革命烈士公墓
  1927年至1949年,全县(含苍南县)有1000多位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平阳县烈士墓仅是其中226位先烈的安息之地。 平阳县革命烈士公墓,位于县城坡南汇头,背靠凤山,坐北朝南。墓前有古樟,墓后有池沼亭阁。公墓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1485平方米。公墓的中央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2米,顶端镶嵌一颗红五星,正面镌刻“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朱红大字,背面刻有“为人民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碑正中是原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烈士墓,旁边有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游馥、中共平阳县委书记吴信直、中共鼎平县委书记陈伯恭、代理书记欧阳宽、中共浙江省委-部副部长吴毓、茅山抗日根据地宜兴县官村区长林心平、“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等烈士之墓。红十三军和平……[详细]
高氏家族墓地
  高氏家族墓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高岙村。高氏家族墓建于明代。墓地依山并环宗祠而筑,布局独特,为高友玑及其家族成员墓地。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其中高友玑墓最具规模、形制独特,主体建筑为三座四柱三楼式神位牌楼组合而成,并将祖孙四代七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实属罕见。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分三组,中为高友玑及其祖父、父亲墓,左为高友玑长子、三子墓,右为次子、四子墓,均按左昭右穆礼俗排列。三组墓各建神位牌楼,中间一组为四柱三牌楼,两侧均为六柱五牌楼,歇山顶。有碑亭两座,四柱单间,五铺作双抄偷心造,歇山顶。该墓为研究明……[详细]
胡赞华故居
  胡赞华(1904—1937),字翊中,又名胡寿登。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上陈村人。高小毕业后,考取浙江省第十师范学校。1929年毕业于黄浦军校第七期,被分配到驻守南京的国民政府警卫2师担任排长。在淞沪抗战中,胡赞华任驻守在上海闵行的第五军88师524团连长,与日军血战三昼夜,不幸左眼中弹,治愈后不久晋升为营长。后升任88师524团少校团副。1937年,日军在上海制造虹桥机场事件,88师524团与上海军民一起奋起抗战,历时三个多月。上海沦陷后,524团除第一营外,余部撤往南京,驻守在雨花台一带。同年12月日军进攻南京城外围,524团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全团官兵壮烈牺牲。胡赞华在战役中阵亡,尸骨下落不明。国民党永嘉县党部、县政府、团管区和他的生前好友陆军中将陈素农(黄埔三期,永嘉白泉人)等人在瓯海中……[详细]
楠溪江宗祠建筑群
  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花坦乡、潘坑乡、五公式乡、东皋乡、渠口乡、大若岩镇。亮点:建筑形制古朴,保留了北方木构的一些做法,同时又融入地方特色手法,是研究明代南北方建筑交流变迁的珍贵史料该建筑群由永嘉郡祠、孝思祠、季氏大宗祠、邵氏大宗祠、郑氏大宗祠、谢氏大宗祠、叶氏大宗祠、陈氏大宗祠8座祠堂组成。楠溪江流域诸多古村落的形成源于中原战乱,百姓南迁,其村落文化是中原文化与东瓯乡土文化交融的结晶,宗祠建筑是当时社会背景和宗族文化的写照。其中颇富代表性的永嘉郡祠位于永嘉县碧莲镇上村,是村内的刘氏宗祠,始建于元,历经明清两代修缮,现存的建筑基本上保持明代建筑风格。1997年8月,该建筑群孝思祠、永嘉郡祠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文岩祠、谷氏……[详细]
蒲壮所城
  介绍:位于浙闽交界处的苍南县蒲城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建筑。唐宋以来素为戍守要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为防倭寇而建。蒲壮所城,原蒲州所城,后壮士所因孤立难守归并于蒲州所,改蒲州所为蒲壮所,现称蒲城。1996年,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成立文物保护管理所。 其城依山面海,南方正,北弧圆,平面呈“天圆地方”形。城墙周长2400米,高3-7米,底宽6-8米,顶宽4-7米,均用条 石和块石分内外各三层包砌,中间填夯土。东、南、西三座瓮城都呈方形,城楼除西城楼已毁外,另二处尚存。城外留有敌方、 护城河、寨堡和烟墩等;城内街巷至今全无变动,有城隍庙、妈祖庙等三十多处寺庙,还有许多典型的浙南院落民居及建城奠基石等,不仅提供了明代抗倭斗争的实物史料,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详细]
一门六烈士墓
  胡从点(1891~1936)、胡从登(1897~1936)、胡从昆(1899~1935)、胡从通(1902~1935)、胡从威(1908~1936)、胡从慎(1917~1936),同胞兄弟,文成县金星乡岩门村人。1930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浙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此时,在青田一带帮工的文成县金星乡岩门村人胡从登、胡从昆、胡从通三兄弟商量,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一团当战士。不久,从登奉命回家乡宣传革命,发展红军队伍。从登在家乡活动期间,正值中共瑞安县委书记郑贤塘和西区区委书记周醉樵在这一带发展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府。从登积极配合他们开展工作,因此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岩门村党支部书记。1935年春,以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地区。从登参加了挺进师……[详细]
东瓯王墓
  东瓯王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瓯浦垟村瓯浦山北麓山脚,坐西朝东。墓面阔13米,进深22米,依山起势,上下三坛,作塌椅式。椅圈用青石砌筑,不事雕饰,正中嵌置“汉东瓯王之墓”石碑。墓顶方石墁地,坛坎设置栏杆,墓前依次设置拜坛、墓道。拜坛右侧竖立道光二十四年《重修汉东瓯王墓记》碑。全墓风格古朴,庄严肃穆。东瓯王驺摇(约公元前251-192年),越王勾践后裔。率众佐汉灭秦、破楚有功,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封东海王,建都东瓯,世俗称东瓯王。东瓯王墓,南宋《绍定旧编》载有五处:“太平寺前谢婆埭垟有两冢,西山吴平山有两冢”均已圯废;惟瓯浦岭东侧之冢尚存。明万历《温州府志》卷十八载:“汉东瓯王墓:在孝义乡西山瓯浦”。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刻有碑记。十年--期间遭受严重破坏,1992年……[详细]